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聲音故事廣播,在我的生命里
上海電臺文藝頻率編輯、主持人。曾主持《百靈鳥》、《中學(xué)生熱線電話》、《車外有星光》、《相約1072》等節(jié)目、創(chuàng)辦由中學(xué)生編播制作的綜合廣播節(jié)目《青春·太陽》。 1996年前曾為上千部集國內(nèi)外電影、電視劇、廣播劇擔任配音和演播。為《東京愛情故事》女主角赤名莉香的配音,成為人們美好的聲音記憶。播音作品曾多次獲得上海市政府和廣播電視學(xué)會各獎項、第五屆全國播音員主持人“金話筒”獎。
廣播:
長篇童話——《夏洛的網(wǎng)》 ???????????《吹小號的天鵝》
廣播劇——《列車在黎明前到達》
?????????《聶小倩》
?????????《雪夜琴聲》
?????????《梧桐梧桐》
小說——?《指尖的溫柔》
?????????《離別曲》
電影配音:
??????????
《音樂之聲》
?????????《孩子與小提琴》
?????????《鐵道兒童》
?????????《青春萬歲》
?????????《都市刑警》
?????????《黃色幽靈》
電視劇配音:
《東京愛情故事》
《回首又見她》
《蕾絲》
《家族的榮譽》
《莉莉》
《濕金》
《幸福雪》
《兩人世界》
《傲慢與偏見》
《重歸伊甸園》
《烏龍山剿匪》
《南粵龍蛇》
其他:
?????語文教材課文示范朗讀
?????音像錄音
我其實是三次投身于廣播事業(yè)。
第一次是1972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個懵懂孩童。有一天中午放學(xué)時,老師讓我拿著語文課本,跟他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念首兒歌??纪暌院箅娕_通知我進一個暑期培訓(xùn)班,一共有四、五十個學(xué)生。暑假最后一課結(jié)束后,培訓(xùn)班的老師宣布留下了十幾個同學(xué)“做掃尾工作”。我以為“掃尾”就是打掃衛(wèi)生、關(guān)門窗什么的,結(jié)果等別的同學(xué)走后,老師告訴我們留下的十幾個人,電臺有個“少兒演播組”(后來叫“少兒廣播劇團”),我們是正式成員了。從那以后,我們就為“紅小兵節(jié)目”錄制了大量的兒歌、詩朗誦、故事、對話、通訊、報道…… 第三次是1997年。1996年我做了一次腦外科手術(shù),去除了部分小腦組織,手術(shù)后喪失了語言功能。我以為我再不可能坐到話筒前,是我的同事們、朋友們把我重新拉到了話筒前。應(yīng)該承認,手術(shù)之后的我現(xiàn)在的狀況差強人意,舌根和面部肌肉不自如,唇齒舌與氣息配合不好,還有其它方面的問題,播音時的毛病還蠻多。所以,現(xiàn)在我更傾心于“為他人做嫁衣”配樂制作節(jié)目。好在,我播音之后可以通過電腦錄音軟件修剪,于是在廣播里一樣可以有完美的節(jié)目。
第二次是1980年,就是正式參加工作的時候。我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時候是整個廣電局中年齡最小的。到退休的時候加上我的“童工”齡,我將是SMG工齡最長的女職工吧~
第三次是1997年。1996年我做了一次腦外科手術(shù),去除了部分小腦組織,手術(shù)后喪失了語言功能。我以為我再不可能坐到話筒前,是我的同事們、朋友們把我重新拉到了話筒前。應(yīng)該承認,手術(shù)之后的我現(xiàn)在的狀況差強人意,舌根和面部肌肉不自如,唇齒舌與氣息配合不好,還有其它方面的問題,播音時的毛病還蠻多。所以,現(xiàn)在我更傾心于“為他人做嫁衣”配樂制作節(jié)目。好在,我播音之后可以通過電腦錄音軟件修剪,于是在廣播里一樣可以有完美的節(jié)目。
兒童文學(xué)作家陳伯吹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蹲下來與孩子交談。只有蹲下身來,才能和孩子保持平等,但這決不等同于兒童水平。我們制作兒童節(jié)目,合作者大都是兒童,他們是來幫助我們工作的,尤其是學(xué)齡前的孩子,他們并不認識多少字。我和我的同事們,不僅要讓我們的工作伙伴熟知我們的稿件內(nèi)容,還要讓他們了解它們的背景,了解整個節(jié)目的意圖。這需要有非同尋常的耐心。
小時候,我的老師教我“真聽、真看、真感覺”;長大后,我在播講兒童故事時,依然這么做,決不“哄孩子”。
“梅梅姐姐”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她完全不同于老師、家長和同學(xué),而是與他們平等交流“過來人”經(jīng)驗的、他們可信賴的伙伴。因為不見面,所以很安全,可以無話不說。 從小到大,在您的廣播生涯中有沒有對您影響非常深刻的人?我的啟蒙老師是兒藝的胡文杰老師,她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在臺上活色生香,可在生活中很低調(diào)。那時還有很多非常出色的藝術(shù)家,他們沒有戲可演,沒有事情可做,有時會到電臺來教小孩子。當時不知道他們是誰,只知道那時鄭老師、魏老師、高老師、陳老師、謝老師……等文革結(jié)束后,我才知道,他們都是那么出名的大演員,可在生活里,他們就是你的長輩,跟臺上的那個化了裝的漂亮的俊朗的角色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 ?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你在臺底下是什么樣不重要,臺上見;你在生活中怎么說話無關(guān)緊要,話筒前見。 您最喜歡的演播藝術(shù)家是哪位?又是為什么喜歡呢?我小時候就有幸與藝術(shù)家一起為影視劇配音和演播廣播劇,從太多的藝術(shù)家身上學(xué)到太多的東西,孫道臨、邱岳峰、李梓、朱莎、趙慎之、畢克、高博、程之、尚華、于鼎、喬奇、蘇秀、喬榛、丁建華、劉廣寧、童自榮、曹雷、焦晃、鄭毓芝、魏宗萬……(他們中很多人已去了另一個世界)說不清是哪一位。 但是我知道,他們在話筒前著力把戲“遞”給我,總能讓我在開口之前深深的震撼,這是給予我這個小演員的關(guān)照。我懂得了,在舞臺上,對手之間,應(yīng)該相互成全。 請用一些關(guān)鍵詞來形容和描述一下自己吧!我一直想說,我承認,我是一個“盲人”——這就是廣播。? ?所以,從我進入“小黑匣子”的那一天起,我就想用我的聲音,做“盲人們”的眼睛,讓他們用耳朵“看見”一切。我用聲音去描述、去塑造、去畫畫、用音樂和音響去烘托……為此,我傾心于“聽的書”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