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到中年,才懂此話的深意:“經(jīng)”難在何處?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這句話眾所周知,耳熟能詳。
它的意思是,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所以大家都要想開一點(diǎn)。
在中年之前的時候,我對這句話沒有什么體會,我覺得家里還能有什么事?不過是雞毛蒜皮的瑣碎和是是非非的煩惱罷了。
那時候我心里想著的是愛情、婚姻和事業(yè),世界那么大,我根本顧不上關(guān)注家里在發(fā)生什么事。
等到了中年階段,驀然回首,我才意識到“家”到底意味著什么。

什么叫家?
簡單一句話:打斷骨頭還連著筋,這就是家。
原來父母跟我聊起上一輩的是非恩怨,我的態(tài)度就是大不了斷了來往就是,從此大家都是路人,老死不相往來。
但父母明顯不認(rèn)同這樣的態(tài)度,他們寧愿受委屈,也想著要維系好一家人,我說他們太傻,他們說我不懂。
等到我們這一輩人長大了,我和兄弟姐妹也都成了各自的家,彼此也有了一些糾葛之后,才我真正明白父母的苦心。
一家人是很難斷掉關(guān)系的,不管誰過去對不起誰,誰對誰有虧欠,當(dāng)人到了一定年齡,都還是顧念著親情。

一家人之間為什么還有矛盾和紛爭?
在我看來,一家人之所以鬧矛盾和起紛爭,無非是兩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利益,其二是情感。但說到底,這還是由于人性的自私和差異化。
我舉個例子,比如一家人兄弟好幾個,因?yàn)楦改葛B(yǎng)老的問題產(chǎn)生了矛盾,老大覺得自己吃虧,老二覺得就應(yīng)該老大多出錢、獨(dú)自承擔(dān),老三抱怨父母過去不疼自己,所以要少出錢……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場上看問題,都想自己不吃虧,結(jié)果就是彼此指責(zé),互相抱怨,都是別人的不是,就自己好。
這時候如果有人主動承擔(dān)成本,化解了利益矛盾,那事情就好辦了。
所以家庭問題的根本還是在于經(jīng)濟(jì)利益,當(dāng)然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情感糾葛也很重要,但終究是利益在起作用。

血濃于水?未必吧
中國人都知道血濃于水,可是從歷史和現(xiàn)實(shí)來看,很多時候都是血未必濃于水。
越是一家人,要是有了矛盾,那斗起來就越無恥和狠毒。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家都看過《紅樓夢》吧,里面探春有番話就說得非常透徹,也非常辛酸:
可知咱們這樣大族人家,若被人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古人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呢!
她明白其中的道理,別人也能聽懂,但動心之后依然故我,一家人斗起來還是照樣不手軟。非要等到家破人亡的時候,他們才能消了自己心里的怨氣。

家庭和睦要靠“忍字訣”
每個家庭都有“難念的經(jīng)”,那這個“經(jīng)”到底是難在何處呢?三點(diǎn):
第一,利益不均;第二,心有偏私;第三,怨氣難消。
就算是強(qiáng)盜團(tuán)伙內(nèi)部,如果分贓不均,也會內(nèi)部火拼,自相殘殺。公司和家庭也是如此,只要當(dāng)家人不能保持公平公正,那下面的人就會不服氣。但公平公正是很難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有自己的“公平”。
隨著眾人的不滿,心底怨氣的滋生,家庭就會變得跟火藥桶一樣,不知什么時候就爆發(fā)紛爭。
對此,當(dāng)家人必須要靠“忍字訣”,平常多包容,萬事肯吃虧,處處顧全大局,能夠樹立威望,才能讓家庭保持和睦和團(tuán)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