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走進水磨溝風景區(qū),漫步美麗的公園之中
2023年7月11日清晨,在烏魯木齊市區(qū)東郊,我來到水磨溝風景區(qū)。這里由“五山一河”組成,包括清泉山、虹橋山、溫泉山、水塔山、雪蓮山、水磨河。2004年5月,水磨溝風景區(qū)被評為“烏魯木齊新十景”之一——
早上6點多,天剛蒙蒙亮,我就走上烏魯木齊市的街頭,沿著酒店前的紅山路向東,步行前往不遠處的水磨溝風景區(qū)。大約6點40分,我來到水磨溝路,穿過高大的翠泉坊,進入一片茂密的山林之間。由于時間比較早,道路上空無一人,獨自漫步,非常愜意。
順著曲折的公路向北,行走大約20分鐘以后,便到達水磨溝風景區(qū)的大門口。這是一座模仿清代的疊樓古檐式建筑,好像一座石拱橋,上面坐落著回廊,高度約14米,跨度約14米。2000年左右,經(jīng)過一系列改建,建成水磨溝景區(qū),面積達36平方公里。
走進景區(qū)大門,站在九龍橋上,眺望整個水磨溝公園。視野開闊,湖水清澈,好像一面巨大透亮的鏡子。水磨河的水匯聚于此,吸納山間其他的泉水,也被稱為“萬泉河”。綠樹環(huán)繞,亭臺樓閣,兩條金龍雕塑在湖面戲珠,成為水磨溝風景區(qū)的標志性景觀。
1.紀曉嵐塑像
在大門內(nèi)側(cè)的廣場旁邊,有一尊紀曉嵐手持大煙袋的塑像。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紀曉嵐向親家兩淮鹽運使盧見貞密傳消息,被乾隆從輕謫戍新疆。期間,他曾游覽水磨溝,留下著名的詩句:“界破山光一片青,溫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風沂興,只向?qū)④娊栳M?。?/p>
2.接官亭
穿過廣場,在迎面的山坡下方,有一座歇山頂?shù)慕ㄖ?,被稱為“接官亭”。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載漪和載瀾兄弟二人奉旨簽訂“辛丑條約”,引起國人的憤慨,被慈禧貶到新疆。當時,載瀾非常喜歡水磨溝的景色,建這座接官亭,接待親朋好友。
3.翰文嶺
繞過接官亭,走到山坡上,有一條長約360米的翰文嶺。這里是“文翰薈萃”的地方,在墻壁鑲嵌的黑色花崗巖上,刻著文人墨客游覽水磨溝時留下的詩歌。除此之外,根據(jù)這些詩歌的內(nèi)容意境,還修建有小橋、溪水、池潭、山洞等園林作品。
4.新疆巖畫
行走在翰文嶺,路邊的巖壁上,復(fù)原了許多代表性的新疆巖畫,包括阿勒泰、巴里坤、溫宿、托克遜、呼圖壁、木壘、庫甫溝、白楊河等新疆八大著名巖畫的臨摹微縮圖。這些巖畫是古代西域文化的見證,也是一部鐫刻在石頭上的民族史詩。
5.今世緣
在翰文嶺南端,有兩棵連理樹,枝干相互疊壓在一起,旁邊的石頭上鑲嵌著“今世緣”三個大字。在下方的臺階中間,有傳說中的“伏羲女媧”浮雕繪畫形象,周圍還有同心鎖、盟誓碑、連心亭、同心崖等,寓意今生今世有緣,應(yīng)該珍惜人間真情。
6.清泉禪寺
走下翰文嶺后,順著河水向南,岸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清泉禪寺。相傳,這里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在“文革”期間被毀,重新修建于1989年。寺院占地約7000平方米,乃新疆佛教界最大的勝地,每逢廟會之際,游人絡(luò)繹不絕,前來此地燒香,每日達數(shù)千人。
7.水磨坊
在水磨河盡頭,有一眼龍口泉,旁邊修建著一座水磨坊。清乾隆年間,當?shù)毓倜窭盟Γ谶@里修建100多間水磨坊,為當?shù)氐鸟v軍和居民加工食糧。因此,這里的河流得名“水磨河”,這里的山溝得名“水磨溝”。1992年,重修水磨坊,恢復(fù)曾經(jīng)的歷史景觀。
水磨溝是一條長達1公里的狹長山澗,溝內(nèi)有大大小小數(shù)十處涌泉,自南向北,積流成溪,奔騰而下,終年不竭。漫步水磨河邊,河水川流不息,兩岸綠樹成蔭,讓人忘記自己還在新疆,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之中。
大約早上7點半,游覽完水磨溝景區(qū),我打車返回居住的酒店。雖然天已經(jīng)很亮,但是看不見幾個人影兒。上午10點半,新疆人才開始正式上班,真是辜負了這里大好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