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見補遺|01-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篇

國見補遺的主要內(nèi)容,是我們在路上有所感,但并不契合視頻主題,或者因為考慮時長而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就以圖文形式補充進來。胡言亂語,聊勝于無,大家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將就看看。
在完成房車的軟裝布置后,我們正式開啟了國見系列的第一期旅行,范圍劃定在我們比較熟悉的川中與川西地帶。像廣安、南充、成都、內(nèi)江等地,都是我們在小時候因緣際會去過的地方。
如果做這一系列視頻就像開店一樣,那么第一期就是試營業(yè)了。除了旅行本身,我們同時也在了解房車車況,適應(yīng)旅居生活,比如接水接電、買菜做飯、洗衣洗澡等等。因為一切未知,所以選擇相對熟悉的地方,才有安全感。

01
從重慶銅梁,到南充蓬安,路上經(jīng)過很多集鎮(zhèn)。在我們這邊,趕集又叫做趕場,相鄰的幾個集鎮(zhèn),也許幾十、幾百年前就約定好了時間,岔著趕。這應(yīng)該算是我們國家群體經(jīng)濟活動的最小構(gòu)成單位了。
趕場的時候,馬路是默認被征用的,沒有交警,沒有城管,只有簡單生活的人,簡單得有些「野蠻」。所以在「文明城區(qū)」里,已經(jīng)看不到這樣的場面。
但反過來想,如果不是靠他們,和他們的朋鄰子弟,又哪來的「文明城區(qū)」。所以盡管,我們的車寬2.25米,在人群夾縫里開得有些吃力,但我還是不敢鳴笛。
對中國鄉(xiāng)鎮(zhèn)里的老百姓,「趕場自由」,大概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補償。

百牛渡江,出現(xiàn)在我們的第一期視頻末尾,但其實這是我們開始拍攝的第一個點,也純屬偶遇(去蓬安縣的路上看到標(biāo)示牌)。
到江邊的時候,牛群已經(jīng)在江心洲吃完了草,準(zhǔn)備回程,無人機飛過去,試探性地落在兩頭牛正前方,可能是沒見過這種鳥,它倆嚇著了。

前面那頭膽兒比較小,后面這頭挺記仇,到后來一直追著我攆,可能它倆是一對兒,替它對象出氣來了。

過江之后,牛群會陸續(xù)走進柵欄,結(jié)束一整天的放風(fēng)。

放牛人說,只要不是下大雨,每天都會走這么一個來回,早上開柵,牛自己知道路,游過去,江心洲足夠大,又不用費心看著,草也不要錢。
這投入和回報比,對農(nóng)耕地區(qū)的人來說,確實安逸。

02
閬中城外的白塔山,山腰有一座大佛寺,作為景區(qū)運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游客很少,香客也很少,沒見到出家人。
廟很大,越往上走,越?jīng)]有人氣,頂部的幾座殿大門緊閉,鎖孔也開始銹蝕,里面的佛像已經(jīng)蒙塵,不過目光還是溫和的。

我想可能是從市區(qū)來這里燒香,不太方便。直到后來我們又去了距離市區(qū)更遠的七曲山大廟,以及峨眉,看到人頭攢動,才知道山高路遠,對虔誠的香客從來不是問題。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人們覺得這里的菩薩,不怎么「顯靈」了。
所以刻著「有求必應(yīng)」的香壇上,才會長滿青草,呈現(xiàn)出一種帶著沖突的和諧。
確實在我們國家,對多數(shù)人來說,神也是「工具神」,要是不干活兒,也就沒人愿意供奉了。

03
在云海視頻里我們提到,去望遠山是一時興起,見到云海只是好運。但后來讓我真正反復(fù)想念的,除了云海,還有上下山的那條小道。
不知道有沒有同年代的朋友,玩過一款游戲,叫做冒險島。視頻的BGM,很多就來自于這款游戲。在小道那段,用的是游戲中「魔法密林」這個地圖的背景音。
這是一款對我少年時期影響很深的游戲。它的故事脈絡(luò)、場景設(shè)計和背景音樂所營造出的童話氛圍,滿足了從小生活在普通縣城里的普通孩子,對大千世界朦朧又無窮的想象。想要「冒險」的沖動,也是從那時候播下種子,到現(xiàn)在開花結(jié)果。

相信每個人的少年時代,都有類似的一段經(jīng)歷存在,一個人、一本書、一段故事、一款游戲,在長大以后,很少想起它,也以為它產(chǎn)生的影響被時間稀釋掉了,但碰巧有一段新的經(jīng)歷,打開了回溯的開關(guān),才明白那份影響其實至深至重,貫穿過往。
仔細想想,倒并不是產(chǎn)生影響的人或物稱得上舉世無雙,只因為它剛好嵌入了我們一去不返的無雙年華。
04
在成都待了有五六天,很郁悶,都是陰雨天,加上技術(shù)不足,對城市街景拍得并不好看。不過也不都是壞處,因為大熊貓最愛陰雨天。
大概9-10點左右,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的兩個產(chǎn)房陸續(xù)開放,能看到飼養(yǎng)人員喂熊貓幼崽。我們在產(chǎn)房門口等了有半小時,最開始還沒有人,臨近開放前五分鐘,忽然進來很多人,還有扛著機器擠過來的官媒攝像師。如果不是提前搶點,估計什么素材都拍不到了。
那天下著小雨,我們很長時間,什么都沒干,只是靜靜地看熊貓吃竹子,聽咀嚼的聲音。傘撐得手軟,還是不愿意離開。
一個神奇的物種。

05
峨眉消費挺貴。
暑期出游高峰,自駕最多只能到半山腰的「零公里」,停車場很大,車費不便宜,就找了附近一家生意不太好的飯店,半價在門口停了一晚,順便接了水電。
早起,從「零公里」到「雷洞坪」,必須乘坐景區(qū)接駁車,再從「雷洞坪」步行一段距離,到達「金頂索道」起點站,乘索道上金頂。
如果不是為了趕著看日出,我們應(yīng)該會從「零公里」一步一步走上金頂。當(dāng)然還有另一個方案,是提前一天到金頂住下,省得麻煩。
不過貴就是了。

到金頂之后,很少有人會再去更高的萬佛頂。在此推薦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去一下。
那里比金頂安靜得多,更有懷古的感覺,也是觀看云海變化最好的位置。就算天氣不好,那只是體驗從金頂走去萬佛頂?shù)哪菞l小路,也算值回票價。
峨眉本身的美,在視頻中已經(jīng)有所呈現(xiàn)。但視頻沒提到的,是讓游客們能夠暢意欣賞美的這群人。在幾段沒有被接駁車和索道覆蓋的路上,背夫仍然存在。金頂需要的建筑、生活材料,都得靠人力運輸。
路遇其中一位,看他口干舌燥,掌柜的很自然遞過去一瓶水,他連說了好幾個謝謝,語氣溫和,眼神清澈。隨口聊了兩句,才知道背這么一趟,一百多斤,來回一個小時,只有二十塊錢。不出意外,一天要背十趟。

也就是說,整天不停地背,可以賺兩百塊。一個月不休,就有六千。單看收入的話,還不錯,能承擔(dān)子女的生活費。但不遠處,就是金頂統(tǒng)一收納香客供奉的亭子,玻璃上貼著「100元以上登記」。
也就是說,背一整天的物資,只夠在佛前留兩個名字。

06
到內(nèi)江時,八月暑氣正盛,聽說附近有座山(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一片山),叫騎龍坳,比較涼快,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銀河,就專程過去了。
山路不太好走,可能也是因為車重,爬了幾個小時才到頂。
當(dāng)然,因為人造光和天氣,內(nèi)地的銀河很難有高原那么驚艷,不過去看的成本也足夠低,換個心情、洗洗眼睛的效果還是可以的。
另外,那里是比山下涼快,但也沒「那么」涼快,我們空調(diào)的電不夠用了,只能開著天窗睡。所以,那一晚的蚊子是幸福的。

第二天的日出比銀河更好看。
照片很好地解釋了這里為什么叫騎龍「坳」。低海拔的小型云海,在這個季節(jié)其實很難遇見,不能說不幸運。
當(dāng)然還有更幸運的,是從這里下去以后,我們就遇到了鄧叔。

寫到結(jié)尾,重新看了第一期視頻,又看了看別人的片子。確實,各方面都不夠成熟,等國見系列做完,打算重剪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