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修改】All Men Are Brothers零碎雜感

先說一句:我對很多文藝方面的古舊物懷有下意識的向往和懷念之情。
水滸傳原著文筆過于細(xì)密,對話什么的都是完全緊貼著人物走那種,跨媒體化很多時候就真的是稍微改編一點,對照原著來看都會覺得不對勁,個人感覺某些意義上甚至和紅樓夢有的一拼。這種細(xì)膩到詭異
反正我給山央二水(颯颯有戲曲風(fēng))和各版戲曲水滸統(tǒng)一都打了4星。邵水、新水和新西3星不能再少,92版港水姑且打2星半,新三新紅……負(fù)分都嫌多。
想了解宋元制平民版漢服是啥樣的就可以看看央水。
林沖早死的設(shè)定源于評書,這個設(shè)定我個人是很喜歡的(雖說肯定不適用于原著這種過于冰冷的氛圍,但符合戲曲曲藝水滸小宇宙那種快意恩仇的觀念)。早期戲劇既有林沖成功斗倒高俅的大團圓結(jié)局也有殺高俅后也死掉的版本。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從戲曲評書開始,跨媒體改編化后的林沖后期的氣性都多少比原著要烈一些,所以在戲曲和山央二水的平行小宇宙里,如果除不掉高俅,林沖必氣死無疑。
所謂“魯智深當(dāng)逃兵”不好意思我重溫了好幾遍央水小宇宙也沒看出來在央水世界里魯智深還有什么理由不當(dāng)這個逃兵(央水世界線里他對二龍山其他人的關(guān)系雖是一起辦事很融洽的朋友但與林沖不能比、哪怕是征遼魯都會跟著去但央水設(shè)定是去直接征方了。最重要的是突然一下子圓寂了也算某種玄學(xué)情節(jié)?。?/p>
大家猜猜央水我更喜歡哪個演員的演繹?你們肯定想不到,是汪永貴飾演的失去法力的醬油公孫勝。汪老師太擅長在不搶戲的前提下默默給自己加戲了??赡苤皇悄壳拔覍ρ胨@個角色很有共鳴吧,感覺和目前的我有些相似。
山水我真的很喜歡晁蓋和不詔安的宋江!英雄氣滿滿!
我記得很清楚,當(dāng)時家里好幾個讀過原著的老一輩親戚都說山水要有詔安情節(jié)那挨罵的就是鮑國安老師了。大家都認(rèn)為只要拍詔安宋江就會挨罵,于是家里大人們都坐等著詔安那一集播出然后砸電視罵宋江(及李雪健老師)。說白了那一代人心里都隱藏著對宋江詔安的不滿,正等著一個正大光明發(fā)泄的理由呢。
87年的電影《金鏢黃天霸》,講的是黃天霸為忠于清官施大人而殺了綠林兄弟的故事。結(jié)局字幕也是“黃天霸用他義兄義嫂的鮮血染紅了頂戴花翎,然而這只鷹犬的下場是不會美妙的......”(雖然我并沒從片中看出黃天霸主觀上有啥惡意,只能說他和他的綠林兄弟們當(dāng)時所忠于的立場已經(jīng)不同了)總之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的固有意識。
80年代編排的京劇《風(fēng)雨杏黃旗》(又名《梁山恨》或《李逵與宋江》),現(xiàn)在偶爾還排演,某些意義上比央水狠多了,央水方臘說到底也只批了宋江一人,《風(fēng)雨杏黃旗》里方臘之女可是痛罵梁山好漢都是朝廷鷹犬的,李逵死前差點拿酒缸砸宋江,還后悔當(dāng)初自己為什么句句聽宋江的。
對宋江詔安的看法是整個那一代人上至策劃顧問下至演員劇務(wù)的統(tǒng)一認(rèn)識,多少年后修二爺還是在夸贊著李雪健老師為飾演宋江所做的努力,當(dāng)時大家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關(guān)于這個問題有條件的話可以去找教員和魯迅先生進行進一步的理論商討,按唐朝小說《飛煙傳》的某句話就是…不說了我怕有人急。
所以怎么可能是“央水帶偏幾代人對宋江的看法”,這么想的人純粹是應(yīng)了于謙老師那句“敢情是先有的你后有的你爸爸”了。李老師和其他所有演員無一不是照著劇本和各自讀過原著后對原著的固有意識演的,八個劇本策劃也是照他們所受到的教育和他們眼里對原著的認(rèn)識為劇本獻計獻策的。本質(zhì)明明是“對‘向高俅詔安’這種行為本身的厭惡塑造了從明清江湖戲班到民國的魯迅和教員再到建國后一共多少代人對宋江詔安的這種意識”。
古代直接描寫宋江詔安的戲本子,明朝《義俠記》算一部(還有其他幾部失傳的半失傳的),但也沒有任何對奸臣好吃好喝跪拜奉承的描寫。還有部帶清宮廷戲《忠義璇圖》,也詔安了,最后宋江吳用被判永世不得超生。不過話說這部戲雖然108將全在地獄里挨了罰,不過理論上吃人最多的李逵卻只挨了100鞭,算是最輕的那類,理由是他“肝腸倒也干凈”,還是有點意思。王府藏本里亦有《龍虎玉·擒方臘》戲本(沒聽說有誰擅長演,大概是都不愿意演詔安以后的劇情),日常張順慘死盧俊義被砍腸子武松被砍膀子,最有意思的是結(jié)局:
宋江:方臘是何人擒來的?
李逵:是小弟擒來的。
武松:呔!是俺擒來的。
李逵:呔!想你一只手怎么擒得方臘來?
武松:這,哎呀!
(眾人同哭。同下?!疚猜暋浚?/p>
好家伙,什么叫打勝仗打出了喪家之犬的感覺啊,這結(jié)尾編得妙啊。
另,up對鄭大爽和修二爺這類戲曲武戲出身的老演員(極個別人除外)就是自帶濾鏡。本來戲曲演員演古裝劇基本就是降維打擊。
目前我還是流連于古舊和透著某種殘忍勁的文藝作品里(學(xué)戲曲練功很苦,武戲更苦,經(jīng)常受傷,這樣說來某些意義上也透著某種殘忍勁,這可能也是我喜歡京昆武戲的原因之一吧——真正的藝術(shù)的本質(zhì),原本就該是殘忍的)。
改編成《索多瑪?shù)?20天》那樣的應(yīng)該更符合我喜歡的風(fēng)格。推薦大家去看看《索多瑪?shù)?20天》。
新版書寫了美好的夢境,我羨慕著熱愛美夢的人。
但像我這樣的個人經(jīng)歷,我已經(jīng)沒有什么權(quán)利再做夢了。
晁蓋肯定不是宋江派人殺的,其他好漢單就“
向奸臣詔安
”一事也有不認(rèn)可,但總體而言并不妨礙他們其他方面衷心順從宋大哥,哪怕是出于江湖行規(guī)(關(guān)于這點請抽空讀讀專門講明末至民國江湖行業(yè)的《江湖叢談》),“宋阮有多不和”這一類也可以休矣了。
但如果把原著文字中人際交往的細(xì)膩描寫解讀也當(dāng)做“陰謀論”的話…也不錯,至少你沒經(jīng)歷過或圍觀過職場的爾虞我詐。
讀四大名著,最忌諱的就是只讀四大名著。比如讀紅樓夢時建議同時讀一遍帶清其他滿族作家的作品做對照,不然里頭很多滿族世情可能分析起來就不那么準(zhǔn)確。不要只讀了一本原著就認(rèn)為自己讀懂了原著,想要讀懂奇書名著,就需要另外加讀不少書。
以及那種“一件大好事就可以抹平這個人做的其余惡事”本身就不符合辯證思維。好事要夸,惡事一樣沒法洗。
總之個人以為央水有種歐洲和日本的文藝電影、抑或某種珂勒惠支版畫式的格調(diào)——鋒利的刀味,以及毛喇喇的木味,說白了就是滄桑感。
山水和央水至少能給我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即使我知道它哪里哪里和原著不一樣,我也能感覺如果有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帶宋或帶明之類的朝代,那里肯定能夠真真切切地發(fā)生著山央二水里的故事。在注定無法還原原著的前提下,能夠做到這樣在我眼中就算是不錯的劇作了。
必須不可否認(rèn)的是央水比起更加魔改原著但我很喜歡的水滸戲曲來說確實算很尊重原著了。不信的話也先別急,強烈建議耐著性子多去看看幾出水滸戲,舞臺演出或明朝的傳奇案頭劇本都行,那才叫真正的原著攪漿機,讀過原著的看著看著就能忘了原著講了啥的那種。
至于原著的神魔設(shè)定,基本可以說是多數(shù)(當(dāng)然肯定不是全部,比如某些小黃書)由宋至清的中長篇話本小說的標(biāo)配,意思主要就是為了暗示看官“不要把話本里的事當(dāng)真,看官們就當(dāng)角色們是天上魔仙下了凡塵”,說白了就是刻意拉遠(yuǎn)小說人物與讀者間的距離,某些意義上有防止讀者模仿書中人物某些出格行為的作用。
涉及輕功或武力方面加些“玄學(xué)化”夸張描寫在明清帶有武俠色彩的小說里也不算罕見了,以及古代科學(xué)無法解釋的異常氣象或“靈異事件”以及看不懂的兵陣,作者不知內(nèi)情、無法解釋,也會用陰魂作祟、天降仙靈這種說法。
古代長篇小說是否是現(xiàn)實向小說,在學(xué)術(shù)上是有金標(biāo)準(zhǔn)的:
1.主角團和反派團都是生活在世俗而非仙界中的人物(尤其是歷史上有原型的人物)梁山二龍山陽谷縣這些地兒難不成在仙山上或阿修羅界里頭?
2.主角團和反派團干的是歷史上真實記載或至少有原型記載的事情
3.神怪法術(shù)沒有影響三成以上的劇情關(guān)鍵節(jié)點(寫明有人用法術(shù)直接阻攔或直接驅(qū)動宋江詔安了嗎?可別說是九天玄女,原著有描寫她施了什么法術(shù)直接讓宋江對奸臣說出“救拔深陷之人”這樣的話的嗎?)
什么你說《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不好意思,那里的主角是化名碧峰的燃燈古佛,連第一條都不符合啊。
套個魔星皮就說是神魔小說,我反正不知道該說啥好。如果說水滸算神魔小說,紅樓、說岳這些也算是神魔小說了?問問學(xué)術(shù)界認(rèn)可嗎?
我們今天的人是沒有施耐庵羅貫中那樣懂水滸懂三國,但我們至少能比施耐庵羅貫中懂科學(xué)懂地理。還記得央三花絮里劇組大聲批判羅貫中的屑知識,還是孫十萬…吳老師攝錄的。
某些人也可以多找些原著作者沒參加過元末義軍張士誠部的實錘。不然想想,張士誠拒絕了繼續(xù)自立為王的提議、貪圖享樂還選擇向帶元詔安,然后作者帶著自己全家和學(xué)生羅貫中全家一起跑路,再然后寫了部夸贊向奸臣詔安有多忠義的小說……等等,仿佛有哪里不對勁……某些人不如直接否認(rèn)《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得了,反正有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底本)”、萬歷年間胡應(yīng)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绷碛小妒┦祥L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在等著你。(當(dāng)然更離譜的就是說水滸傳和金瓶梅是同一個主筆的說法……個人認(rèn)為就憑借對武松的描寫就可以基本否定這個說法了)
贊詩?你信不信“至圣至明”是“贊”昏德公的?別說話本小說里的所謂贊詩,連京劇里的定場詞有時都不能百分百盡信,有出戲叫《龍?zhí)鄂U駱》里巴信一出場還唱了句“巴家寨快樂安康”呢,這會兒男主都把巴信他獨生子誤殺了,巴信正等著兄弟們一起前來商議報仇之事呢,還“快樂安康”吶?還有更牛的,京劇《獅子樓》里西門慶的定場詩還是“兩膀千斤力,英雄無人比”呢,這您也敢信?(也對萬一某版水滸的西門險些殺掉武松的梗就是從這句定場詩來的呢)所以贊詩定場詞什么的不能100%盡信,不光要看贊詩定場詞這類寫了什么更要看對應(yīng)的人物做了什么。
最后,不好意思,我真的是對原著宋江拜高俅和下馬受降那兩段生理性不適啊。我本來也不想這樣,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帶清人筆下的綠林好漢詔安還知道只投賢臣不投奸臣,只跟著賢臣?xì)⑼鈹?,賢臣一死立馬繼續(xù)落草,再度詔安的條件就是必須親手殺盡奸臣呢(猜猜我說的是哪本書里的誰?提示一下是說岳全傳里的某個人物,猜不中就去多讀書),更別提古代封建忠臣,都得講究個或罵奸臣或諫皇帝來個或判死刑或被罷官,那才算個有忠臣的格局。原著宋是啥?對高俅“誓圖死報”是吧?這算什么格局?哪怕你誓除奸臣再拜昏君我都可以原諒你是古人局限性了。如果你是個不洗高俅蔡京昏德公和“恭恭敬敬向奸臣求詔安”情節(jié)的新水愛好者的話,肯定是能在一起愉快交流的。如果連奸臣昏德公和向高俅好言好語求詔安的情節(jié)都洗……那就提前在這里先道個歉了。畢竟連明清江湖戲班的民間演出都不演向高俅詔安,您這可讓我怎么說您呢?說您覺悟不如古代民間戲班子?
我個人自認(rèn)為自己對水滸傳改編的底線也不高:不讓宋江對奸臣恭恭敬敬求詔安,哪怕把宋江塑造成梁山版曹操、梁山版劉備乃至梁山版郭靖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涉及該段情節(jié)了,除非設(shè)定成假意詔安當(dāng)臥底,否則就別洗白。
哦對了我還落了一條,把最終BOSS設(shè)定為張文遠(yuǎn)的版本也會在我心中直接被打上不及格的分?jǐn)?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