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夫妻二人開包子鋪,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道士:自作自受
讀民間故事,品百味人生,歡迎觀看月汐醬講故事。
話說古時,冀州城有一對小夫妻,這家的男人姓趙,名叫趙有才,女人姓劉,叫劉阿花,夫妻二人經(jīng)營著一家包子鋪,由于他們做的包子物美價廉,所以有很多人愿意在他們這里買包子,久而久之,他們賺了不少的錢。
這一年,當(dāng)?shù)佤[災(zāi)荒,從城外涌進(jìn)了很多逃難的難民,趙有才夫婦的包子鋪也是生意很不景氣。
這天清早,趙有才和劉阿花剛把店門打開,便發(fā)現(xiàn)有兩個乞丐靠在自家店門前,這倆個乞丐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看樣子是很久都沒有吃過飽飯,二人見到趙有才把門給打開,連忙作揖說道:“請善人行行好,給我們點(diǎn)吃的吧!我們實(shí)在是餓急了?!?/p>
劉阿花此時聽到了動靜,連忙跑過來呵斥道:“真是晦氣,生意還沒有開張,便來了討飯的,去去去,趕緊走,別影響我們做生意?!?/p>
兩個乞丐說盡了好話,可劉阿花依然無動于衷,她看到兩個乞丐賴在這里不走,便隨手抄起了掃把,向著兩個乞丐打去,嘴里還不干不凈地說道:“你們這兩個臭乞丐,讓你們走,你們不走,別說沒吃的,就算是有吃的,我寧可喂狗,也不會給你們?!?/p>
乞丐被打得抱頭鼠竄,轉(zhuǎn)眼之間便跑的沒影兒了。
這件事對這夫妻二人來說,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二人依舊每日起早貪黑的做生意,慢慢的,城中的災(zāi)民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歸于正常。
可值得一提的是,這夫妻二人的包子鋪生意,卻一天不如一天,按理來說,包子還是原來的包子,顧客也是原來的顧客,可為什么生意卻如此的慘淡呢?
趙有才和劉阿花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錯。
眼看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趙有才都有了關(guān)門的打算,可妻子劉阿花卻依舊想要再堅持一段時間。
這一天,趙有才剛剛打開店門,就發(fā)現(xiàn)一個道士站在了店門口,他以為這道士是來買包子的,于是熱情的招待,可道士卻說道:“我并不是前來買包子的?!?/p>
這話又被劉阿花給聽到了,劉阿花本就因為生意慘淡而心情不好,一聽到道士不是要買包子,立即陰沉下臉說道:“不買包子,站在我們店門口干什么?我們這里可從不賒賬,走走走,別在這里討晦氣。”
道士此時呵呵一笑,說道:“真是癡人呀,近段時間以來,你們的生意一直慘淡,難道沒有總結(jié)出來一點(diǎn)原因嗎?”
趙有才一聽道士這樣說,連忙打起了精神,他問道士:“敢問道長,我這生意自打年前開始就一直不太好,您是否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到時此時捋了捋胡須,對趙有才說道:“自古有因必有果,難道你們忘記去年年底的時候,有兩個逃難的乞丐,在你們這里討要點(diǎn)吃的,被你們無情的趕走了嗎?實(shí)不相瞞,那兩個乞丐最終被活活餓死,他們死了以后怨氣很深,靈魂附在這包子店之中,破壞了此地的風(fēng)水,這也就是為何你的生意永遠(yuǎn)都如此慘淡。”
趙有才和劉阿花聽了以后,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說實(shí)話,他們也曾經(jīng)想過,是不是尋了什么晦氣,今天聽了道士的一番話,更加讓他們確定了心中所想。
趙有才和劉阿花連忙向道士賠禮道歉,并把道士請進(jìn)了店內(nèi),對道士說道:“先前的事兒都是我們做的不對,可是現(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只要能夠彌補(bǔ)以前的過失,讓我們干什么都行?”
道士呵呵一笑,說道:“那兩個乞丐我可以做法幫你們超度,可是這店內(nèi)晦氣很重,你們今后可要多行善事,要不然不光是生意慘淡這么簡單,就連你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道士說完之后便頭也不回的走了,這件事對趙有才和劉阿花的影響很大,從此以后,趙有才和劉阿花在閑暇之余都會做些善事,家里的包子蒸多了,也會分發(fā)給附近的窮苦百姓。
說來也是奇怪,自此之后,他們的包子鋪生意漸漸地又興隆了起來,甚至比之前更加紅火。
好了,本期的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哦!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想看更多的民間故事,歡迎關(guān)注——月汐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