朱載堉(yù)計算出了十二平均律,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貝多芬202、朱載堉(yù)計算出了十二平均律,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
2019-04-24 21:49,網友“pianofanie”發(fā)表名為《【課程】趣味樂理第三課(平均律)》的文章。(150人贊同了該文章)
…piano(英語):n.鋼琴
adv.輕柔地;安靜地;弱…
?
…律:見《歐幾里得42》…
(…《歐幾里得》:小說名…)
?
文章內容:
大家好,我是pianofanie,
本期有我彈奏的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首前奏曲》,
頂圖為巴赫曾經使用過的管風琴,由我拍攝于萊比錫巴赫博物館。
…萊比錫:德國東部城市。位于德國東部的萊比錫盆地中央。?人口約60萬,是原東德的第二大城市…
?
進入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大量發(fā)展,對樂曲的轉調要求也越來越高,
…巴洛克時期:見《貝多芬199》…
…復:見《歐幾里得133》…
…調:見《牛頓35》…
(…《牛頓》:小說名…)
?
…音、樂、音樂:見《歐幾里得146、147》…
…發(fā)、展、發(fā)展:見《伽利略21》…
(…《伽利略》:小說名…)
?
五度相生律和純律由于不便于轉調,所以作曲家開始嘗試更優(yōu)化的律法。
…度:見《歐幾里得24》…
…五度相生律:見《貝多芬188》…
…純:見《歐幾里得44》…
…純律:見《貝多芬161》、《貝多芬200》…
…家: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畫~。政治~。科學~。藝術~。社會活動~…見《歐幾里得92》…
…法:見《歐幾里得3》…
?
巴赫開始使用的一種新律法,用這種律法調制的鋼琴叫做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德文Das Wohltemperirte Klavier),現在很多書翻譯為“平均律”,其實直譯過來應該叫做“好律”。
?
因為這個律法,通過把每一個音都調制得有一些“走音”,而消除了各音之間差距,
比如在上一課純律中(見《貝多芬200》),我們發(fā)現了“大全音”和“小全音”,“純五度”和“狹五度”這樣的區(qū)別。
?
巴赫的“好律”是一種巧妙的折中之道,雖然每一個音聽起來都有“缺陷”,但是每個音的缺陷聽起來都一樣“壞”,
因此在轉調的過程中,每個調聽起來不會有太大變化。
…過、程、過程:見《歐幾里得194》…
…變、化、變化:見《伽利略10》…
?
音樂界逐漸從“好律”發(fā)展到“十二平均律”,
…發(fā)、展、發(fā)展:見《伽利略21》…
?
這是一種以2的根號12次方為等比的律法,將八度內的音平均分為十二份。
…比:見《歐幾里得27》…
…八度:見《貝多芬51~79》…


?
其實早在16世紀(1581年左右),我國明朝的朱載堉(yù)就計算出了十二平均律,稱為新法密率,
然并卵,沒有中國的音樂家使用它。
…計、算、計算:見《歐幾里得157》…
…然并卵: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簡稱“然并卵”,即毫無意義,沒有一點用的意思。
引用示例:你說了這么多,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意、義、意義:見《歐幾里得26》…)
?
十二平均律的計算方法很簡單,
…方、法、方法:見《歐幾里得2、3》…
…簡、單、簡單:見《伽利略13》…
?
以某音為基礎,只需要不斷乘以2的根號12次方,即可得到下一個音的頻率,
…基、礎、基礎:見《歐幾里得37》…
…頻、率、頻率:見《貝多芬25》…
?
如下表:

?
而且,在十二平均律里,黑鍵上的音,不管是用升號還是降號表示,他們的頻率是一樣的(要注意到,在五度相生律和純律中,都是不一樣的)。

?
在十二平均律中,根據標準音[定義為a1=440Hz(第一國際高度)],計算c1(中央C)的頻率,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根、據、根據:見《歐幾里得115》…
…標、準、標準:見《牛頓15》…
…定、義、定義:見《歐幾里得28》…
…精、確、精確:見《牛頓25》…

?
這就是十二平均律推導出的中央C的頻率。
…推、導、推導:見《歐幾里得7》…

?
“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律法,比如我國漢代劃分為60部分、宋朝劃分18部分、印度劃分22部分、阿拉伯劃分24部分等等,
這些律法始終都只在小范圍內傳播,也是因為在數學上受到了限制。
請看下集《貝多芬203、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律法的差異有多大?》”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