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節(jié),雖然無關愛情,但卻盛大而隆重!
昨天是七夕節(jié),不知道是誰在陪你呢?
七夕節(jié),是咱們中國的情人節(jié),古時候也叫做乞巧節(jié)。

恐怕沒有一個中國人不知道這個節(jié)日的起源吧——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古代浪漫愛情的標本。

趁七夕,佲橋也跟大家表白啦~
中國的七夕節(jié)大家都耳熟能詳,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來聊聊日本的七夕節(jié)。
奈良時代開始,這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入了日本,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也改頭換面——
(小編查了很多資料,有關日本七夕節(jié)由來的傳說有不下5個版本,這里挑一個講的比較詳細的,大家就當故事看看吧。)
傳說...
有個莊稼漢,叫“與平”,一天出門勞作的路上,偶然救了一只受傷的白鶴,白鶴為報恩,化身為名叫“阿通”的女子,和與平成親。
每天,阿通都躲在房里織布,替丈夫賺了很多錢。原來,她利用自己是白鶴化身,用自身羽毛作原料,織成極其名貴的千羽錦。與平與商人合作,商人想方設法挑唆與平,讓他逼迫妻子整日勞作,紡織更多的布料。
到了冬天,雨雪紛飛,阿通身上的羽毛已經(jīng)所剩無幾,根本難以抵御嚴寒,加上與平不遵守夫妻間的諾言,暗地里瞧見妻子織布時的白鶴真身,泄露天
機,阿通最后只能含淚離去。
其中白鶴則是象征著織女,不得不說,日本人真是會大膽創(chuàng)新胡編亂造。
我們的七夕節(jié)一直都農(nóng)歷節(jié)日,但日本自從改歷后就廢除了農(nóng)歷,關東地區(qū)將七夕節(jié)改到了公立7月7日,東日本和北海道地區(qū)推遲一個月,改到公立8月7日。
除了時間上的差異,日本七夕節(jié)的節(jié)日性質(zhì)也有較大的變化。七夕節(jié)在我們國家也是情人節(jié),但在日本,一般認為是孩子的節(jié)日。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日本七夕節(jié)的過節(jié)方式吧!
掛紙箋
每年七夕,無論大人小孩都會詩箋寫下祝福和愿望,掛在小小的竹條上。紙箋一般有五種顏色,分別象征五行中的金土水火土,代表不同的寓意。

金(白色):代表履行義務以及遵守約定,人們通常會在上面寫下自己想要恪守或者做到的事情。
木(藍色、青色或綠色):代表自身能力的成長,多祈求自我提升。
水(黑色或紫色):代表學業(yè)順利,事業(yè)有成,步步高升,所以一般適合寫學業(yè)或者事業(yè)類的愿望。
火(紅色):代表感謝祖先與父母,祈禱身體健康。
土(黃色):代表信任與善待他人,行善積德,多祈求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

將竹條和供品一起放在院中,待七夕結(jié)束后,將這些東西放入河中,意味著自己的心愿能夠到達天河.......
七夕祭
“七夕祭典”是日本七夕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七夕,日本全國各地都會舉辦七夕祭。人們載歌載舞,身穿傳統(tǒng)服飾,掛彩藩,敲太平鼓,一派熱鬧的景象。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仙臺七夕祭”、“湘南平塚七夕祭”和“安城七夕祭”。

有時候,七夕祭和夏日煙火大會趕在一塊舉辦,就更是熱鬧非凡了。
吃索餅
索餅也是奈良時期傳入日本的,形狀酷似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一般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條狀,再油炸或烘烤。

后來,七夕吃索餅的習俗漸漸演變成了吃掛面?;蛟S在日本,索餅就是拉面的祖先了。
七夕人偶
在日本長野縣、新瀉、山梨等地區(qū),還有七夕節(jié)做人偶的習俗,將穿著漂亮和服的人偶掛在門前,寓意“孩子可以順利長大”。
七夕節(jié)在日本比我們想象的要隆重得多,除了上述的一些風俗外,東京晴空塔、東京鐵塔也會有七夕亮燈活動,淺草寺和迪士尼樂園也會舉辦七夕特別活動。

身在日本的你,有沒有感受過日本七夕節(jié)的盛況呢?歡迎評論區(qū)分享~
“佲橋日本”mqjapan.com您身邊的日本留學申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