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隨筆五分鐘 :【仍是少年4】
每天隨筆五分鐘
計時開始:
?倒計時15846天
【仍是少年4】
分配2
上期說到我被分到“第一大隊”,去報道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有個步驟,就是要與“第一大隊”兩個主要領導見見面。
我與小波一道先是去見見“大隊長”(其實不叫這個,不過為了保密,就這么叫吧),當時這位“李大隊長”都說什么了,我是一點沒記住,于是可以想象到大概都是基礎的問了問我們的情況,說了說要好好干之類的話。
然后我們又去大隊黨委書記那里,這位大領導與我老爸多少算是認識,大概屬于不會互相求著辦事,但見面了總要寒暄一下的關系。
也許是這一點給了我一點膽氣,讓我多少放松一些。
尤其是在他問我“會不會打籃球之后”。
后來我才知道,這位領導愛好籃球,同時今年也是單位籃球賽的比賽年(這樣的比賽大概兩年一次),他也在物色選手。
而我對籃球屬于又菜又愛玩的典范,說熱愛談不上,但不玩又總想。算是有點癮吧。
聽他問我會不會玩籃球,我自然是忍不住放開了說。
當然,我敢說也是有底氣的。
那就是我是個“稀有藍領”,屬于球場上經常被忽略,但真上了場絕對有全隊BUFF加成的類型。
因為在那個時期,籃球場上“藍領”這個詞才剛剛叫開。
大多數玩籃球好的人,往往都是備受矚目的校園球星,他們往往球技好,進攻手段多樣,并且常常是持球手。
球星嘛,當然要進攻,要持球,這最閃亮了。
至于“藍領”,不叫他們藍領之前,甚至都沒有多少目光會給他們。
可懂點球的都知道,如果不是經過專業(yè)訓練,這樣的校園球星往往在球場上的“臟活累活”上投入較少,防守、籃板、擋拆、卡位雖然都很重要,可是有幾個人體力那么好?“球星嘛”,總要多留點體力給進攻的。
所以我們能看到,職業(yè)比賽上每個隊至少要有一個這樣的藍領,他們不閃耀,數據往往也不好,但對勝利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最起碼臟活累活他干了,自己的球星隊友才能全力發(fā)揮自己的攻擊力。
我就是這樣的藍領,球風類似于現在NBA勇士隊的德拉蒙德格林。
只是我這個年紀的籃球愛好者深知“藍領”的作用,但他們那一代可不這么認為。
我老爸就是如此,作為曾經的“大隊”級控衛(wèi)的他,一直對我的打法嗤之以鼻。他曾這么說過我:你是小前鋒?小前鋒必須會進攻,還是主攻,你會嗎?
然而時代不同了,進攻固然好,藍領也非常重要。
與我老爸同一時代的這位領導,自然也是這個看法。
果然后來“第一大隊”組建籃球隊,就沒人找過我。
不過我當時侃侃而談,跟這位領導安利我這個稀有藍領,并且給他普及如今球場上藍領的重要性。
那份“我管你是誰,我懂的我就敢說”的樣子,肯定給他留下不淺的印象。
至少從辦公室出來的時候,小波多少有些松了口氣似的對我說:
你還真敢說。
時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