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現(xiàn)在還能任性裸辭嗎?
之前看過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這次看到讀書群里,在重讀咖啡館,然后借此機會看了一下《重返世界盡頭的咖啡館》,作者還是約翰·史崔勒基。
個人感覺稍微書中的觀點稍微有一些理想化,但是書中也有很多句子讓我很有共鳴,看完也可以讓自己好好思考一下裸辭這個問題。
不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
我不快樂,不覺得有趣,好像也不覺得人生多讓人興奮
曾經(jīng)有朋友說,因為喜歡吃某個食物,周末特地開車過去吃,似乎自己從來都沒有感受過這種沖動,可能在外人看來,也會覺得我的生活非常的無趣吧!
星期一我坐在辦公室里,希望時鐘能快進,趕緊跳到星期五。我甚至愿意每周放棄五天的生命,只過自己喜歡的那兩天
每個周一都在盼望周五,每個周日都在擔(dān)心周一的到來,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就這么過去了,除了眼角的皺紋、頭上的白發(fā)、麻木的神經(jīng),好像什么都沒留下。
“他們沒有一個人臉上有笑容。一個都沒有?!?/p>
周圍上班的人,還沒有發(fā)現(xiàn)真的喜歡上班的,大家都是生活所迫,反而自己擺攤創(chuàng)業(yè)的好像比較開心。
想到郝云的那首歌《活著》:
每天站在高樓上,
看著地上的小螞蟻,
他們的頭很大他們的腿很細。
他們拿著蘋果手機,
他們穿著耐克阿迪,
上班就要遲到了,
他們很著急……
反思
但有時我們會陷入一種定式思維,甘愿接受比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稍差一些的選擇。
個人感覺,有時候接受“挺好”而不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是自洽的,也是完全可以的。最難受的就是,不滿足于現(xiàn)實,但是又不想付出行動改變。
我一點都不想要其他人的幫助,從來不給別人添麻煩 …… 要是有人想幫助我,我總是選擇逃避。
比起接受幫助,人們更容易選擇幫助別人。這種人有一個特點,他們不愿多談自己的事情。
不喜歡接受別人的幫助,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也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還別人的人情比較好;
不愿意多談自己的事情,是因為不想要別人對我的生活做評判,朋友或家人的隨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會讓自己傷心許久。
大多數(shù)人想追尋短暫的自由,用來掩飾他們的傷痛。他們喝酒,或者用物質(zhì)來麻醉自己。他們買自己根本不在乎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刺激 …… 他們做這些事情,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自由??傻搅俗詈?,這些事只給他們帶來更多痛苦?!?/p>
上完了一天的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餓的頭暈眼花,拿起手機點一份外賣,吃著外賣覺得需要看看電視釋放下壓力,外賣吃完了,電視還沒看完,等電視看完,已經(jīng)十點多了,趕緊去洗澡,洗完澡感覺就這么睡去,心有不甘,然后躺在床上拿起手機,刷著視頻,不知不覺,一兩個小時過去了,該睡覺了,睡前開始懊悔今天怎么又沒有運動,又沒有學(xué)習(xí),又沒有閱讀,帶著這樣的焦慮,很難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又要拖著疲憊的身體,開始一天的打工生活。
道理大家都懂,不解決根本的問題,問題會一直都在,一直折磨你。
可是,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什么呢?是應(yīng)該馬上辭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么?
工作挺好,業(yè)余生活挺好,人際關(guān)系挺好??晌倚闹杏幸粋€聲音告訴我,人生不該只是‘挺好’。
如果不是“挺好”,是“非常不好”呢?每天只是壓抑著自己、強迫著自己過日復(fù)一日的行尸走肉般的日子,就為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失去這份收入,不知道還能靠什么養(yǎng)活自己,一想到這些,就非常害怕失去工作,但是工作本身確實又沒有那么喜歡。
大多數(shù)人不喜歡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對工作也不會太擅長。
上班時間已經(jīng)是一種折磨了,下班后也不會想著提升自己,因而惡性循環(huán),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上班日益變成一件沒有樂趣的事情。
它是在問你為什么存在?為什么活著?你的 PFE ( Purpose For Existing ),你的存在意義到底是什么?”
前幾天看《覺醒年代》,那個時代很艱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很艱辛,但是那個時代的青年一個個都熱血澎湃,都在尋找著能夠救中國的辦法,他們?nèi)松拇嬖谝饬x都好清晰呀,比如陳延年,他覺得自己的一生都是要奉獻給國家的,因而他決定不結(jié)婚,因為他覺得必定會像他的父親陳獨秀那樣,對家庭有所虧欠。
現(xiàn)在,面對35歲職業(yè)危機,甚至都不確定國家需不需要35歲以后的人做什么了,35歲以后的我們就會變成國家的累贅嗎?
或許以后職場不需要我們了,我們可以去做更多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怎么找到自己的PFE呢?
行動,就從現(xiàn)在開始
參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個太龐大的工程,所以應(yīng)該先從小處著手,比如說這個人生五事。當(dāng)你完成其中三件,你就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等你更加了解了自己,也就更容易明白自己的人生意義?!?/p>
一開始他覺得 PFE 這個概念太大。于是,他決定從他人生中最想做的五件事開始,這樣更容易把握些。就在他完成這五件事的過程中,自己的人生意義就明朗起來?!?/p>
仔細思考這輩子最想做、看、體驗的五件事,寫下來。
之前看過一本書,書說可以想象你做完這件事情的樣子,甚至可以打印出你想去的那個地方或想做的那件事情,借此激勵自己。
當(dāng)你遇到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時,你只需要找到一個能做的人就行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會的東西,尋求幫助并不可恥。但是感覺工作環(huán)境中,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還是很微妙的,不同于朋友和同學(xué)之間那種單純的幫助。
物質(zhì)’開始變得不那么重要,體驗卻變得越發(fā)重要?!?/p>
錢應(yīng)該花在提升自己的體驗上,而不是物質(zhì)上,但大部分時候,物質(zhì)上的體驗也是一種體驗,但僅僅體驗一下就夠了,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四十二歲去參加漂流、蹦極這些活動可比六十五歲的時候容易多了。”
“而且你說不定還是那五分之一無法活到六十五歲的人。
人生有時候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短暫,我們總是在等,等到一個我們認(rèn)為最完美的時機再開始,但是,完美的時機存不存在呢?即使存在,我們能不能等到呢?
有時候感覺人生其實挺無奈的,我們決定不了什么時候生,也決定不了什么時候死?如果人生有個固定的期限,知道到那一天,自己可以干凈的離開,在那之前就可以肆意瀟灑的過自己的人生,想著是不是還挺棒的?或許,正是人生的這種不確定性,才給了我們這么多的焦慮。
“當(dāng)你今天邁出第一步,接下來的九步還是之前的樣子,但最后一步不同,是新的。那就是宇宙為你鋪的小路的開端。
改變,從現(xiàn)在開始!共勉!
書中還有一些喜歡的句子,實在不舍得放棄,摘錄到下方:
你不必喜歡自己的全部過去,也不必釋懷。你只需要知道,過去的作用是把你帶到現(xiàn)在 …… 這就夠了
每個人一輩子都會經(jīng)歷一些自己想要忘記的事情,要學(xué)會原諒別人,原諒自己,跟過去的我們和解,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
我相信世界上某個地方一定有人在做我厭惡的事。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去想這件事有多卑鄙、多不公或者多自私,但是那樣的話,我會錯過眼前這一切?!?/p>
遇到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學(xué)會課題分離,重點是,我們自己能做什么?
所有憤怒的根源都是恐懼
懦夫總是擔(dān)心一切,生活在自己永恒的恐懼中。在這個客人腦中,他已經(jīng)因為自己的想法死了千萬次。但勇者知道,讓自己的心智被失控的情緒控制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他只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如果我們不小心,很有可能會把時間和精力消耗在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上;當(dāng)時機到來,我們終于能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時,時間和精力又不夠了。
超然于那種狀態(tài)之外,做一個觀察者,而不是沉浸其中,不要當(dāng)局內(nèi)人。
首先,你先給自己下個定義,確定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你讓自己跳出當(dāng)時的情景,同時從局內(nèi)人和觀察者兩個角度看待人生。這只需要一秒鐘,甚至連一秒鐘都不用。然后,你就可以進一步行動了。
不要把氣撒在剛好在場的人、或者你明知道比你弱小的人身上?!彼nD了片刻,“尤其不要因為你知道對方會原諒你,就把氣撒到那人身上。”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那樣的一場霧。想象一下,有一座古老的大宅,門前有寬敞的前廊。宅子周圍是空曠的院子,院子周圍是一片密林。一條小路從前廊探出,穿過院子,進入森林。前廊上放著一把搖椅,坐在上面恰好可以俯瞰那條小路。
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就像坐在那把搖椅上。只有朝前廊欄桿外張望,他們才能看到院子和森林,不然就只能看到一片迷霧。這里說的迷霧是指其他人想讓他們?nèi)プ?、去看和去相信的所有事情,也代表他們的自我懷疑、恐懼和不安,還有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被迫接受的所有負面條件。
他們坐在前廊的搖椅上搖晃,心想這場霧再過五分鐘就應(yīng)該散了,然后他們就能看到那條通往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的小路 …… 接著,他們就可以從椅子上站起來,拾級而下,去過想過的生活。
然后有一天,他們讀到一篇鼓舞人心的故事,或者聽說有人實現(xiàn)了堅持很久的夢想。然后,就好像有魔法一樣,霧氣散開了五分鐘,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通往理想人生的小路。小路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似乎在召喚他們。在這五分鐘里,他們始終想站起來沿小路往下走,想象自己即將經(jīng)歷的冒險和體驗的快樂。
“可五分鐘很快就過去了,霧氣再次聚攏。于是,他們坐回那把搖椅 …… 搖晃起來,前前后后地搖晃。
“過段時間,他們開始想,也許霧氣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就能散去,到時候,他們就能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接著,他們就可以從椅子上站起來,拾級而下,去過想過的生活?!?/p>
“然后有一天,他們聽說一個朋友死了。那是一個好人,對他人向來友善,可惜英年早逝。接下來的二十四個小時里,霧氣散去,他們的視野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楚。
“他們看到那條通往理想人生的小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吸引。小路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他們清楚自己要走上這條路的全部理由,也明白之前沒能走上這條路是個錯誤,明白這背后的種種原因和借口。這二十四個小時里,他們迫切地想要動身,踏上新的旅途,開啟新的人生 ……
“可是,這天終于還是結(jié)束了,霧氣再度聚攏。他們坐回那把搖椅 …… 搖晃起來,前前后后地搖晃。
“又有一天早晨,他們探頭張望,看到霧氣散了。他們等了一個小時,霧氣始終沒有出現(xiàn)。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霧氣依然不知所終。他們的目光越過前廊,落在那條通往理想人生的小路上。
“小路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吸引著他們。他們開始想象,踏上那條路后自己可能會經(jīng)歷的冒險和體驗的快樂。最后,他們按捺不住了。就是今天了。
“他們從椅子上站起來,試著邁出第一步 ……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走不動路了。
本文禁止轉(zhuǎn)載或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