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正義
最近玩楓丹新主線,劇情不錯人物不錯,關于正義這個話題想談一談一些思考。
?
娜維婭情緒失控,對那維萊特無奈地宣泄怒火和委屈的時候,那維萊特在那之前所定義的正義是什么?是程序正義,是機械的、庸俗的法庭正義,他從來沒有質(zhì)疑過這所謂的法庭決斗或者控辯有限證據(jù)鏈制度有任何問題,他只是履行他在這一關節(jié)里面最恰當、強迫、合規(guī)的暴力代言人。娜維婭所認為的正義是什么?是一系列的正義,她年輕莽撞,但遵從本性,她追求的正義是對他人損害的抹除,正是對父親、對己、對家族自由的捍衛(wèi)。她不僅能夠有質(zhì)疑制度規(guī)范的想法,也有手段和期望對制度規(guī)范提出挑戰(zhàn)。她的正義屬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正義,是一種遵守廣義程序正義的結果正義??梢悦鞅?,娜維婭的正義是樸素的正義,和任何人與生俱來的正義感是一樣的。
?
這回主線很敢寫,法庭作為劇院,聽審成為看客——當法庭成為向社會公開時,每個人確實都是一定程度上的看客,可是主線中的看客充滿麻木、對制度規(guī)范聞所未聞,血腥的決斗當作笑料和污損他人尸骸、點染他人后代淚水的談資。他們做的就是分物種,好像控辯方就是動物園里的動物,或者古代王爺敗家子斗蛐蛐的蛐蛐,下面聚精會神地看就是買押注,滿足自己空虛精神的惡俗賭博,決斗更是踐踏所有正義的程序,徒讓賭博飛到一場又一場死亡的高潮。他們是道德缺失的,行為上他們能保持不犯法,至少不是作為控辯方上講臺被人斗蛐蛐,在程序上他們是無可厚非的,但他們產(chǎn)生的社會精神是敗壞的——一股撲面而來的庸俗的虛無。生命、名譽、公平,甚至是真正的正義,在楓丹所謂正義的粉飾下飄然無存。他們甚至沒有真正設身處地地思考過、努力過、理解過,這種麻木不是一種無奈,是一種被強權現(xiàn)實從社會精神誕生那一刻就塑造的從服。
楓丹的正義,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追從、無恥實踐,從未見過哪個十二加的劇情背后是如此深重的唾惡。這種法的實踐背離了法的正義初衷,法成為了不義的祖宗之法,它所代表的落后、黑暗、保守和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讓正義所捍衛(wèi)的自由為之痛苦垂淚。
?
正義,是社會廣泛的信仰,它從誕生時刻起,承擔了人類的成長和遺忘,它就同任何哲學概念一樣擁有庸俗的和所謂正理的雙重身份。正義,從個人來講源于對自我自由合理權力的捍衛(wèi),從實踐上來講歸于因社會對正義共識而產(chǎn)生的對強權機關的希冀和信任,這就是利益捍衛(wèi)的兩方。正義代行機關,比如立法、司法機關,它們的權力來源于社會廣泛的正義共識,它們的暴力履行才有依據(jù)和擁護,個人對強權機關的信任就是對樸素正義的認識、對樸素利益的保持。
可是這有兩點漏洞。個人對正義的理解和實踐如何與社會共識保持一致?所謂的社會共識是否是強權機關對正義的利益解讀?只要存在三方異己,不可避免的會有無盡的精神阻隔。個人生發(fā)于社會,與社會達成自誕生之日起被迫或主動的調(diào)和,個人正義的概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遵從社會的共識。但是,第一,庸俗化的社會共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個人由此思想萌動之后會對社會的真理性無可辯駁地產(chǎn)生質(zhì)疑,陷入自我的懷疑;第二,個人也會分的七上八下。首先第一,對正義的概念的探究首先源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這種附于表面的庸俗解釋不能滿足人精神指導的需求,于是正義的哲學、哲學的正義先一步由這里開始深挖,這就會產(chǎn)生本質(zhì)上越來越靠近人的本性共性的正義概念,因為社會共識,終其根本還是人的認識。其次第二,個人分的七上八下是什么原因?最終解釋在個人對自由的踐行。大利益持有者總是因為欲望想將自己的自由踐行在他人之上,即便有他人正義的存在,由于懷疑和貪婪總會存在凌駕公正自由的存在,去擠兌他人的發(fā)展空間,并盜取自詡自由。他人正義者、大利益者組建的強權機關會被凌駕者腐蝕、排擠,凌駕者組建的強權機關將非屬于自己的自由正義扼殺在萌芽中。這就是自私,自私之于正義,這就是對于第二個問題的解釋。
?
社會正義的踐行在歷史上是自范的。凌駕者排擠他人的利益訴求到一定程度,在歷史上總會被社會廣義訴求推翻,無論是否出現(xiàn)合理的強權機關,最終結果一定是暴力和暴力的調(diào)和和威懾。不過沒人敢保證之后如此,這就是同時存在于歷史上和現(xiàn)在的正義危機。
這就是,正義是否臣服于強權?或者說,廣泛的普通個人是否臣服于強權。
人,生發(fā)的正義感以及正義的執(zhí)行、指導,都是自由的利益驅(qū)使;凌駕者,生發(fā)的罪惡、征服,也是他自己自由的利益驅(qū)使。這就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但如果你,讀者,胸中苦悶,感到隱隱的艱難憂愁,你訴諸一種有意義的人生追求,正義的、利他的調(diào)和已經(jīng)在你心中靈動,那就拋棄麻木,同樣要拋棄無知,以合理的手段追求正義,博得認同、帶動搖擺不定的普通人。你能夠產(chǎn)生對正義的向往和探索,想想你有什么本質(zhì)上異于常人的呢?那么相信對人的喚醒,就和相信正義等價。
而對正義的研究,是至高的對正義的尊重和信念,加入真理的探索和闡釋是對人生精神成長的負責。
?
麻木,多少仁人志士所唾棄的、批判的、揭露的,最終成為的。麻木有兩種,一種是無知,另一種是努力的無知。楓丹看客所表現(xiàn)的就是第一種,魯迅先生筆下的也是第一種——不過也有第二種。社會是搖擺不定的,人的物質(zhì)是隨社會飄蕩的,然而人的精神和自由認同,我認為是與生俱來的、人類作為人類的基因所應該存在的,永不消逝永不屈服的。如果失去了軀殼的自由,為什么還要被奪去靈魂的自由?人為什么成為樹木?為了避免打擊,消散意志,成為物質(zhì)的工具,成為他人利益的奴仆?最根本的尊嚴和利益在于自己的自由!一旦消散,麻木代表的就是非人。
努力過的麻木,優(yōu)于第一種,與正義相去甚遠。他們緣何麻木?實踐的經(jīng)驗如狂風般的蚊蠅時時在耳邊聒噪、腦中蠶食,這同樣是靈魂的毀滅,由底而發(fā)的無力、憤怒、無奈、絕望,將希望和幼稚的實踐播撒在公眾的堅硬外殼之上,靈魂尚且只剩這些,和自己調(diào)和后連憤怒和絕望都沒了,然后將自己作為人而遺忘。他們消極地勸阻一團團初生的、幼稚的火焰,無差別地成為深寒的冰水,實踐的經(jīng)驗越多,寒冷的烈度就越高,最可惡他們說過:“我們曾經(jīng)努力過”,那叫什么?那叫飛蛾撲火。
?
為什么說是對正義的研究?正義本身不存在,存在的是自由的利益,研究正義就是研究自由的利益、研究履行和實踐,它是廣博的、深奧的,同時遵循的本性的。為什么說正義的研究是高尚的?因為它是喚起人的勇敢踐行的研究,于己是升華精神境界、規(guī)范自身由止的研究。
正義的實踐是正義的研究之上的、經(jīng)驗的實踐、研究的實踐,研究的實踐不能代替實踐的研究,實踐的研究也不能代替研究的實踐;研究的實踐履行在實踐的研究之上,實踐的研究從研究的實踐獲取裨益。過程可以充滿艱難險阻,但一旦徹底拋棄,成為深寒的冰水,那就是對靈魂的拋棄,對作為人的拋棄。而它最深遠的意義在于,一腔熱血不要瞎灑,灑完了自己的確涼了。
?
當我看到娜維婭的父親在無所掛托的時刻,堅守著為了自己的正義血腥地斗爭到底,我就知道他是殺不死的。他從平和的實踐——創(chuàng)立刺玫會開始,到血腥的實踐——身死不義程序結束,他對廣博的正義、自我的正義始終是無比信任、無比追求的。這就是虛擬世界里簡單的、高尚的對正義的尊重和理解。
“我的痛苦已經(jīng)大于我的力量了!”
“我的痛苦已經(jīng)大于我的力量了!”
“我的痛苦已經(jīng)大于我的力量了!”
刺玫會曾經(jīng)繁榮,但它此刻無比落寞。
?
不知道娜維婭望向血紅的暮海時,是否會窺見它紛洋多姿的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