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為什么經(jīng)常干出屠殺無辜和老百姓的暴行?
由于司馬遷等文人墨客的傾向性描寫,項羽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個“兒女情長”的英雄形象。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項羽其實是一位非常殘暴的君主,濫殺無辜、屠城滅地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就算是在立場傾向項羽的司馬遷的記載中,坑殺二十萬秦卒、屠咸陽、屠齊地等等暴行也令人發(fā)指,喜歡屠殺無辜和老百姓也是項羽最后失敗的原因之一。那么項羽為什么經(jīng)常屠殺無辜呢?

首先,項羽是楚國大貴族的后代,從骨子里就瞧不起底層老百姓。在項羽眼中,老百姓和底層士兵就是可以隨意犧牲的對象。過度輕視底層百姓的利益需求也是項羽最后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項羽為人驕傲自大而又過度迷信軍事暴力,認(rèn)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正因如此,每當(dāng)遭遇抵抗的時候,項羽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盡可能殺光反對者,而從來沒想過這種行為是不是暴行。

最后,項羽起兵反秦的時候只有二十來歲,性格上有些狂妄自大乃至殘忍無情并不奇怪。但可惜的是,由于各種原因,幾乎沒有人來幫助項羽改正性格上的缺點,導(dǎo)致其變得越來越殘忍無情。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