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進入生物治療時代-全球首個國產新藥獲批!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紅斑狼瘡中最嚴重的類型,是自身免疫介導并以免疫性炎癥為突出表現的全身多器官受累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目前,全球SLE患病人口約為77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860萬人。在中國, SLE患者約為100萬。過去60年里,美國FDA僅批準過一款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藥物,難以滿足國內外巨大的臨床需求。
全球首個雙靶點紅斑狼瘡新藥在我國誕生的消息受到了海內外媒體的關注。這是一款“雙靶”一類生物新藥,名為泰它西普,也是60年來首個在我國獲批上市的國產雙靶點I類新藥。這款新藥同時抑制BLyS和APRIL兩個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阻止異常B細胞的分化和成熟,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反應基于干細胞的生物療法也被應用至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治療研究當中。2019年,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難治性紅斑狼瘡的相關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且建議等級為二等獎。

2020年6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受理,采用的是圍產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紅斑狼瘡的臨床緩解率仍有待提高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了,累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多發(fā)于育齡期女性,因起病癥狀多樣早期診斷難度大,出現誤診的概率很高,很多患者被確診紅斑狼瘡前,病情已經耽誤很久了。

在這個龐大的患者群體中,有55.4%的患者出現狼瘡性腎炎,超過一半的患者在病程中經歷復發(fā),其中16%的患者復發(fā)次數≥3次。據2019年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風濕免疫科醫(yī)師分會年會報告,我國有約 120 萬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雖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治療手段的改善,狼瘡患者的生存率由50%不到,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90%以上,但多數病人早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預后不佳,令家庭和社會擔憂。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紅斑狼瘡的優(yōu)勢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以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異?;罨妥陨砜贵w的產生為特征,其中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凋亡增加,會加重狼瘡 T 細胞的過度活化和自身反應。而間充質干細胞是調節(jié)紅斑狼瘡患者免疫異常這一戰(zhàn)場上的精英隊伍。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jié)能力,其對T細胞增殖有顯著抑制作用。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在進行相關的干細胞移植之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調節(jié)Th1/Th2平衡,可以改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所存在的調節(jié)性T細胞數量和功能上的缺陷,還可抑制B細胞。
除此以外,間充質干細胞可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顯著降低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改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功能。

▲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
患者血清學指標、腎臟病理有好轉趨勢
間充質干細胞已被證明在治療紅斑狼瘡領域大有可為,臨床療效良好,可謂是紅斑狼瘡患者的福音。同時,科學家們正在開展多項臨床試驗以驗證這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的紅斑狼瘡患者受益于科學家的努力、科技的進步,我們終將迎來不再“談狼色變“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