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個人一生被隕石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謹由我同大家一起來深度剖析一下這篇與天外飛物以及天降橫禍則意外引發(fā)的安全事故對其砸中有生力量的影響有所相關聯的通例并看看其中所藏有著的知識點以及亮點在哪里,接下來的內容是這樣描述的,如下:
有天文學家通過計算認為,該概率約為70萬分之一。
它遠比我們被雷劈中的概率要低得多,幾乎等于不可能。
然而,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人中了這來自外太空的“超級彩票”。
×
她便是歷史上有史以來第一個被隕石擊中的人類。
大難不死的她費盡周折爭奪到了隕石的所有權。
在那個隕石熱剛起步的年代,這無不預示著她因禍得福,即將一夜暴富。
但很遺憾,她的結局又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值得我們深思。
×
1954年11月的一個下午,陽光照射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小鎮(zhèn)上。
雖說正處于嚴峻的冷戰(zhàn)時期,但晴美的天氣使小鎮(zhèn)看上去一片祥和。
這一刻,安·霍奇斯正蓋著被子,在自家的沙發(fā)上打盹。
這位身材微胖的女子已經34歲了,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鄉(xiāng)村婦女。
誰能想到,她就這樣躺著也能中槍,成為“天選之子”。
突然一聲轟隆的響聲,將她從睡夢中驚醒。
說時遲那時快,一塊黑色的圓形石頭從天花板一穿而過。
它先是將桌子上放著的收音機等物品,全都打翻在地。
還沒等安反應過來,這塊石頭不小心地砸中了她的身體。
一陣無法忍受劇痛襲來,安旋即全身失去知覺,昏迷了過去。
×
她的家人發(fā)現后,驚慌失措地送她去醫(yī)院。
所幸經過醫(yī)生的搶救后,安才總算是蘇醒了過來。
只不過,她的腰部左側留下了菠蘿狀的一大片瘀傷。
看著自己的傷口,安連聲感嘆自己竟如此地不幸。
殊不知,她將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被隕石擊傷的人類,而被載入史冊。
×
原來那天下午,很多在室外干活的人突然看到了不同尋常的景象。
天空中出現了巨大的火球,將云朵染成了褐色。
大家的第一反應以為是飛機事故,抑或是遭到了蘇聯的突然襲擊。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千年難得一見的隕石墜落奇觀。
經過多方考證,砸中安的正是一塊重達8.5磅,長度為7英寸的隕石。
相信大家對隕石早已耳聞,但隕石是如何產生恐怕少有人知。
實際上,太陽系內有很多小至沙塵,大至巨礫的碎片。
它們被稱為流星體(meteoroid),在宇宙中“四處闖蕩“。
當它們受到地球引力作用來到地球時,會跟大氣層展開殊死搏斗。
在這過程中,它們因發(fā)出光亮摩擦殆盡,而成為流星(meteor)。
×
而那些落到地球表面未燃盡的石塊,就被稱之為隕石。
大部分隕石可能因為光芒黯淡,又或者是降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沒被人發(fā)現。
目前人類在地球上尋獲的隕石,一般分為兩大類:墜落隕石與發(fā)現隕石。
所謂的發(fā)現隕石是指那些悄無聲息地來到地球上,多年以后才被人們尋獲的隕石。
而墜落隕石則是經過大氣層時被觀測到而得以尋獲的隕石。
所以這塊砸中安的正是更為罕見的墜落隕石。
這塊隕石不僅是被砸中后,還能大難不死,可以說是生命的奇跡了。
畢竟從高空落下的物體的質量再輕,但只要高度夠高,沖擊力都可能致人死地。
更何況是來自外太空的石頭,安是得有多幸運才能逃過這一劫。
×
一時之間,媒體對歷史上首次被隕石砸中的事件進行大肆報道。
由于她家的屋頂上還留著隕石砸出來的大坑,所以無數的人涌到她家去看熱鬧。
結果影響了她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以至于不得不忙于驅趕人群。
就當安成為當地的名人之時,擊中她的隕石被政府沒收了。
它被移送至美國空軍進行徹底檢查。
結果又一次證實,這確實是一塊來自外太空的隕石。
緊接著,一個新問題出現了:這塊隕石究竟該歸誰擁有呢?
當時,美國空軍認為隕石是從天而降的,應該歸政府所有。
安卻不同意,既然擊中了自己,那就是她的私人財產才對。
于是,她在公共場合據理力爭:“我覺得隕石是我的,我認為上帝是為我而設的。畢竟,它擊中了我!”
公眾也認為安是隕石的合法擁有者,因為它直接落在了她身上。
最后迫于輿論的壓力,阿拉巴馬州議員肯尼斯羅伯茨迫責令空軍將隕石歸還給安。
不過,安的女房東蓋伊并不這么認為。
蓋伊聲稱,安只是租房者,隕石墜落在她的財產上。
她找到了一名律師打起官司,折騰一番后最終在庭外達成和解:
安同意支付給她500美元后,終于獲得隕石的個人財產權。(按今天的標準接近4萬美元)。
這對安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盡管給了蓋伊不少錢。
×
為什么安如此渴望獲得隕石的所有權呢?
原來自19世紀天文學知識普及后,美國就掀起了一股隕石熱,收藏家趨之若鶩。
在那個時代,要是有人擁有一塊隕石,相當于一夜暴富。
因為物以稀為貴,隕石的價值也被炒得很高。
比如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的價格甚至能達到每克數千美元,遠高于黃金和鉆石。
而就在她被砸中的同一天,一位貧苦農民在幾英里外的路上撿到很小塊的隕石。
轉手一賣,他就馬上買了新汽車和房子,過上了小康的生活。
安和她的家人堅信這塊隕石來之不易,必定價值不菲。
一開始如她所愿,許多收藏家都前來觀看隕石。
很快,當地私人博物館館長史密森尼開出5000美元的報價。
安的丈夫激動不已,覺得可以出手了賺一筆了。
可安卻一口回絕了這個要求,因為她覺得有人會開出更高的價格。
但其實隕石真正的價值體現在其科研上。它的收藏價值大多是人們哄抬上去的。
所以隨著隕石的炒作慢慢消退,沒有人愿意出錢購買安的隕石了。
丈夫覺得是因為安太過貪婪造成的,兩人常常因為隕石吵架。
不知從何時起,安開始變得神神叨叨,出現神經衰弱的癥狀,并將一切的不幸都歸咎于隕石。
焦慮地等了兩年后,安最后將隕石捐給了自然歷史博物館。
然而,安的身體狀況并沒有因此好轉。
她繼續(xù)遭受了長期精神崩潰的折磨,并且不得不住院治療。
她的丈夫也因常年爭吵,而慢慢無法忍受與安一起生活。
最后,這對夫婦于1964年離婚。
僅八年后,安·霍奇斯在一家不知名的療養(yǎng)院去世,享年52歲。
在安的曲折經歷中,我們多少能體會到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