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論語》
《論語》,凡是中國人,從小都念過,現(xiàn)在大家手里拿的這一本書,是有問題的一個版本,它是宋朝大儒朱熹先生所注解的。朱熹先生的學(xué)問人品,大致沒有話可講,但是他對四書五經(jīng)的注解絕對是對的嗎?在我個人,非常不恭敬,但卻負(fù)責(zé)任地說,問題太大,不完全是對的。 在南宋以前,四書并不用他的注解,自有了他的注解,而完全被他的思想所籠罩,那是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書考選功名,而且必須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來,所有四書五經(jīng),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換句話說,明代以后的人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其中有許許多多問題,我們研究下去,就會知道。所以各位手上這本朱熹先生注解的書,值得參考,但不能完全相信。 我們既然研究孔子,而孔子在《易經(jīng)·系傳》上就有兩句話說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币袁F(xiàn)代觀念來講,意思是人類的語言不能表達(dá)全部想要表達(dá)的思想?,F(xiàn)在有一門新興的課程——語意學(xué),專門研究這個問題。聲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在錄音機(jī)中播出,和面對面加上表情動作地說出,即使同一個聽的人,也會有兩種不同體會與感覺。所以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能完全表達(dá)意志與思想。而把語言變成文字,文字變成書,對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層了。 我們研究孔孟思想,必須要從《論語》著手。并不是《論語》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想,但是必須從它著手?,F(xiàn)在我的觀念,有許多地方很大膽地推翻了古人。在我認(rèn)為《論語》是不可分開的,《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們手里的書中,現(xiàn)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開始把它圈斷了,后來成為一條一條的教條,這是不可以圈斷的。再說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個人認(rèn)為是如此,也許明天我又有新認(rèn)識,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為止,我認(rèn)為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