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先健脾,健脾先疏肝,醫(yī)生教你一招,疏肝健脾,橫掃一身濕氣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祛濕,為什么很多人明明濕氣很重,但是吃了很多藥調理效果都不好呢?這是因為不知道“祛濕先健脾,健脾先疏肝”這個道理。
為什么說祛濕先健脾呢?這里就要提到脾的功能了,脾主運化,運化的是吃進去的食物和水液,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就會導致水液的代謝失常,停留在體內,時間一長就化生濕氣,這種人呢,除了頭發(fā)油、舌苔膩,嘴里發(fā)粘,還經常有腹脹、食欲不振,吃點油膩的就拉肚子,所以說要祛濕就要先健脾,脾的運化功能正常了,才能把水濕運化開。

那健脾先疏肝又是什么意思呢?脾在五行屬土,肝在五行屬木。你想象一個樹的特點,樹枝是不是都是舒展的,向上生長的,那肝的特點也是主升發(fā),喜條達,不喜歡壓抑。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疏泄,如果一個人長期的心情不好,導致肝失疏泄,肝郁的時間長了就會克脾土,影響到脾的運化功能。這種人呢,一般除了脾虛濕重的情況,還經常感覺肋骨下脹痛,總是心情抑郁不高興,沒事就唉聲嘆氣的,所以說呢,要健脾就需要先把肝氣疏通,防止肝木克土。

所以說,肝郁脾虛的人祛濕要分兩步走,先疏肝,后健脾,這時候呢,祛濕就事半功倍了,那疏肝呢,我們可以參考一個逍遙丸或者是柴胡舒肝丸,都是疏肝解郁的常用中成藥。

接下來就是健脾加祛濕了,健脾的藥物大多都有祛濕的功效,可以參考一個參苓白術散或者是六君子丸,脾氣一健,濕氣自去。

以上就是崔醫(yī)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藥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如何你不能確定自己的情況,需要讓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辨證。我們下期再見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