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厭舊
威廉·布萊克曾說:“把無限放在你手掌上,將永恒一剎那收藏?!弊x到此處,當時驚訝,如醍醐灌頂:世界再大,不過五指;人生再長,不過一刻。于是佛言:“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山何其大,再大也不過是佛眼中的一粒種子,一粒種子有多???再小卻也可大過巍峨的須彌山。這種看似荒唐的言論,用哲學來概括就是矛盾。矛盾既對立統(tǒng)一,又能彼此轉(zhuǎn)化。老子早幾千年前就總結了:“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闡述得很明確:“在某種情況下的物理原理,與另一種情況下完全相同。此時我們就可以說這兩種情況是等效的,而這兩種情況的差別就是‘相對的’?!焙唵吸c說,一切東西都是相對的,如果非要強調(diào)彼此之間的差別,還得看你的參照物是什么,你要把它和什么進行比較。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要放入現(xiàn)實生活,就覺得不可理喻,尤其是感情。我們向往忠貞不渝、相伴終身的愛情,憎惡三心二意、喜新厭舊之人。孰不知,按照矛盾、變化、相對論的觀點來解釋:一生只鐘情于一人而無他念是有悖自然規(guī)律的,而風情萬種,浪蕩瀟灑偏偏就符合了人類的天性。這么一說,大家可能要討伐我了,什么鬼東西,為自己的不忠、出軌找名堂,臭不要臉的。
各位看官莫要生氣,且聽我緩緩道來。話不要只聽一頭,我們反過來說,在當今社會,有很多符合人類天性的東西,你做了,結果往往是錯的。社會上的倫理、道德、法律、警察、監(jiān)獄就在一定程度上壓制著我們的天性。我們區(qū)別于動物的地方也就是因為我們懂得克制我們的天性。
封建時代,臣要忠于君,如果三易其主,那就要冠上千古罵名,最慘的莫過于有三姓家奴之稱的呂布了?!端疂G傳》中有兩個很出名的蕩婦,一個是潘巧云和裴如海私會,被楊雄怒殺;一個是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奸,被武松所殺,下場都?極其慘烈。不止感情,古人做事也是一絲不茍,有始有終。賈島寫詩,王羲之練字,李時珍編《本草綱目》,很多人都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這種看似違背人類天性的忠誠,實則處處體現(xiàn)著他們的偉大,這也是為什么他們能名流千古的原因。

反觀現(xiàn)代社會,交通發(fā)達,信息通暢,物質(zhì)豐厚,生活節(jié)奏快。新事物一天天不斷地增加,手機里的軟件一天天不斷地更新,身邊的環(huán)境一天天不斷改善。在這個充滿誘惑,充滿選擇,充滿變化的世界中,我們越是能堅守本心,就越是能體現(xiàn)自己的堅強和可貴。盲目地追求新奇,拋棄那些已經(jīng)習慣了的,甚至跟隨我們很久的物品,有時半夜醒來,卻不知身在何方。
滾滾紅塵,茫茫人海,凡是遇見,皆是緣分,凡是懂得,便要珍惜。今日的新即是明日的舊,昨日的舊又是今日的新。我們既要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足夠的活力而不被歷史淘汰,更要在繁雜瑣碎的生活中守住一片對地而不改初心。萬不可喜新厭舊,隨波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