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或斯德哥爾摩效應,又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是指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來源百度)
我在看羅馬的時候,就HBO出品的,我就發(fā)現一個問題,當然你說我歷史學沒學好這個另說,一般只是跟你描述等級制而不去進行細節(jié)性刻畫,或者你不深挖的話實質上是一些空洞的描述很難引發(fā)具有創(chuàng)意的聯想。
我在看“羅馬”的時候,就發(fā)現,奴隸的那種自卑和服從是身份扮演式的,他們直接附屬于或者說被直接的等級制中的高位所統(tǒng)治,而他們會為平等的幻象所收買,并不是他們無法意識到等級制的虛偽而是不敢去以一種非奴隸的身份活著,而是智慧對于他們來說痛苦且恐怖,你能夠想象在一個奴隸永無翻身之日的時代里作為超越時代的思維主體活著的痛苦嗎?對于羅馬奴隸來說他們尊卑貴賤之定性恰恰是他們的生來所被迫負擔的一種偶然,也因此他們才可以在特權的施舍中享受愛欲滿足,也就是說,只要你認同了奴隸的身份,那么此時你就去等待神附身于特權加身的人來給予你施舍,那么這種信仰的期許,信仰寄托于等級制的上層所形成的就是極致諂媚。但同時以遍布整個系統(tǒng)作為血管為權利系統(tǒng)供血的羅馬下層奴隸實際上又是那一社會現實的最根深蒂固的地基,奴隸之為等級制所統(tǒng)攝,失去其力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并不知其力量所在,那么這個時候回到自身的內部在一點點的施舍中享樂度日就可以用這種【為他信仰】來補足,對這一為他信仰最直接的材料補充,就恰好是羅馬的泛神論文化內容,你甚至可以對于你的信仰有所選擇并在這種奴隸的生活中得以將信仰現實化,于是諂媚就成為自認失敗的人的思維之核心,這在我們的21世紀的現在是難以想象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