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九月真好
月亮與臺風(fēng)? ? ??
孩子的自然課本,要做九月天象的觀察,特別是要觀察記錄月亮,從八月初記錄到中秋節(jié)。? ? ? 每天夜里吃過晚飯,孩子就站在陽臺等待月亮出來,有時甚至跑到黑暗的天臺,仰天巡視,然后會看到他垂頭喪氣地進屋,說:“月亮還是沒有出來?!? ? ? 我看到孩子寫在習(xí)作上,幾天都是這樣的句子:“云層太厚,天空灰暗,月亮沒有出來,無法觀察?!? ? ? 最近這幾天,連續(xù)幾個臺風(fēng)來襲,月亮更連影子都沒有,孩子很不開心,他說:“爸爸,這九月怎么這么爛,連個月亮也看不見!”? ? ? “九月并不壞呀!最熱的天氣已經(jīng)過了,氣溫開始轉(zhuǎn)涼,是最美麗的秋天,有最好的月亮,只不過是這幾天天氣差一點而已?!? ? ? 我告訴孩子,臺風(fēng)雖然是討厭的,有破壞力的,但是臺風(fēng)也有很多好處,例如它會帶來豐沛的雨量,解除荒旱的問題;例如它會把垃圾、不好的東西來一次清洗;又例如讓我們感受到人身渺小,因此敬畏自然。? ? ? “既然不能觀察月亮,你何不觀察臺風(fēng)呢?”? ? ? “好主意!”孩子歡喜地說。? ? ? 我看到他的作業(yè)簿上,寫著詩一樣的記錄:? ? ??風(fēng)從東西南北吹來,? ? ? 云在天空賽跑,? ? ? 雨勢一下大一下小,? ? ? 傘在路上開花。? ? ? 臺風(fēng)的美,可能也不輸給月亮。

月亮永不失去? ??
? 中秋節(jié)沒有月亮真是掃興的事。? ? 我想到,我們在乎的可能不是月亮,而是在乎期待的落空,否則每個月十五都是月圓,大部分人都沒有什么感覺的。? ? ? 生活實在太忙了,一般人平常抽不出時間看天色,中秋幾乎成為惟一看天空的日子,我們準(zhǔn)備了月餅、柚子、茶食就在表示我們是多么慎重地想看看月亮,讓月亮看看我們。? ? ? 好!月亮既然不出現(xiàn),也就算了,我們吃吃月餅、嘗嘗柚子,在夜暗中睡去,明天再開始投入忙碌的生活,期待明年的中秋月亮。? ? ? 其實,月亮是永不失去的,月亮看不見只是被云層所遮蔽,井不會離開它存在的地方。這是為什么佛教把自性說成月亮,見不到月亮的人只是被云層所遮,并不是沒有月亮。? ????可惜的是,我們一年才看一次月亮,有多少人一年里看見一次自我的光明呢?? ? ?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或知道我們,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尋找生命的根源,不能覺知自我的光明,就連自己也不能自知了。? ? ? 理論上,人人都知道月亮隨時都在,實際上,很不容易去觸及那種光明,也不是不容易觸及,而是不愿去實踐、不愿去發(fā)掘,很少去走出戶外。

孤單之旅? ? ??
在這個寂寞的時代,沒有人能完全的互相了解,即使是知己、最親密的人,也難以觸及我們的內(nèi)在世界。? ? ? 因此,每一次的人生,就是一段孤單之旅。? ? ? 我時常在想,由于生命的孤單和不足,這人間才會分成男人和女人、父母和子女、朋友和敵人、丈夫和妻子,如果是在一個完美與圓滿的世界,一個人已經(jīng)很夠了。? ? ? 也因為這種孤單和分裂,我們之間永遠(yuǎn)不能互相了解,對于自己的心如果能了解、能坦誠面對,也就夠了;對于別人的心意,如果能了解一部分,不互相對立,也就很好了。? ? ? 生命之所以有這么多不同,有著各種因緣和關(guān)系,是希望我們能從孤單中走出,試著去知道生命的不足。? ? ? 也由于孤單與不足,才會有一些更高層次的東西觸動我們、吸引我們、帶領(lǐng)我們。
END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驀然回首,邂逅經(jīng)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