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國無雙1-8】魏國人物

《真三國無雙》系列曹魏的首席代言人,系列主要角色之一,曹魏勢力重要角色。也是最早登場于PS《三國無雙》的元老級角色之一。曹操的從兄弟兼心腹,魏陣營當中唯一直呼曹操為孟德的人,也是唯一敢數(shù)落曹操的人,對政權、征服天下都沒有興趣,只是單純的作為摯友為曹操清除他霸業(yè)之路上的障礙而已。1-5代均與曹操有著超越君臣之間的親密關系,6代推薦典韋,7代領著樂進、李典進來到曹操面前時,曹操皆不問緣由,只用一句“夏侯惇推薦的人不可能有錯!”7代與夏侯淵、曹丕、甄姬鎮(zhèn)守許昌時遭遇左慈,并制造出曹操幻像與其對戰(zhàn),夏侯惇對此怒不可赦!面對曹操收服害死典韋的賈詡時,他只會質(zhì)疑曹操的理念,但不會反對,甚至質(zhì)疑曹操的任何舉動。由此可見夏侯惇對曹操的忠心程度。在8代的個人傳記結局中,夏侯惇得到了曹操發(fā)自內(nèi)心肺腑的贊揚與認可,當即便表示只要曹操還活著,自己絕不會先離他而去。
在夏侯淵戰(zhàn)死時,夏侯惇雖怒火中燒,但仍不失理智,建議退兵,可看到曹操依舊在排兵布陣,準備強攻時既驚訝又火大,覺得曹操玷污了夏侯淵的犧牲,可即便這樣,夏侯惇依舊很認真的執(zhí)行軍令。后來從張郃口中得知曹操意在報仇!夏侯惇和曹操的關系不單單是兄弟和同族的關系,在戰(zhàn)場上更是體現(xiàn)了真正的主公與真正的心腹將領的關系!
從6代開始,夏侯惇開始擁有兩個正臉模型,分別是獨眼和雙眼,并在夏侯惇左眼中箭這一橋段進行大規(guī)模的渲染。
夏侯惇的武器是樸刀,典型的力量型武將,范圍型碾壓和無雙的快速清圖都首屈一指,但起手攻擊和攻速較慢,易被人鉆空子。

游戲里,關羽的形象被孫吳奉為“軍神”,呂布被曹操稱之“鬼神”,但如果說到“戰(zhàn)神”,那我本人覺得,典韋是最無限接近這個稱謂的男人!為什么說無限接近?因為神是不滅的,而典韋在拼盡全力保護好一生的追求之后,無怨無悔的倒下。
典韋不像許褚那樣天真爛漫,懷著單純的目的跟隨曹操,雖然相比許褚的智商他也高不到哪去,但他絕不是心智不全,他對天下有著不一樣的解讀,當他找到那個可以值得托付終生的人,他寧愿變得心智不全,只當那人的一把開天辟地的利刃!
說到典韋,就不得不提三個人,夏侯惇、曹操、許褚!而這三人,又分別代表,信任、托付、延續(xù)!
先說夏侯惇,一位外冷內(nèi)熱的武將,他是曹操最信任的心腹和左膀右臂,但他也有質(zhì)疑過曹操的時候,而那個時候,就是典韋戰(zhàn)死的時候。夏侯惇對于典韋來說,不單單是知遇之恩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信任,他沒有把典韋放到任何沖鋒陷陣的將軍之位時,而是直接放到可以顛覆政權的曹操身邊,而他之所以敢這么做,全憑一句話,“我可以保證他的忠誠!”。而當?shù)漤f戰(zhàn)死時,夏侯惇數(shù)次扼腕嘆息,甚至開始質(zhì)疑曹操的思維,能使冰冷霸道的中堅力量夏侯惇如此多愁善感,甚至思想敏感的人,無疑只有三人,主公孟德、胞弟妙才、下屬惡來!
再說曹操,如果說夏侯惇對于典韋是信任的話,那么曹操對于他來說,則是托付!當夏侯惇將典韋帶入軍營并指明讓典韋充當曹操的貼身護衛(wèi)時,曹操想也沒想,只說了兩句話“夏侯惇推薦的人絕不可能有錯!”,“以后你就是孤的護衛(wèi)了,孤的性命就交給你了!”。戰(zhàn)火是無情的!當郭嘉逝去時,曹操只是背對著,輕輕說了句再見;當夏侯淵戰(zhàn)死時,曹操依舊面不改色的排兵布陣;只有典韋!只有典韋倒下時,這個不惜犧牲來追求霸道和力量的男人變成了一位普通人,他急急忙忙的扶住典韋,甚至像個孩子一樣對著氣息微弱的典韋說道:“不準死!孤的霸道還需要你來扶持!"。或許典韋從來沒想過當曹操的心腹,或許曹操也從來沒有把典韋當成心腹,但能讓冷血的曹操為了下屬,為了貼身護衛(wèi)變成普通人的話,或許,只有典韋!
最后說到許褚了,游戲里最強大的CP,沒有之一,同樣,這二人也是游戲里智商最低的CP,同樣沒有之一。二人初次見面時,因各自誤會大動干戈,之后,二人并肩作戰(zhàn),斷金之交!當莊稼被戰(zhàn)火踐踏,許褚以怒火回應,當自己戰(zhàn)敗時,許褚會說自己肚子餓了。如果要在這個天真爛漫的大男孩臉上泛起憂傷,那么只有典韋能做到!當曹操即將統(tǒng)一天下時,眾人都用熱血和激昂來填滿身體,只有許褚,這個曾經(jīng)無憂無慮,只希望填飽肚子和保護莊稼的大男孩,靜靜的仰望天空,懷念著那位已經(jīng)逝去的戰(zhàn)友,如果此刻讓這個愛吃飯的許褚終身不吃飯來換典韋復活,我想他會毫不猶豫的答應!典韋死后,許褚代替了他,成為了曹操的貼身護衛(wèi),此時的許褚已不再用“傷害曹操大人的人無法原諒”這句口頭禪,而是換成了“我決不允許你阻擋曹操大人的道路!”,他比典韋更加細心,用心和拼命的來保護曹操,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典韋畢生使命的延續(xù)!

曹魏、能人眾多,勇猛異常,想起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徐晃、于禁等,再想起張遼,真心贊嘆一聲魏國的強大,而執(zhí)掌他們的曹操在天下眾道之中選擇霸道,最大的原因,是有絕對的實力!
在游戲里,張遼原是呂布部將,其身手能力完全可以和呂布平起平坐,但他卻甘心的在呂布麾下安安穩(wěn)穩(wěn)的當一名先鋒,不對,不能說是甘心,而是二人的追求完全是兩個極端!呂布雖然喜歡屠戮廝殺,但更大的野心是統(tǒng)一天下,而張遼不同,他的畢生愿望則是追求武藝巔峰!
別看張遼武藝高強就以為他是個鄉(xiāng)村野夫,其實不然,張遼有著其他所有人物都沒有的那份追求和信念,雖然他跟很多人追求武藝巔峰的志向相同,但他卻秉承著武藝沒有國界、身份、人物之分!無論對誰,即使是敵軍!都是倍含禮貌,文質(zhì)彬彬。他不像樂進、徐晃、關平等人那樣謙卑,但他有著自己的禮貌和信念。這樣的人物性格,不但曹操對其視若珍寶,就連關羽也對其十分尊敬(關羽只對張遼一個人稱呼過張遼大人)!
再來說說張遼的氣度和人物色彩。張遼和呂布被綁時,呂布不甘心不服氣,千方百計的想掙脫,反觀張遼,他冷靜的跪在那里,以一個俘虜?shù)纳矸菡f道:“太難看了,呂布大人!”,此時的張遼,不,其實很早的時候張遼就知道自己跟錯了人,但他不像別人那樣掙扎,而是靜靜地等待戰(zhàn)刀落下,他非常清楚,即使跟錯了人,也要為自己的過去承擔!當然,后果大家都知道了,他等到的不是“斬!”,而是曹操的“松綁!”。之后,跟隨曹操的日子里,他也非常嚴格的為自己定格自身要求,在那個連馬夫都會虛榮的自報家門的亂世里,張遼無論對內(nèi)對外,統(tǒng)一稱自己是“曹操的征服之刃!”在面對吳軍包圍城池時,眾人,包括自己的兒子都勸撤退,而張遼則稱利刃只有出鞘,不能主動回鞘的道理拒絕撤兵,并領著為數(shù)不多的士兵上前殺敵,由此可見張遼的忠心程度!之后那場戰(zhàn)役大獲全勝不說,還斬了吳國大將太史慈!
因為能人異士眾多,張遼在6代之前都沒有過多的曝光率,不過6代開始,張遼開始大規(guī)模的登場。特別是擊殺太史慈,趕走孫權這一橋段大大渲染。不過遺憾的是,張遼死去的橋段也出現(xiàn)在了眾人面前,當他已是強弩之末時,仍舊擺開駕駛欲與孫吳眾將一戰(zhàn)!當孫權的刀刺進身體后,張遼笑著倒下了,此時他終于承認了孫權,承認了孫吳,同時,他終于貫徹了自己的信念——武藝,與國界、身份、人物無關!
張遼,字文遠,雖然跟過呂布、曹操兩位主公,但他卻是真正在一條道路上從一而終的無雙英雄!

沉靜多謀,極少被感情左右。早在黃巾之亂與董卓之亂時期,就看穿了亂世的出現(xiàn)與群雄的野心,豎立下以霸道征戰(zhàn)天下、平定亂世的心愿,擊潰一個又一個強敵,甚至無情擊敗殺死作為爭奪中國北方的最大敵手、兒時的玩伴袁紹。視人情為亂世開端的原因,極端敵視劉備的仁德之道。
五代劇情中,認為帝王才是永久消除亂世的最大障礙,因此不惜舍棄帝位,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離開歸隱。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世界。
六代劇情中,病榻之上一直在思索曹魏形勢,直至生命最后才卸下霸道的重擔,回歸凡人,安然病逝。

純真的武士,是個大塊頭,擔任曹操近身護衛(wèi)。個性不似武士,十分悠哉。大方的行事風格與天真無邪的言行,總是能緩和四周氣氛。另一方面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時,有如老虎般勇猛,因而獲得“虎癡”的異名。

曹魏猛將,爽朗的斗將,為夏侯惇從兄弟。與夏侯惇一起,自曹操舉兵時便追隨其下,負責部隊之一翼。擅長突擊,武藝上亦長于弓箭。溫柔以代同伴,對敵人嚴厲,為表里分明的人物。







曹魏勢力的重要角色。
廉直的武將。智勇雙全的武將,于樊城大勝關羽軍時,曹操贊其“將軍之功,逾孫武”。魏國五將軍之一。具備欲窮極武功的求道者氣質(zhì)。對于武德兼?zhèn)涞娜宋?,不分敵我?/p>
原本為袁紹麾下大將,在火燒官渡之后反叛為曹操大將。戰(zhàn)績顯赫,赤壁之戰(zhàn)后長期在關中、漢中一帶與蜀軍作戰(zhàn)。后在戰(zhàn)場上右膝中箭而亡。


沉著之盾。曹操的堂兄弟,與夏侯惇、夏侯淵同為曹操陣營的老將,于亂世中奮戰(zhàn)。身為武人性格大膽且精通各項武藝,深受曹操信賴,于曹丕時代任魏國的大司馬。形勢沉穩(wěn),溫文有禮,不喜爭斗,為祈求早日結束亂世,勇赴戰(zhàn)場。





曹操的繼承人,文韜武略均令曹操甚為稱許。但卻未能領略到曹操開創(chuàng)嶄新世界、消滅亂世的遠見與胸襟,志向是統(tǒng)一天下、登基稱帝。性情傲慢剛愎,穩(wěn)健寡言,擁有鎮(zhèn)守一方、統(tǒng)籌大局的軍事才能,多次代替曹操領導魏國的關鍵性大戰(zhàn),為曹操的霸道統(tǒng)一之路立下汗馬功勞。

雅麗之花。傾國美女。人稱其肌膚若玉,貌美如花。原本為袁紹次男袁熙之妻,但于曹操攻陷冀州時,兒子曹丕對其一見傾心,遂強娶為妻。有著喜愛歌曲與音樂的優(yōu)雅嗜好,具備不諂媚他人的凜然之美與高風亮節(jié)的高貴節(jié)操。



憂愁的才女。東漢議郎蔡邕的女兒,享才女之盛譽,亦通曉音律的深閨美人。亂世中不幸遭騎馬民族的匈奴擄走,但受到曹操的憐憫,被其救出。文靜且楚楚可憐的外表下,有著聰慧且堅強的內(nèi)心。

原本仕官于張繡,并利用精明的策略擊敗曹操軍,導致曹操軍的猛將·典韋戰(zhàn)死。之后被曹操原諒并加入曹操軍,受到曹操的重用。


曹魏勢力的重要角色,無所動搖之士魂。原為西涼豪族馬騰、馬超父子麾下。在邂逅進攻漢中的曹操后,成為魏將。為人行事冷靜,但意志非常堅定,一旦下定決心開始行動后,決心不再動搖地達成目的。

王異,曹魏勢力的女性將領。如果說魏國典韋和許褚的組合帶來的是無限歡樂的話,那么王異和馬超這對相愛相殺的組合則給游戲帶來了一種偶像劇的既視感!
王異是魏國唯一一位身著戎裝的女性武將,她不像蔡文姬那樣平易近人,也不像甄姬那樣勾人心魄,她用著冷漠,邪惡,高傲的眼光去面對這個亂世。她對身邊的人都不聞不問,對曹操的霸道也不關心,她有她自己的目標,當這個目標變得觸手可及時,她便沒有其余精力再顧其他人。
魏國像“草帽海賊團”那樣匯聚著各種理念的人,曹操追求霸道,張遼、徐晃等人追求武藝巔峰,賈詡追求才智計謀,甄姬、張郃追求美麗動人。而王異的追求,就是復仇!說到復仇,就得提另外一個人,馬超。
王異對馬超的怒火已經(jīng)到達極致,每一次與蜀國對陣時,她都渴望馬超的出現(xiàn),雖然每一次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但每一次都不曾將馬超斬與刀下。就這樣每一次的對陣,每一次的錯過,讓王異自己都有了種戀愛的感覺!同樣,馬超也是如此,殺父仇人曹操就在眼前,雖然曹操身邊眾將齊聚,但馬超卻把目光聚焦到了王異身上!每一次馬超遇上王異都會顯得很驚訝,而從語言對白里感覺馬超對王異都有一種抱歉的語氣。就這樣,兩人相愛相殺,相殺相愛,持續(xù)到亂世終結。
異性總會相吸,追求霸道的曹操身邊有著平易近人的蔡文姬;冷靜睿智的周瑜有著調(diào)皮可愛的小喬;熱血積極的孫策有著羞澀粘人的大喬;敷衍了事的司馬昭有著認真嚴肅的王元姬。同樣,正義英魂馬超有著復仇冰霜王異,盡管二人不在同一陣營,盡管二人見面就刀兵相見,但這些反而給這個亂世增加了一抹“執(zhí)著的柔情”,就像王異那句口頭禪一樣,“??!真有種談戀愛的感覺!”
雖然王異以復仇為畢生使命,但她并沒有被復仇沖昏頭腦,相反,在兩軍對陣時她反而顯得冷靜機智。這樣的性格,才是魏國的真正本色!

享樂的才子。曹操麾下的軍師。以優(yōu)秀的洞察力積極獻策,屢次獲勝,獲曹操的高度評價。待人溫柔和善,笑臉迎人。


在曹魏這個追求霸道和力量的國度里,樂進的存在是一抹異樣的光亮,不同于其他武將那些霸道總裁范,樂進一直以謙虛自省的性格存在著,在介紹自己時,樂進會用失禮了作為前語,在毛遂自薦時,樂進亦會用不好意思作為前語,但一旦對上敵方,樂進就會變得熱血和激昂。
同樣,樂進的忠心程度也是可觀的,在討伐袁紹時,吸引敵軍一職無人領命,唯獨樂進主動請纓,而他自己的解釋是為了主公霸業(yè)愿當棄子,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一職位是曹操的貼身前鋒,如若不守,曹操必將完蛋。
后來樂進憑此戰(zhàn)晉身為曹魏首位先鋒官,進軍時他也是在首位。
樂進的武器是雙鉤,屬于獨一無二的輕武器,而樂進的戰(zhàn)斗定位是大范圍廝殺、地形突進和挑空以及俯空連擊碾壓型武將。


李典,字曼成,山陽郡鉅野縣人。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與張遼、樂進同守合肥時表現(xiàn)出色。游戲形象為第六感很準的活潑青年。
定位:陷阱控場型
總評:適宜遠程壓制,利用高連擊提升輸出,擅長對小集團戰(zhàn)。

嚴峻的常勝將軍。曹操手下,靠自身實力脫穎而出的將領。多次戰(zhàn)斗中展現(xiàn)功績,因而威名遠播。非常注重軍規(guī),古板不近人情的性格成為無論敵我方都懼怕的對象。

荀彧,字文若。支撐曹操霸權的軍師之一,年紀輕輕便被稱為擁有“王佐之才”。為曹操出謀獻策,為國家鞏固做出了很大貢獻,另外還有著慧眼以及廣闊的人脈這一武器,曾推薦了郭嘉以及司馬懿等有能之人。

魏國智將,于眾多防衛(wèi)戰(zhàn)中巧妙運用計略以及陷阱,貢獻良多。
口才亦佳,曾勸舊時徐晃出仕曹操之下。

仕于曹操之軍事家。于許多大戰(zhàn)役、局地戰(zhàn)出謀獻策,為曹操軍奪得勝利。與荀彧為親戚關系。

曹魏勢力的武將之一,得意武器為扇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