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抗倭名將,一生戰(zhàn)功無數(shù)卻晚年慘淡,死后朝廷不聞不問!
在明朝,戚繼光和他親手創(chuàng)立的戚家軍,南剿倭寇、北抗蒙古,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而就是這樣一位千古名將,晚年受到萬歷的萬般冷遇,凄慘度過余生。

萬歷十年(1582年),身居內(nèi)閣首輔的張居正病故。反對派群起攻擊張居正,戚繼光因深得張居正賞識,被誣陷為張居正同黨。甚至連戚繼光一手提報起來的將領(lǐng)也到處散播流言,企圖取代戚繼光的地位。
對戚繼光早已心懷不滿的給事中張鼎思,借機上疏戚繼光閩浙抗倭有功,請求把他調(diào)往南方,以達到架空戚繼光的目的。這時,薊門邊境已平靜多年,朝廷認為戚繼光可有可無,于是,便在萬歷十一年(1583年)二月把戚繼光調(diào)任廣東鎮(zhèn)守,都督南粵諸軍事。

與此同時,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也被罷免了貴州總兵的官職,戚繼光的老部下浙江總兵胡守仁也受到彈劾,被革職。這一切都給戚繼光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打擊,盡管他郁悶不快,依然服從了朝廷的命令,啟程去了廣東。
當時的廣東倭寇已平,并無戰(zhàn)事。戚繼光到任后,唯一的職責便是整頓身邊的士兵。他不顧年老虛弱的身體,親自巡視了廣東沿?;葜?、潮州、慶州等地的防務(wù)。在整頓兵備的同時,戚繼光重新校補刊印《紀效新書》,并對《止止堂集》進行了再整理。如此寬松的環(huán)境,如此安逸的生活,對馳騁疆場的一代名將來說,充滿了空虛和無奈。

萬歷十三年(1585年)十月,戚繼光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蓬萊。在回鄉(xiāng)途中,其弟戚繼美因受他的牽連而致死。這一噩耗對于戚繼光來說,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原配夫人王氏因為他娶妾之事同他反目,使離職回家的戚繼光心里不得片刻安寧。
退居林下的閑適生活讓戚繼光無所事事,他只好用修立家廟、延師教子、整理公文函牘、捐款助修蓬萊閣等事情,派遣晚年的寂寞。
萬歷十五年十二月初七(1588年1月4日),戚繼光突然病發(fā),第二天便去世了。戚繼光這位身為特進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一品高官,死后朝廷竟沒有任何表示。

直到兩年后,其長子戚祚國到京師請求恤典,朝廷才下詔祭葬。萬歷末年,明朝廷謚以“武莊”,天啟年間改謚“武毅”,崇禎八年在蓬萊建功祠,春秋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