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意志》-尼采[3.1886年初至1886年春]

[3.1886年初至1886年春] [1]
3[1] [2]
自由精神的自然史。
3[2]
論自由精神的自然史。
思想和破折號
弗里德里?!つ岵芍?。
3[3]
獻詞與終曲。
“致那個使所有天空明朗、
所有大海洶涌的東西——”
3[4] [3]
權力意志。
一種未來哲學的預兆。
弗里德里?!つ岵芍?。
3[5]
對統(tǒng)治欲的誤解。
喜悅作為解救。
舞蹈。
對“神性之物”的嘲諷——痊愈的征兆。
對“堅固事物”的要求——其中含有認識論以及大量悲觀主義!
把〈查拉圖斯特拉〉當作自己的對手塑造出來
3[6] [4]
在歐洲,祖國之愛乃是某種新鮮的東西,還是站不住腳的:它很容
易倒掉!人們切不可被它造成的鼓噪所欺騙:小孩子們叫得最響。
3[7]
“愚蠢到虔誠”——俄羅斯人如是說。
3[8] [5]
駛向新大海。
各色問題和可疑問者。
對善良的歐洲人而言。
弗里德里?!つ岵芍?/p>
3[9] [6]
善惡的彼岸。
一種未來哲學序曲。
第一卷:道德與認識。
第二卷:道德與宗教。
第三卷:道德與藝術。
第四卷:我們的德性。
第五卷:論等級制。
3[10] [7]
我們的德性。
對可疑問者而言的各色問題。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3[11] [8]
人性的,太人性的。
一本為自由精神的書。
新的結論。
而如果本書是一面鏡子,因此是一個自我反映的時機:那么,你們
善良的歐洲人啊,你們怎么看我們的虛榮心呢?莫非它樂意看自己
——“在鏡子里”?——
3[12]
從自由精神的自然史而來。 [9]
未來之哲學。
科學工作者。
藝術家。
關于高等人的哲學。
關于歐洲的陰暗化。 [10]
3[13]
如果我們要為人類的宗教組織講話,那么,這樣一種孤獨就是我們
要守護的:——而且,也許沒有什么東西能如此確定地把我們與所謂的
群畜和平等信徒胡亂濫用的“自由精神”區(qū)分開來:——他們或許統(tǒng)統(tǒng)不
可能承受孤獨。宗教被看作對那種政治基本學說的推進和深化,后者始
終是關于不平等權利、關于一個由高級和低級、由統(tǒng)治者和服從者組成
的社會的學說:對我們來說,宗教意味著關于心靈的等級差異、關于以
犧牲低級心靈為代價的對高級心靈的培育和造就的學說。
3[14]
世界并不是值得我們相信的東西:這一點人們已經(jīng)搞清楚了。悲觀
主義者甚至使我們明白了,世界為我們保留下來的價值的殘余恰恰就在
于這樣一回事,即:我們能夠弄清楚這一點——而且世界并不是值得我
們相信的東西。世界或許因此是一種手段,一種使世界變得索然無味、
使世界本身盡可能地“非世界化”的手段。一種荒唐,一種終于開始按照
不〈幸〉的拐彎抹角來理解自身的荒唐;一出編造得有點臃長的、自感
羞愧而淪于虛無的謬誤滑稽戲
3[15]
還有足夠的理由來反對一種長年重??;至少我很想對基督教道德論
者承認,這是能改善〈人〉的,也就是當人遭受到曠日持久的痛苦,而
人們以冷靜的從容審慎來〈注視〉此種痛苦——既不是那種東方式的喑
啞麻木的自我消滅、屈從,也不是那種對意志力和勇敢精神的過度刺
激,后者對諸如痛苦之類的敵人報以驕傲、嘲諷,—瑹—瑹—
在漫長的折磨中,可以說是被剛采伐下來的木柴燒毀了,沒有善
行,能把狂熱、昏聵—瑹—瑹—
3[16]
孟佐尼 [11]
斯蒂夫特 [12]
(G.凱勒) [13]
3[17]
“可惡的——
是那令一個不朽靈魂悲傷的人” [14]
孟佐尼(《卡馬尼奧拉伯爵》第二幕)
3[18] [15]
gangasrotogati,“猶如行進之河滔滔流逝”=急板(presto)
kurmagati,“以龜類步態(tài)”=慢板(lento)
mandeikagati,“以蛙類步態(tài)”=斷奏(staccato) [16]
3[19]
我們這些彼岸之哲學家——如果你允許的話,那就是善與惡的彼
岸!我們其實就是圓滑世故的闡釋者和講解員——我們,那種天命依然
為我們所貯備,也即作為歐洲事務的旁觀者被投放到一個神秘而未解讀
的文本面前:這個文本越來越多地向我們泄露出來——我們有何種必要
沉默,緊閉我們的雙唇,而越來越多又越來越稀罕的事物卻在我們心中
涌動、聚集起來,要求光明、空氣、自由、話語!
然而,這話語—瑹—瑹—
[1] 相應的手稿編號為:WI 7b.WI 3b.Mp XVI 2b.Mp XVI 1b。
——譯注
[2] 參看3[2],3[12](章節(jié)標題)。——編注
[3] 參看1[35]以及注釋?!幾?/p>
[4] 參看2[8]?!幾?/p>
[5] 參看《快樂的科學》中的同名詩歌(KSA,第3卷,第649
頁)?!幾?/p>
[6] 參看1[82]以及注釋?!幾?/p>
[7] 參看3[9](章節(jié)標題),2[30,31],2[40](章節(jié)標
題)。——編注
[8] 關于鏡子,參看3[1]以及注釋?!幾?/p>
[9] 參看3[1]?!幾?/p>
[10] 參看2[73]以及注釋?!幾?/p>
[11] 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1785—1873):意大利作家,
意大利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約婚夫婦》、《卡馬
尼奧拉伯爵》、《自由的勝利》、《論浪漫主義》等?!g注
[12] 阿達爾貝特·斯蒂夫特(Adalbert Stifter,1805—1868):奧地
利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晚來的夏天》、《維第科》等。——譯注
[13] 凱勒(Gottfried Keller,1819—1890):瑞士作家。著有長篇
小說《綠衣亨利》等?!g注
[14] 原文為意大利文:
“Maledetto colui—
che contrista un spirto immortal!”——譯注
[15] 參看《善惡的彼岸》,第27節(jié)。——編注
[16] 此句中外文為意大利文,左列外文詞語已在文中釋義?!g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