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的吃喝76:一樁幽巷謀殺案,三個人的心理暗戰(zhàn)

王公是個賣糕粥的,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天不亮便挑著糕粥出門,要趁熱去早市叫賣,風(fēng)雨無阻。這一天,他如常打著燈籠、挑著一擔(dān)糕粥,在昏暗的街巷中穿行。走著走著,忽然腳下一拌,當(dāng)即連人帶粥都撲倒在地,熱氣騰騰的糕粥全都灑在了地上。
可憐的王公又心疼又生氣,等他爬起來,發(fā)現(xiàn)兩只手黏糊糊的、紅殷殷的。低頭仔細一看,頓時嚇了個魂飛魄散。
原來地下竟然躺著個兩個被殺死的人,遍地都是被染紅的糕粥。王公止不住地顫抖,接著哇哇大叫,他驚恐凄厲的聲音驚醒了清晨寂靜的小巷。
一扇又一扇門被打開,一個又一個燈籠點亮,周圍人紛紛出來,大家立刻圍住了王公,隨即七嘴八舌起來。那兩個人一個頸部一刀斃命,一個被砍了好幾刀,全都赤身裸體,鮮血淋漓,看樣子被殺不久。更有人認出來,一個是報恩寺的和尚裴如海,另一個是每天敲木魚報曉的胡道人。
出了命案,誰也不敢耽擱怠慢。眾人拉著王公一起去薊州府首告,王公苦苦分辯訴說,我就是路過,不小心碰到了尸體,真不是我殺的人……

知府派仵作驗尸,又找來報恩寺的首僧了解情況,卻都不得要領(lǐng),實在想不明白這倆人為何在小巷被殺?又是何人作案?
這時孔目站出來說道,我看這倆和尚都是赤身裸體,嗯,他們在一起必然有曖昧情事,不知為何起了沖突,想來是道人用刀殺死了和尚,然后這道人又畏罪自殺了……
知府雖然也覺得疑點甚多,這個結(jié)論實在大有漏洞,無奈他不是福爾摩斯,對探案不感興趣。既然沒有苦主糾纏不休,又何必自找麻煩呢?于是就此結(jié)案,讓報恩寺主持收斂尸體。
寒涼的清晨,幽巷中的血粥,兩個出家人,都沒穿衣服……這些關(guān)鍵詞都極具話題性,再加上官方的認定判決,讓這件刑事案件瞬間登上了薊州的熱搜,成為百姓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于是,有會做曲的給編成了一首唱曲,有會寫詞的給填了一首《臨江仙》,內(nèi)容嘛,都挺活色生香的,人們更是紛紛傳唱,轟動滿城。
旁人有興趣八卦,沒興趣追溯真相,幾個當(dāng)事人卻是各懷心腹事。
兇手石秀正在薊州的一家小客店里,他正在暗自得意。

自從楊雄趕出家門后,石秀不恨楊雄,卻恨潘巧云,覺得是她的花言巧語騙了自己的結(jié)義哥哥。他決定要為楊雄出頭。于是偵察策劃了兩天后,起了個大早,提前埋伏在楊雄家后門小巷中,先殺了頭陀道人,又扮做道人殺了和尚裴如海。之后,他剝下了和尚道士的衣服帶走,留下刀和尸體,自行離去。
案情果然按照石秀的預(yù)料發(fā)展,但石秀的計劃還沒有完,因為還有潘巧云和她的丫頭迎兒。不過他不打算自己再出手了,他要楊雄按照他的意志來行動。
海和尚的情人潘巧云也很快聽說了,她表面強自鎮(zhèn)靜,無人時淚流不止、驚恐萬狀。
她既心痛情人慘死,又害怕牽連到自己,又忍不住猜想,誰是兇手?是丈夫那個看起來沉默冷淡的結(jié)義兄弟嗎?嗯,越想越像呢??蔁o論內(nèi)心有多少千折百回,糾結(jié)萬千,她也不敢多問,不敢多說,唯有默默垂淚,彷徨自苦。
楊雄人在官府,也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內(nèi)心滋味復(fù)雜。

他想起石秀的言語,想起潘巧云的話,立刻就猜出了作案者是石秀。曾經(jīng),他不愿意深想,假裝相信了妻子的話,但現(xiàn)在,他無法再自欺欺人,他痛苦地承認,自己是錯怪了石秀。
他知道石秀沒有離開,石秀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他不能繼續(xù)含糊下去,他必須得找到石秀,“問他個真實”——到底是怎么回事石秀早就告訴他了,石秀也殺了和尚與道士,那么現(xiàn)在,石秀還想要干什么呢?
與其等石秀找自己,還是自己先去找他認錯道歉吧。
楊雄走出府衙,來到州橋,正好遇到石秀。石秀將楊雄請到自己住的小客店里,第一句就問他,哥哥,我沒說謊吧?
楊雄慌忙道歉:是我愚蠢是我傻,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欺哄,錯怪了你,今天我是特意來找你的,向賢弟負荊請罪。
石秀向楊雄表白自己,我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怎么可能調(diào)戲嫂子?我殺死和尚道士,都是為了哥哥你,怕你日后中了人家的奸計。

楊雄一看石秀還沒消氣,趕緊再一次道歉:“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這賤人,出這口惡氣?!编?,順便也給兄弟你出氣,你別生氣了……
石秀一看,楊雄還挺聽話挺上道,當(dāng)即笑了,不過他否定了楊雄的想法:你不能那么做哎,你要聽我的,這么這么辦,把那婦人和丫鬟誘出來,我們親自審問,到時候你就給她一紙休書,豈不是上策?
楊雄雖然有點不愿意,但架不住石秀極富誘惑力的勸說,一口答應(yīng)后又擔(dān)心石秀到時候不來,石秀說你放心,我一定會到!
石秀怎么可能失約呢?他一手策劃實施了幽巷謀殺案,現(xiàn)在他準(zhǔn)備擔(dān)任導(dǎo)演了,讓楊雄領(lǐng)銜主演另一起血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