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數據被盜?!期待已久的本田皓影測試成績可能得再等等了

6月12日,中保研發(fā)布消息:廣汽本田-皓影完成C-IASI全項試驗測試。在采集完全部數據并分析之后,測試結果應該無需多久就能出來,但沒想到的是,我們沒等來結果,卻等來了皓影測試敏感數據被盜的聲明……

(中保研官網于6月12日發(fā)布的通告)

(中保研官網于6月20日發(fā)布的數據被盜聲明)
令人咋舌的是,廣汽本田-皓影的測試成績曾于6月19日在中保研官網出現,隨后該鏈接內容從中保研官網消失。6月20日,中保研官網就發(fā)布了敏感數據被盜聲明。


(此前官網曾出現的皓影測試成績)
廣汽本田-皓影和東風本田-CR-V同平臺打造,其外觀設計相比CR-V來說更為精致時尚,從上市前就收獲了相當大的關注度。這次皓影的中保研測試成績,媒體和消費者都十分關注,但沒想到竟出現了這樣的“烏龍事件”。在正式結果沒有官宣前,我們的皓影測試成績解讀先暫時擱置,對于該事件的后續(xù)進展,汽車之家將會保持關注。

中保研測試和NCAP測試(如C-NCAP、E-NCAP等)有所不同,中保研測試中有一項很特別,那就是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而這也和保險行業(yè)息息相關,說白了就是低速狀態(tài)下的小碰撞/剮蹭后,這臺車修起來貴不貴。


于是大家也就理解了,如果一臺車價格昂貴,哪怕只撞壞前后保險杠,維修費用可能都不便宜。所以不論是豪車BBA還是平民馬自達,不論其他安全測試是不是都拿了G評級(優(yōu)秀)這樣的高分,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上也照樣“折腰”。

不過在中保研測試的多款車型中,柯迪亞克居然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測試上拿到了“G”評價,在低速結構碰撞測試時,車身覆蓋件(如前后包圍)受損較輕微,后續(xù)維修費用自然較低。

(柯迪亞克低速結構碰撞測試現場圖)

除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外,柯迪亞克在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方面也都獲得了G級評價,表現不錯。不過在車內乘員安全指數方面只獲得了M(一般)的評級,原因是側面碰撞成績并不理想,僅得到P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測試的柯迪亞克為2018款 TSI330 5座標準版,僅配備主/副駕駛安全氣囊,并未配備前/后排側氣囊、前/后排頭部氣囊及膝部氣囊,所以在側面碰撞測試時,駕駛員軀干存在受傷可能,最終影響成績。如果使用配備側氣囊的高配車型來進行測試的話,成績應該會更好。

(柯迪亞克側面碰撞測試現場圖)
當然,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有足夠的預算去購買高配車型,柯迪亞克的側面碰撞成績也提醒了車企:區(qū)分高/低配的應該是舒適性配置,像氣囊這樣的安全配置是不是應該作為統(tǒng)一標準?

相比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而言,一臺車的安全測試成績顯然是消費者更為關心的。在中保研測試中,一項頗為嚴酷的測試就是正面25%偏置碰撞。和C-NCAP的“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碰撞”不同,正面40%碰撞時,汽車縱梁可以抵御沖擊,但正面25%偏置碰撞則是對車輛A柱強度有著相當大的考驗。


(一汽奔騰-奔騰T77正面25%偏置碰撞現場圖)
一汽奔騰-奔騰T77在正面25%偏置碰撞這一項僅獲得P評級,從測試結果來看,乘員艙上部侵入量表現不佳,且由于測試車型僅配備前排側氣囊,并未配備前/后排頭部氣囊,且碰撞時正面安全氣囊并未起到特別理想的保護作用,所以導致測試假人頭部側向位移過度、乘員前傾過度,最終正面25%偏置碰撞結果并不理想。


(比亞迪宋MAX正面25%偏置碰撞現場圖)
比亞迪宋MAX在正面25%偏置碰撞和側面碰撞兩項測試中也僅獲得P評級,主要結果表現為乘員艙上部侵入量偏大,未安裝側面頭部保護安全氣囊、頭部側向位移過度、乘員前傾過度、碰撞中車門打開等,導致測試成績并不理想。

還有一些中國品牌車型在正面25%偏置碰撞或側面碰撞測試中表現欠佳,比如北汽紳寶D50、東風風神AX7、江淮瑞風S3、奇瑞艾瑞澤5、寶駿510等,在上述兩項測試中,都有單項或兩項評級為P的情況。
針對這樣的單項測試成績,筆者認為廠商應該反過來將其當作動力。不論天窗多大、大屏多炫,都不及更為安全的車身結構、更多的氣囊數量和更為完善的主動安全配置。只要將消費者真正放在心上,就一定會獲得更為廣泛的支持。我也相信這些車型在今后改款或換代時會有所改善和進步,而這樣的進步也確實需要時間和耐心。

一個月前,中保研發(fā)布了2020年第二批測試名單,其中包括奔馳A級、領克03、江淮嘉悅A5、馬自達阿特茲、以及豐田RAV4榮放等“熟面孔”,這批被選中的車型測試表現究竟如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