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起源于東方
關(guān)于秦人起源于東方,學(xué)界已有共識。只要明確周人、秦人都起源于東方,就能明白所謂炎黃起源西北,夏朝在西邊,不過是華夏民族遷徙西部從東方帶過去的傳說。華夏起源于山東地區(qū),所謂東夷文化正是華夏文化本身。夏朝地域,也是山海經(jīng)的地域,就是山東及周邊。基于傅斯年《夷夏東西說》的夏在晉南豫西、華夏起源西北說是錯誤的??傊?,若周人起源東方,那夏朝地域自然在東方,若周人是西部當(dāng)?shù)仄鹪?,那夏朝也就在西部地區(qū)。
摘自景以恩《再論先周族源于今山東章丘考》
筆者認(rèn)為:決定先周族命運(yùn)的有兩位“齊女”,一位是季歷之母、文王之祖母大姜(或稱太姜);另一位便是棄(后稷)之母姜嫄。當(dāng)然,后一位較前者更為重要。
一、太姜是東方齊女,西方邰邑是太姜后遷地
《詩·大雅·緜》及《史記·周本紀(jì)》云:周的11代王古公亶父因受到戎狄的攻伐,不得已由豳南渡漆水,止于岐山之下,是為周原而立周國?!毒偂吩疲骸肮殴珌嵏?,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p>
這位姜女,便是季歷之母,文王之祖母太姜。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太姜竟是相距數(shù)千里之外的東方“齊女”。
據(jù)《國語·周語》下伶州鳩答周景王曰:“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后,逄公之所憑神也。”韋昭注:“姬氏,周姓,天黿,即玄枵,齊之分野。周 之 皇 妣王季母太姜者,逢(同逄,逢、逄雙聲)伯陵之后,齊女也,故言出于天黿。傳曰:‘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
逄伯陵出于東方炎帝姜姓族,歷史十分古老?!渡胶=?jīng)·海 內(nèi) 經(jīng)》云:“炎帝 之 孫 伯 陵 …… 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 是 始 為 鐘,為 樂 風(fēng)。”今山東省臨朐縣有逄山,有逄伯陵祠。而齊地章丘、濟(jì)陽一帶,據(jù)1986年1月11日《大眾日報(bào)》載,在今章丘市西北的濟(jì)陽縣姜集鄉(xiāng)劉臺村附近,發(fā)現(xiàn)一處上至龍山文化,下至漢代的逄氏貴族墓葬遺址。通過3次試掘,共出土文 物228件,在二號、三號、六號墓出土了多件帶有“逄”字族徽的青銅器。聯(lián)系太姜為逄伯陵的后裔,是齊女,此遺址十之八九是太姜的娘家、季歷的外祖父家,是先周族在東方齊地的姻親族。
據(jù)已有材料推知,逄伯陵氏在山東已有兩支,一在臨朐,一在濟(jì)陽,孰先孰后殊難斷定。據(jù)《左傳·昭公二十年》,逄伯陵氏是繼季荝氏之后統(tǒng)治齊國的國君,殷代晚期的某一代國君正是太姜之姪,而較早的逄伯陵則是她的祖先。因?yàn)闈?jì)陽距章丘臺邑太近,屬于有邰氏故地。
因此,很可能在古公遷岐山以前,太姜及其族人已西遷岐山以東的今陜西武功一帶安家落戶,但仍名其地曰“邰”。于是古公娶了不久前來自東方的逄伯陵的后裔姜姓女子。這應(yīng)是武功之邰最合理的解釋。至于許慎說此邰邑是周棄的外祖家,則純粹是無稽之談,因?yàn)楣殴珌嵏敢咽菞壍牡冢保泊鷮O了。而此邰邑是古公遷周原后才發(fā)現(xiàn)的地名。
二、姜嫄、后稷等生于章丘臺邑
《詩·大雅·生民》及《史記·周本紀(jì)》均講到周的始祖母姜嫄及棄之“有邰家室”或“封于邰”。古今學(xué)者多認(rèn)為“邰”在今陜西武功縣,實(shí)非。
山東有兩“邰”地,一在齊,一在魯。在齊者據(jù)《國語·齊語》“反其侵地臺”之臺,也是《左傳·哀公六年》“使毛 遷 孺 子 于 駘”之 駘。臺、駘 同 音 一字。魯之邰即《春秋經(jīng)·襄公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臺”之臺?,F(xiàn)在主要研究齊地之臺。《漢書·地理志》濟(jì)南郡條下有“臺縣”,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濟(jì) 南 郡 臺 縣 確 在 今 章 丘 市 以 西?!痘茨献印さ匦斡?xùn)》之九州中西北有“臺州”,此臺州正與《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始州之國”相合,“始州”當(dāng)讀為“臺州”,臺加女旁是有臺氏曾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反映。
清乾隆時修《章丘縣志》載:“盤龍山(今或稱蟠龍山)在縣南二十八里?!度R記》云:周初有神龍潛此,故 名。上 有 神 跡,相 傳 姜 嫄 所 履?!狈≡疲核螡?jì)南太守蕭承之立祠山上,其妻亦學(xué)履而產(chǎn)齊帝。但于欽已不承認(rèn)此說,其《齊乘》云:姜嫄,炎帝后,有邰氏女,在京兆武功縣?!毒晻分洞呵镌吩疲骸爸鼙窘獘悾伍]宮,其地扶桑,履大
跡,生后稷?!薄胺錾!笔驱R魯古泛稱,《緯書》出自漢代,說明漢以前已有姜嫄生于東方的傳說。閉、閟同音一字,閟宮即《詩·魯頌·閟宮》篇名,該詩是魯僖公伐淮夷勝利后,告祭其女始祖姜嫄之廟閟宮所作的詩。閟宮之廟雖在魯,但原始閟宮其初必在 姜 嫄 出 生 之 齊 地,即姜嫄與太姜一樣,也 是“齊女”。
《史記·周本紀(jì)》云:“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wù),窋 以 失 其官而奔戎狄之間。”“夏后氏政衰”當(dāng)指夏初太康失國之亂,這是先周族由東方最早的一次西遷,大荒經(jīng)中之所以未見有不窋?shù)纳碛?,正說明不窋已帶領(lǐng)一部分周人西遷,此地僅剩后稷之弟臺璽的一支。西遷之地既屬戎狄之間,據(jù)學(xué)者們的意見,初遷地當(dāng)在山西一帶的汾水流域,至公劉時,始遷陜西豳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