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魚得水《三國志》
如魚得水 劉備得孔明,如魚得水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隆中對)》 【原文】 先主曰:“善!” 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今譯】 (東漢末年,發(fā)生了黃巾起義,天下豪杰紛起,軍閥各霸一方,混戰(zhàn)不止,但劉備在軍閥混戰(zhàn)中長期不能得志,他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等人,幸虧有關羽、張飛左右相護,才得以屢敗屢戰(zhàn),保存了一些實力。 后來,經徐庶引薦,劉備三顧茅廬,登門去請諸葛亮輔佐他。 諸葛亮對劉備說:“我本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為避戰(zhàn)亂,來到這里以種田為生。不料先生您不以臣下的卑微,三次到臣下的茅廬之中,實在令人感動?!?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向劉備提出曹操力量強大,不能同他較量,孫權有地利與人和,只能聯(lián)合互援,并推心置腹地為劉備制定了奪取荊州、益州,以巴蜀建基立業(yè)爭奪天下,與西南少數民族交好,東聯(lián)孫權,北伐曹操的策略,預言天下今后必將形成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 聽了諸葛亮關于三分天下的分析,劉備茅塞頓開,連聲說:“很好,很好!” 從此以后,劉備與諸葛亮的情誼越來越深,情好日密,感情日益深厚。 劉備的部下關羽和張飛等人,對此很不高興,甚至經常在劉備面前發(fā)牢騷。 劉備向他們解釋說:“我自從有了孔明(孤之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般(猶魚之有水也)。希望你們各位不要再說那些難聽的話了(愿諸君勿復言)?!? 這樣,關羽和張飛等這才作罷,停止了議論。 【賞析】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劉備認識諸葛亮時年已47歲,轉戰(zhàn)沙場已經近20年了,而當時諸葛亮只有27歲,而且是一個未經世面的書生。 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聯(lián)合東吳的孫權,首先占領荊州,進而攻取益州,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劉備得孔明,如魚得水。 “猶魚之有水”、“如魚得水” 如同魚得到了水一樣 as fish getting to the water,比喻與人相處很融洽。得到了與自己情意十分投合的人?;驅ψ约悍浅:线m的環(huán)境。也比喻得到非常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