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漢光武帝后代,中國打敗日本的第一名將,連武則天都對其敬重有加

2022-11-22 00:01 作者:歷史大學堂  | 我要投稿

唐朝時期有這樣一位將領,他是漢光武帝的后代。但他的前半生卻默默無聞,直至古稀之年因為打敗日本的一場戰(zhàn)爭而成為“中國抗日第一名將”,到晚年連武則天都對他尊重有加,這位名將就是民族英雄,漢光武帝之孫漢章帝的后代劉仁軌。

劉仁軌的一生基本是四個階段:早年因學識淵博和剛正不阿被朝廷所用,屢遭坎坷的仕途生涯。打敗日本的豐功偉績和晚年武則天的尊重有加。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第一,劉仁軌早年的人生默默無聞,他只是唐帝國行政體系當中非常普通的一位縣級行政官員。卻因為學識淵博和剛正不阿被朝廷所用,尤其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欣賞。

劉仁軌為漢光武帝的后代,有正統(tǒng)的漢朝皇室血統(tǒng)。但他出生的時候已經是隋朝,祖先輝煌的時代和他沒有任何的關系。劉仁軌從小就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學習。每次田間地頭勞動之余,劉仁軌就在地上寫字,來鞏固他當天所學的知識。

上圖_ 唐高祖李淵

唐高祖李淵在位期間,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向朝廷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了奏疏幫助任瑰修改了幾句話。任瑰對劉仁軌的學識欽佩有加,任命劉仁軌本人為參軍官職。

此后,劉仁軌調到了陳倉擔任縣官,曾嚴懲當地犯法欺壓百姓的折沖都尉魯寧。劉仁軌擔任縣官后曾警告魯寧不要在當地作惡,但魯寧就是不聽。劉仁軌將魯寧懲罰杖刑,將魯寧杖斃。事發(fā)后,唐太宗斥責劉仁軌為何杖斃魯寧,劉仁軌說了真相,唐太宗欣賞劉仁軌的剛正不阿,提拔其為咸陽縣丞。

劉仁軌性格像魏征一樣剛直,勸諫太宗用心于國事。公元640年一天,太宗準備去圍獵,劉仁軌上表勸阻。太宗非常欣賞劉仁軌,將其累官到給事中。

上圖_ 魏征全身像,取自清劉源繪《凌煙閣功臣圖》

第二,唐高宗登基后,劉仁軌因為為人的正直和為官清廉被當時的唐高宗手下的重臣李義府所迫害,其仕途非??部溃怀①H官到青州當刺史。

660年,高宗出兵進攻百濟,李義府決定借著唐軍出兵百濟的時候借刀殺人將劉仁軌害死。李義府讓劉仁軌率軍強行出海,路上遭遇惡劣天氣損失慘重。李義府誣告劉仁軌,認為劉仁軌的“錯誤”導致了唐軍船隊的損失,應該殺掉劉仁軌。但唐高宗頂住了李義府的壓力,只是免了劉仁軌的官職,并留在唐軍內繼續(xù)作戰(zhàn)。

此后,李義府決定繼續(xù)陷害劉仁軌,但都沒能成功。

上圖_ 李義府(614年—666年),唐朝宰相

第三,打敗日本有功讓劉仁軌的人生步入巔峰。

661年,原百濟國內的官員在日本的支持下發(fā)動轟轟烈烈的“百濟復國運動”,威脅朝鮮半島的安全。百濟叛軍大舉進攻唐軍將領劉仁愿堅守的于府城。劉仁軌率領軍隊和新羅軍隊一起支援劉仁愿,進攻百濟叛軍。在打退百濟叛軍后,劉仁軌部和城中的劉仁愿會和。在唐軍名將蘇定方指揮的軍隊進攻平壤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劉仁軌希望能留在朝鮮半島。

當時,唐高宗讓劉仁軌到新羅,和新羅的金法敏共同商討唐軍去留的問題。劉仁軌上書朝廷,認為唐軍應該留在朝鮮半島。眼下平壤沒有攻克,熊津放棄,那百濟就會死灰復燃。消滅高句麗的時間就遙遙無期了。朝廷官員對劉仁軌的局勢判斷交口稱贊,劉仁軌派出新羅軍隊進攻百濟叛軍駐守的真峴城。百濟國王扶余豐向日本求援。日本和唐朝的碰撞將在朝鮮半島上演。

上圖_ 唐征高句麗百濟之戰(zhàn)

百濟和日本的勾結由來已久,高句麗出兵進攻百濟,百濟就希望日本出兵幫助其打敗高句麗。日本為了實現稱霸朝鮮半島的野心,于公元660年、661年和663年3次出兵朝鮮半島,日軍加起來的總兵力達到了39000人。到白江口海戰(zhàn)爆發(fā)前,日本當局又出動10000人的部隊支援駐朝鮮半島日軍。而當時的唐軍,有劉仁愿指揮的9000唐軍、孫仁師指揮的7000唐軍。還有《冊府元龜》記載的20000唐朝水軍。唐朝和日本的決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劉仁軌提出了作戰(zhàn)計劃:由劉仁愿和孫仁師率領陸軍進攻百濟國王扶余豐的指揮部周留城,劉仁軌率領水軍配合陸軍行動。

當時百濟部隊的總部不在周留城,而在另一座名叫豆良尹城的城市。唐新聯軍的大部隊出動,進攻豆良尹城。城內的百濟叛軍匆忙抵抗。日本水軍決定將1000多艘戰(zhàn)船開到江中保存實力。不料到了公元663年的陽歷10月4日,日軍艦隊和劉仁軌的艦隊迎頭相撞。中日兩國有史以來記載的第一場海戰(zhàn)——白江口海戰(zhàn)正式打響了。

白江口會戰(zhàn)做仔細的分析就會發(fā)現,劉仁軌的作戰(zhàn)部署指揮方面確實是非常專業(yè)到位的。

上圖_ 白江口之戰(zhàn),亦稱白村江之戰(zhàn)

首先,劉仁軌克服唐軍數量不足的缺點,和日軍迎頭相遇后直接去進攻日軍。

公元663年10月4日這天,日軍是在沒有太多作戰(zhàn)準備的情況下和劉仁軌指揮的唐軍遭遇的。當時的日軍主觀上認為自己的船只數量多(唐軍戰(zhàn)船170艘,日軍戰(zhàn)船1000艘),壓根沒有預料到唐軍會主動發(fā)動進攻打擊日軍戰(zhàn)船。劉仁軌的這一戰(zhàn)術相當于是偷襲的方式進攻日軍。打了日軍一個毫無準備的措手不及。

其次,唐軍水軍的兵力部署非??茖W到位。

劉仁軌率領的唐軍水師部隊有170艘戰(zhàn)船,船體普遍偏大。唐軍的一艘戰(zhàn)船能承載最多700名唐軍,但唐軍水軍參戰(zhàn)兵力有2萬人。這樣計算下來,每一艘戰(zhàn)船平均下來能裝載120名唐軍官兵。多余的空間可以裝載武器和糧食,這等于唐軍的戰(zhàn)船做到了一船兩用,既是作戰(zhàn)船只,也是后勤船只。

日軍船小,確實靈活。但日軍的船只數量確實太多,不好集中最合適的海上隊形去反擊唐軍。

最后,劉仁軌指揮的唐軍采用左右兩翼聯合打擊的戰(zhàn)術,直接進攻日軍船隊。

面對唐軍水軍的“從天而降”,日軍決定突破唐軍的包圍圈。但唐軍絲毫不給日軍任何的機會,唐軍船隊分成兩路,牢牢把守江面的兩側堵住日軍船隊突圍的道路。日軍船隊左右突圍不成,只能負隅頑抗。唐軍用武器拍竿猛烈打擊日軍船隊,連續(xù)向日軍船隊發(fā)射火箭,整個白江口水面的日軍船隊一片火海。

上圖_ 手拿長弓的唐軍

唐軍還不放過突圍的日軍船隊,唐軍船隊對日軍船隊展開連續(xù)4次的進攻,給日軍突圍部隊以沉重打擊。

整個海戰(zhàn)一直打到了白江口的出???,唐軍發(fā)射火箭、火球、油瓢等武器,將400多艘日軍戰(zhàn)船全部擊沉在白江口的水里。整個水面都被日軍的血染紅了。

劉仁軌自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打敗日本的名將,民族英雄。

唐軍在白江口打敗日軍的同時,唐軍和新羅部隊組成的陸軍聯軍攻克了豆良尹城,周留城的百濟部隊投降。唐軍隨即攻克了任存城,百濟將領黑齒常之投降,唐軍將士勝利凱旋。

劉仁軌打敗日本水軍對日本本土的震懾是巨大的,當時的日本傳出唐軍進攻日本列島的謠言。日本當局在北九州到瀨戶內延安地區(qū)修筑工事,防止唐軍登陸。

唐軍占領百濟后,劉仁軌在百濟境內重建家園,修筑道路堤壩。讓百姓安心從事生產。

劉仁軌的人生達到了巔峰。

上圖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第四,晚年被重用,唐高宗和武則天對劉仁軌尊敬有加。

665年,唐高宗到泰山封禪,劉仁軌率領百濟、日本、高句麗和新羅的酋長一起參加泰山封禪活動。

668年,劉仁軌和李績一起徹底滅亡高句麗。

此后,高宗讓劉仁軌擔任太子左庶子,還讓其參與編修國史的工作。674年,劉仁軌再次率領唐軍出征,進攻新羅。經過激戰(zhàn),唐軍拿下了新羅重鎮(zhèn)七重城。劉仁軌從朝鮮半島歸來后,擔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編修國史主持政務。

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對劉仁軌信任有加,讓其繼續(xù)擔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主持西京長安的政務。武則天還給劉仁軌寫信,將其比喻為西漢時期的蕭何。這是武則天對劉仁軌發(fā)自內心的稱贊。

上圖_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劉仁軌寫信給武則天,諷刺武則天是呂后“亂政”。武則天沒有責怪劉仁軌,反而派自己的侄子看望劉仁軌。其侄子轉達武則天的話,表示武則天對劉仁軌的批評感到慚愧。希望劉仁軌能繼續(xù)為國效勞。到685年,劉仁軌擔任文昌左相。

685年三月,劉仁軌去世,武則天悲痛萬分,為其輟朝三日,下令陪葬乾陵。賜予其家產三百戶。唐中宗追贈劉仁軌為太尉,唐玄宗在天寶年間,將劉仁軌和褚遂良等名臣一起配享高宗廟廷。

劉仁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白江口海戰(zhàn)的勝利讓日軍此后900多年不敢再窺視朝鮮半島。到了1935年,著名學者傅斯年給兒子取名傅仁軌,紀念劉仁軌打敗日本的不朽功勛。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大唐帝國東亞戰(zhàn)記》 柯勝雨 山西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漢光武帝后代,中國打敗日本的第一名將,連武則天都對其敬重有加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界首市| 河曲县| 大名县| 开封市| 延寿县| 大理市| 台中县| 瓦房店市| 临沭县| 平舆县| 上思县| 全州县| 纳雍县| 西安市| 开阳县| 白朗县| 洛阳市| 四平市| 板桥市| 揭西县| 虹口区| 当雄县| 德惠市| 华安县| 清水河县| 江永县| 莎车县| 庆阳市| 九龙坡区| 沧源| 宣武区| 嘉峪关市| 读书| 芒康县| 大悟县| 英山县| 开化县| 扎赉特旗| 临沭县| 台北市|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