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眼皮的魚,也可以“眨眼睛”?
周一早上,坐在桌前的你有沒有覺得昏昏欲睡,抬不起眼皮,恨不得用牙簽把眼皮支起來不讓它們合上?

來源丨動畫片截圖
每當這種困得要命還不得不強打精神的時候,你是否都會羨慕一下沒有眼皮的魚?如果人也像魚一樣沒有眼皮,能睜著眼睛睡覺,是不是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補個覺了?
快醒醒。
每次說到“困”,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和眼皮聯(lián)系起來,好像只要撐住了眼皮,就能抵擋住睡魔的侵襲。包括人類在內,很多動物都長著可以閉合的眼皮。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眼皮那些事。
1
眼皮有啥用?
眼皮,正式名稱叫做眼瞼,是保護我們脆弱眼球的重要器官。以人眼為例,眼瞼可以分為上眼瞼和下眼瞼,上下眼瞼連接的地方叫做眥(就是睚眥必報的那個“眥”),也就是眼角。一只眼睛的兩個眼角靠近鼻子的稱為內眥,靠近太陽穴的則稱為外眥。

關于眼皮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毫無疑問就是保護眼球。當閉眼的時候眼皮可以保護角膜免受外傷。睜眼時,眼皮上的睫毛也能起到阻擋灰塵異物和減弱強光的效果。
在動物界中,大部分脊椎動物都長有眼瞼,不過也不絕對,例如很多壁虎就沒有可以活動的眼瞼。還有一類通常被認為“沒有眼瞼”的脊椎動物,那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魚。
2
魚真的沒有眼瞼嗎?
在網上搜索“沒有眼瞼的動物”,首先跳出來的答案往往就是魚。但魚類的范圍那么大,種類那么多,是真的都沒有眼瞼嗎?
我們先來看兩種沒有眼瞼,但是卻能“眨眼”的魚。
首先是彈涂魚。彈涂魚是彈涂魚類(彈涂魚族Periophthalmini)的通稱,這一類魚屬于蝦虎魚目,背眼蝦虎魚科。它們大多生活在海邊的灘涂上,一天中有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岸上。正因為需要在水面之上保持良好的視野,它們的眼睛像潛望鏡一樣長在頭頂。彈涂魚沒有眼瞼也沒有淚腺,當需要讓眼睛保持濕潤的時候,就會把眼睛向下縮回到眼窩里,這樣看上去就像是在眨眼。

來源丨discovery
還有一類最近在網絡上很火的魚也可以“眨眼睛”,這就是燈眼魚(燈眼魚科Anomalopidae)。燈眼魚屬于金眼鯛目,在它們的眼睛下方各長有一個半月形的發(fā)光器,其中有與它共生的發(fā)光細菌,能發(fā)出青色或白色的光。
燈眼魚成群生活,白天會群聚在礁石洞穴、沉船等沒有光線或比較暗的地方,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它們眼睛下方的發(fā)光器可以通過翻轉的形式自由打開或者關閉,這樣看上去就給人一種正在“眨眼”的感覺,但遮擋發(fā)光器的并非是燈眼魚的眼瞼,而且當關閉的時候,也并沒有東西擋住它的眼睛,被擋住的只有發(fā)光器而已。

來源丨YouTube:Broken Brain
我們舉了兩種會眨眼但又沒有眼皮的魚的例子,那么到底有沒有長著眼瞼的魚?
實際上,長著眼瞼的魚你不僅見過,很有可能還吃過。這種眼瞼是一層由脂質構成的透明膜狀結構,根據其構成成分被叫做脂眼瞼(Adipose eyelid)。
脂眼瞼多見于海水魚中,包括虱目魚、鯡魚、鯔魚和鯖魚等很多魚類都具有這種結構,其中很多都是常見的食用魚。魚的種類不同,脂眼瞼的厚度和外形也不同,這層透明的膜可能整個覆蓋在魚的眼睛上,也可能包裹在魚眼睛的周圍。臺灣省名產虱目魚(遮目魚)的名稱很有可能就是因為覆蓋眼睛的脂眼瞼而得來的。

來源丨wikicommons
不過這個脂眼瞼不能活動,據科學家們推測,它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幫助魚類增強視力、濾除紫外線以及保護眼睛免受外物的撞擊傷害。
3
有沒有魚長著能活動的眼瞼?
看到這里,大家看到的魚要么能“眨眼”但沒有眼瞼,要么有眼瞼但不能活動。那么有沒有魚能有一個可覆蓋眼睛的能活動的“眼皮”呢?
也有,就是鯊魚。在很多紀錄片中我們能看到有的鯊魚在攻擊獵物的瞬間眼睛上會覆蓋一層不透明的薄膜,這就是它的“眼皮”了。

來源丨見水印
鯊魚的這層眼皮叫做瞬膜(nictitating membrane),也叫第三眼瞼。瞬膜通常比較薄,在覆蓋住眼睛的時候可以在保護眼球的同時使動物仍然具有一定的視力。
蛙、蟾蜍和大部分爬行動物以及鳥類的眼睛上都有這種結構,在一部分哺乳動物身上也能找到瞬膜,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貓。有時候看到家里的“主子”們睡覺睡到“翻白眼”,那很有可能就是看到了它們的瞬膜了。

來源丨Lorenz Map
除了貓咪,駱駝、北極熊和海豹等動物都具有完整的瞬膜,從這些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來分析,很顯然它們的瞬膜都能夠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瞬膜都已經退化變成痕跡器官,例如人類的瞬膜現在只有在眼睛的內角才能看見一點痕跡,稱為半月皺襞(bi)。

關于眼皮的知識,今天咱們就先介紹到這里。學習了這么多關于眼皮的知識,不知道能不能稍稍延緩你在下次犯困的時候眼皮合上的速度?不過出于健康考慮,還是建議大家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作息時間,才能在上班的時候不犯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