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熊貓到底是叫“熊貓”還是叫“貓熊”?大陸和臺灣的哪種叫法是正確的?
歷史冷知識:熊貓到底是叫“熊貓”還是叫“貓熊”?大陸和臺灣的哪種叫法是正確的?其實熊貓這個詞最初是指小熊貓也就是紅熊貓。49年之后臺灣各大詞典也只見“熊貓”不見“貓熊”,如《重編國語辭典》、《新辭典》。
? 網(wǎng)友評論:
熊貓的學(xué)名是大熊貓,就算是橫排的,除非它原名是“貓熊大”。
漢語系有一語法特征,叫“大名冠小名”,即主名詞位于修飾詞前,這一特征在歷代詩文、文獻及現(xiàn)代漢語中都大量使用。(比如“蝸?!薄靶Q蟻”“臉蛋”“蝦米”“韭黃”)。而且大熊貓的譯名是根據(jù)小熊貓來的,小熊貓怎么就沒有被人質(zhì)疑呢?1922年11月25日的《申報》【那時還是從上至下縱向閱讀,早于謠言中的年代,總不會“反”了吧】。 當(dāng)時上海舉行的“西人籃球會”。其中一支參賽隊是“上海公學(xué)美國學(xué)校及青年會之‘熊貓隊’”。
最有力的證據(jù)是民國時期出版的權(quán)威性字辭典均稱“熊貓”,并且全為豎排版,由上而下,怎么可能“左右不分”而造成誤讀?
? ? ??
至于二十年前(1999年)傳遍大陸和臺灣省的“熊貓”原本是“貓熊”念反了的說法,也只是一個臺灣姓李的圈外人士杜撰的謠言,發(fā)表在《咬文嚼字》刊物上。在臺灣方面,1980年臺北出版的《辭?!分兄挥小靶茇垺钡臈l目而沒有“貓熊”的條目,1981年出版的《重編國語辭典》中也是只有“熊貓”的詞條而并無“貓熊”的說法。
而大陸方面最初的《中華大字典》、《辭?!返任墨I都是上下排版的文字,不可能把“熊貓”二次讀反,40年代后電臺播報也很普遍,更不可能產(chǎn)生誤讀后被大眾承認(rèn),從此以錯為對的說法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