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 2》— 如何面對必然到來的改變

這是第三屆文豪試煉場的第12天,也是我在這次活動中所寫的最后一篇專欄。
這次想要說的,是現(xiàn)在正在熱映的《冰雪奇緣 2》(原名為《Frozen 2》)的這部迪士尼動畫電影?!侗┢婢墶愤@部作品在2013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票房甚至是世界動畫電影中賣得最好的;我相信各位也都對當時作品的各種宣傳、二次創(chuàng)作、周邊等刷屏的大火時期記憶猶新吧!時隔了6年,迪士尼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部作品的續(xù)作,而這部續(xù)作表現(xiàn)得怎么樣呢?直觀地說,也是多數(shù)觀眾可能會有的想法,那就是確實沒有第一部來得那么優(yōu)秀了;但是我自己依舊覺得,這次的續(xù)作,是有讓我頗為驚喜的突破的。
這篇文章除了第二部,也會花很多篇幅去說第一部的內(nèi)容;所以強烈建議沒有看過第一部的朋友還請先把第一部補了。文章的后半也會有些許劇透,雖然不會說明電影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會稍微詮釋整部電影的里層故事到底想要表達些什么。所以如果想要在完全不被干擾的情況下觀影,那么還請等看完電影后再回來閱讀這篇專欄;但是如果你想要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就先預知這個電影的內(nèi)核是什么的話,也是很歡迎大家來閱讀的呢!
本篇專欄所使用的圖片素材均來自PV與第一部的電影畫面。

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點贊、硬幣、收藏、分享來支持我!專欄創(chuàng)作不易,各位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勵!

迪士尼慣用的表現(xiàn)形式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制作水平,我相信我也不需要多說。雖然很多演出形式?jīng)]有新意,很多呈現(xiàn)的手段也都很套路,但是你也奈何不了這樣精美、簡單、套路化的方式,確實深受著不少觀眾的喜愛。
在3D動畫的技術上,迪士尼更是行業(yè)內(nèi)最巔峰的制作公司,是幾乎挑不出毛病的3D,是能夠讓人瞬間沉浸在故事之中的美術運用與人物演出方式。無論是動作的靈活、人物表情的細膩、魔幻世界底下那繽紛的雪景,都是讓人能夠嘖嘖稱奇的。就如當時新海誠《天氣之子》你沖著那個級別的美術就能夠值回票價一樣,這次的《冰雪奇緣2》,單是這個水平的動畫技術力,就對得起你那張電影票錢了。

迪士尼的動畫還有一個特點,特別喜歡通過歌舞劇的形式來展現(xiàn)與推進故事。
這點是迪士尼幾乎所有作品都有的共同點;在《冰雪奇緣》中,更是透過非常牛逼的歌舞劇,讓世人這輩子都忘不了《Let it Go》這首曲子。雖然這個表現(xiàn)形式在本作也用得飛起,但是如果我們直接拿去與第一部相比的話,那肯定還是略顯遜色的。
第一季有非常多令我印象極其深刻的歌舞劇,像是一開場就登場的《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這首曲子。
迪士尼簡單的用一首3分半鐘的歌曲,迅速就立起了故事一開始的姐妹兩人在這幾年中的內(nèi)心想法,以及兩人所面對的沖突;從Anna一開始興高采烈的去敲姐姐的房門,到最后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婉拒且挫折之后,那無力的敲門,對應上門內(nèi)Elsa對于自己冰雪能力的無奈,完美的與這首歌相融合,并以非常高效的方式讓觀眾對兩姐妹產(chǎn)生了共情。我當時看完這段就深知這部電影絕對不簡單。

實際上,電影后面的許多歌曲,也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力。例如之后一點的《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也是用巧妙的對比,讓人明白長大后的姐妹倆的性格,以及各自對待世界的期待,是有多么的不一樣。更不用說我先前已經(jīng)提到的《Let it go》了,把一場叛逆之旅詮釋得如此震撼,看完之后我都有跪地的沖動了。
反觀第二部,雖然多數(shù)歌舞劇也運用得很好,歌曲本身的質量也很高,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橋段也有,像是后半有一段高潮《Show yourself》的曲目,作品就表現(xiàn)得非常棒;只是這次的歌曲更多的都是自己在和自己對話,演出的張力也沒有那么震撼,這就使得這些歌舞劇本身所涵蓋的敘事能力,以及那種能夠讓人嘆為觀止的表現(xiàn)力,都很遺憾的弱了不少。尤其是中間有一段對于Kristoff內(nèi)心獨白的歌舞劇,更是我認為全劇最大的一個敗筆。我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吧!

也就是說,這部《冰雪奇緣2》在演出表現(xiàn)上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只是朱玉在前,作為觀眾的我們幾乎沒辦法不去做比較,而比較之后的優(yōu)劣,我認為還是比較明顯的。

較為零散的表層故事
其中一個讓我覺得表現(xiàn)形式不夠好的理由,就是這次《冰雪奇緣2》本身的故事,沒有第一部來得那么直接且聚焦了。
稍微回顧第一部的表層故事,其前半段的主線目標是找回叛逆逃走的姐姐,而后半段的主線則改為了拯救被冰雪侵蝕的妹妹。而作品所有的內(nèi)容,角色們所有行動的關鍵動機,都還是圍繞著這個主軸在推進的,所以表層故事與里層故事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故事性與故事深度相輔相成,搭配非常驚艷的表現(xiàn)力,收獲到當時的成功我覺得不是一個意外。

但是這次第二部的故事,卻比較零散。
作品還是給出了一個簡單的主線目標去要求角色們解決的,但是這次角色們內(nèi)心的糾結,與這個主線目標,契合的沒有那么的好。這就導致了角色的情緒雖然在某個點,但是因為情節(jié)下的不得已,角色也只能朝著另一點行動,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角色有一點心不在焉的感覺。
這樣所產(chǎn)生的脫離感與割裂感,讓作品忽然會給人一股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的剎那,這就造成了我所說的劇情零散的感覺,也是我認為這部作品一個讓人比較難以入戲的理由。當然如果肯仔細梳理整個故事走向,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本作的里層故事講的非常之精彩,也是這部作品帶給我最大驚喜的部分??墒窃谟^影的當下,我們自然會更糾結于表層故事的完整度與表現(xiàn)力,這些所謂的內(nèi)涵部分,在一個無法好好欣賞的表層故事底下,是比較難被人挖掘出來的。

這不是說本作的故事有多么的糟糕,本作的故事本質還是好看的。比起第一部,這次的故事主線更加的復雜且龐大,有著更美麗的世界觀展現(xiàn),也觸及了比較復雜的情節(jié);劇中也好幾次調侃成長這件事情,仿佛就是在和那些6年前還是孩子的觀眾說,是時候開始長大了。所以在我看來,這部作品的故事寫得其實不差。
只是我認為我所提到的那股割裂感,確實有點破壞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就是了。但是這股違和感到底對觀眾的影響有多大,我自己也不敢妄自菲薄的去臆測;可能對于不少觀眾來說,來看迪士尼就沒想過來看一個所謂的精彩故事,對于這些內(nèi)容的要求自然也不會太高。
而對于那些能夠和我一樣注意到這個作品的里層故事的觀眾,我想你也一定會對這樣的劇情設計,感到驚喜;至少對我來說,這個設計已經(jīng)算得上是一次了不起的突破了,畢竟要知道有著一個如此偉岸的前作,對于創(chuàng)作來說到底是多么的限制?。?/strong>

《冰雪奇緣》:用愛來融化自我封閉的枷鎖
要講第二部的故事內(nèi)核,我們必須得先從第一部下手;因為第二部的很多巧思,與第一部有著很直接的關系。
剛剛有略微提到第一部的表層故事主線,在于找回叛逃的姐姐,以及救回被冰雪侵蝕的妹妹的這么兩個主要目標。這樣看起來,姐姐Elsa感覺是一個強大的存在,能夠所走就走,能夠霸氣的唱出那首《Let it go》,自身也有著超強的冰雪能力;反觀妹妹,沒有什么特俗的能力,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強項,在故事前半費勁千辛萬苦找到姐姐卻又再次被拒之門外,最后還被冰雪侵蝕,連走動都越發(fā)的困難,感覺就是一個弱小的存在。
但是呢,只要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其實整個《冰雪奇緣》的故事,其里層故事主要在講述的反而是一個妹妹拯救姐姐的故事。

第一季里,Elsa雖然有著能力、權利,但是這些都超出她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圍以外,而不受控制的“能力”,比起沒有能力,更容易傷害到他人。小時候一次誤傷妹妹的經(jīng)驗,讓Elsa自此把自己鎖在房門之中,再也不往外踏足一步。這么多年來,她不斷的自我封印、壓抑,把自己的一切情感斬斷,把對愛的渴望鎖在內(nèi)心的深處。諷刺的是,她這么做,是因為她愛著她的妹妹,她愛著她的子民;而愛的越深,她越孤獨,越不敢被愛。
這樣的她,到了繼位儀式的時候,有著的也不是期待,而是害怕,害怕那個走出房門的自己,會因為自己的不受控,而傷害到別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了一整天之后,還是因為情緒控制不住,泄露了自己懂得魔法的秘密,于是她開始逃跑。這時候她雖然看似很豪邁的唱出了《Let it go》這樣的歌曲,也確實在多年的壓抑之后得到肆無忌憚的解放的剎那,她一定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此時的她,只不過是逃避著一切。長期自我封閉的她,已經(jīng)讓她失去了自己能夠被愛的信心。

而妹妹Anna,卻像是迪士尼作品里的王子一樣,騎著“男主”Kristoff來拯救Elsa去了(誤)。
Anna雖然在知道真相之前很困惑Elsa把自己孤立起來的行為,也因為這樣而感到難過,但是她卻依然樂觀開朗,甚至因為常年關在無聊的大城堡之中,對于外面的世界有著非常高的熱情與好奇。這樣積極的她,其實對她的姐姐有著滿溢出來的愛,只是因為常年被拒絕,所以這份愛無處宣泄,結果才會愛上一個剛見面的王子Hans。
在姐姐失控逃跑的時候,她相信姐姐是不會傷害自己的,也因此她意識到一直以來姐姐的行動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時候,她奮不顧身的前往深山去尋找姐姐。找到姐姐的時候,雖然表面上她依舊被姐姐婉拒,甚至因此被打傷;但是這個過程中,直接面對著那個滿懷愛意的Anna,Elsa的內(nèi)心開始動搖了,她隱約的感受到自己能夠被愛,但是冰雪這份能力所帶給她的枷鎖,卻沒有那么容易被打破。

當故事發(fā)展到最后,必須找尋真愛才能緩解的冰雪侵蝕,讓觀眾以為妹妹需要靠Kristoff來拯救。但是出乎于大多數(shù)人意料之外的,拯救她的,反而是她對于她姐姐的那份愛;當她幫姐姐檔下劍的那一剎那,她的愛被得到了證明,她的愛,融化了企圖侵蝕她的寒冰,甚至連姐姐內(nèi)心中的枷鎖,也都一并給融化了。
這就是這個作品的里層故事,一個與表層故事有著劇烈反差的內(nèi)核,卻強烈的依附著表層故事的表現(xiàn)。表層故事表現(xiàn)得越極致,里層故事的反差所帶出來的情感,就越為強烈。我們看到最后,直觀的就會知道這是一個講述兩姐妹之間濃厚的情感的故事;因為那個能夠拯救如此強大的姐姐Elsa的,是那個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卻有著能夠融化冰雪的愛的妹妹。
愛的力量,融化了冰雪,打破了枷鎖;這就是《冰雪奇緣》想要表現(xiàn)得主題了。

《冰雪奇緣2》: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選擇與沖突
(本段含有微劇透)
第二部的表層討論的是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但是也如各位所看到的標題那樣,我認為它的故事內(nèi)核所要講述的,就是在討論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選擇與沖突。
而其中設計的最巧妙的一點在于,這次主動與被動的角色,居然調換了:第一季妹妹Anna是主動的,姐姐Elsa是被動;但是這次的第二部,主動的反而是姐姐,妹妹反倒是被動的。

第二部的妹妹,是想要一切都保持不變的保守派,她享受著眼前的美好現(xiàn)狀,也對于這樣安全且安定的生活感到非常的滿意。可是姐姐呢,雖然也妥協(xié)于眼前的美好,但是內(nèi)心卻有一股聲音在告訴她,她其實更渴望改變,更渴望未知,對于新奇的世界其實有著更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看回第一部里一開始的Anna,這時的Elsa仿佛就是當時Anna。
而因為對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不同,Elsa在故事里所想的,其實與和自己所答應Anna的,一直都存在著矛盾;而Anna也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以愛之名(她真的很愛她姐姐),希望Elsa不要踏足未知的領域,就算有也希望自己能夠在身邊看著她。
一個渴望改變,一個祈求安逸,這才是這個作品的里層故事,所想要呈現(xiàn)的沖突點。

故事在中后期,兩姐妹有一次關鍵的發(fā)現(xiàn)。這次的發(fā)現(xiàn)于表層故事來說,其實就是圓了第一部的一個伏筆,以及為接下來的故事給出了指示。但對于里層故事來說,這是一次關鍵的分歧點,點燃了Elsa再也不希望把Anna帶入險境的強烈意念,讓Elsa再也不妥協(xié)于Anna的承諾,并因此得到了直面內(nèi)心對于未知渴望的機會。而也確實在之后的故事里,她確實做出了改變,接受了那個渴望未知的自己。
而妹妹Anna呢?她被拋棄之后,自然是感到憤懣不已。但是當一次重大且已經(jīng)蓋棺定論的改變搬到了她面前的時候,她也已經(jīng)無法逃避。這時她唱著《The next right thing》,堅強的邁出她不愿意踏出的一步。但卻也因為她的邁步,讓她明白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以及面對這個改變時,自己該做出的改變;甚至因此,審視起那已經(jīng)發(fā)生在自身的變化與成長。
第一季里,是妹妹對姐姐的愛,融化了姐姐心中的枷鎖;第二季里,是姐姐對未知的追求,解放了妹妹那過于保守的態(tài)度,以及那過剩的愛。
這是我覺得第二季最為巧妙的一個地方。

故事內(nèi)核講述的是改變,正如同作品在第一部近乎完美的光環(huán)底下,有人想要更加保守的說一個平庸且安全的故事,而有人卻依舊對于未知有著新的渴望與追求。我自己很慶幸它最后能夠選擇了后者的道路,開拓了作品的寬度,即便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這個改變,甚至連注意到這個改變都會是一個未知數(shù)。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在面對著創(chuàng)作者們的改變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像劇中的Anna一樣,做出我們該做的事,也開始反省我們自身的變化與成長了呢?
我想,這大概是這個作品最核心想要表達的主題吧!

不過這么一細剖你就能夠理解我前面所說的角色內(nèi)心與故事主線之間的不契合是來自于什么了。故事核心講述得是面對改變的態(tài)度,但是表面上說的卻是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兩者之間關聯(lián)性不夠強烈,才會導致我所說的割裂感。表層故事與里層故事之間出現(xiàn)分叉;我們觀眾想要知道到底角色會怎么處理故事表面的沖突,但是故事在很多時候都不和我們聊這個內(nèi)容,而是去說內(nèi)藏在角色心中這微妙的感受,一時之間我們觀眾的注意力會被分散,故事本身情緒的堆疊也被沖淡了。
另外,前面也有略微提到中期男主Kristoff的歌舞劇可以說是一個敗筆,這也是后面情緒堆砌不起來的一個可能性。在第一部里他其實也是一個工具人,但很多關鍵的劇情他也還有參與,且他對兩姐妹的幫助也是實在的,所以觀感也還行。到了本作,他也有著自己獨立的一條故事線,但是與我剛才提到的表層與里層故事卻有著更大的違和。

最有關聯(lián)的一次論述,就在這個歌舞劇時,他表達了自己對于Anna過分執(zhí)著于Elsa所感到的不甘,這算是Anna故事線的一條側面描寫;但是這個情節(jié)的情緒理應是比較難過甚至悲憤的,但是呈現(xiàn)的形式卻異常沙雕,非常破壞情緒。作品間中有大量歡樂的元素我可以理解,畢竟主要面向的市場依然是孩童;可是在一個對劇情有關鍵作用的橋段設計出如此毀壞情緒的表演,真的是很尷尬的。
更夸張的是,Kristoff在唱完這首歌之后,好像任務就結束了,作品就再也沒有給他多大的戲份了,除了在一處關鍵劇情繼續(xù)當一個工具人之外,我們已經(jīng)無從了解他在那首歌之后內(nèi)心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到最后也很難對這個角色產(chǎn)生多大的好感。

當然,我前面也已經(jīng)說過一次,這個作品的故事不差,嚴格糾結缺點,其實就是Kristoff這個角色的定位以及表層里層故事之間的分叉,其他的內(nèi)容我覺得本作還是處理的很不錯的。尤其在能夠理解到這部作品的內(nèi)核之后,說實話我自己還是很感動的。也因此,我依舊覺得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動畫電影。

如果你問我該不該去看這部作品,如果你是《冰雪奇緣》的粉絲,那么就幾乎沒有什么值得考慮的了,去看就對了。如果你不是,那么我會說不要抱著那么高的期待去觀看這部作品,雖然比較在所難免,但是《冰雪奇緣》這座高山確實難以超越;但總的來說,我也依舊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作品,有著極高質量的制作,不錯的故事,令人驚喜的內(nèi)核,而這些,就已經(jīng)非常對得起那一張電影票了。
簡單評分:《冰雪奇緣》9.1? ? 《冰雪奇緣2》8.6
ps:兩個季度的故事看下來,看到兩姐妹的蛻變,讓我突然想到了《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小時候弟弟像人姐姐像狼,但是長大了之后弟弟卻走向了狼的道路,而姐姐走向了人的道路的這個轉變,非常有意思。
ps2:本作的歌曲還是非常好聽的,雖然要超越第一部有點難,可是不做比較單去欣賞的話,質量也是毋庸置疑的。這里分享OST:

ps3:本作自然也有大量第一部的彩蛋,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中前期有一段Olaf一人solo演出了整個第一部的經(jīng)典橋段,真的是快笑死。
ps4:當然我對作品的解讀也很可能不是最好且最正確的,甚至搞不好作品都沒想過表現(xiàn)那么多復雜的內(nèi)容,就只是一個單純的故事而已。所以也不要被我的解讀給框定死,大家都能夠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能夠喜歡我的解讀的話,還請不要吝嗇你的三連,這對我來說將會是最大的鼓勵!對于電影與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