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朱自清《春》(垃圾大學30歲家里蹲大叔再看課本)
? ? ? ?《春》大約寫于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游回國,與妻子締結美滿姻緣,而后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好事連連,春風得意。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文中故活潑開朗的春天與現(xiàn)實中國社會相悖。此文表達的是作者的心境和對中國年輕人的期許。
? ? ? ?此文讀起來很親切,充滿童趣,郎朗上口,像詩一樣。用了大量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看似很簡單,但是想要用得好很難,他需要一種敏銳的觀察力,一種敏銳的覺察到相似點的能力,這出于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觀察。如作者把風吹草地野花的動態(tài)美比作眼睛和星星在眨呀眨,把雨比作牛毛,花針,細絲。不過再好的修辭手法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讓人賞心悅目。作者本身對春天的思考和寓意才是此文的精華,作者描寫的春天像一個新生的娃娃,代表著新生。像一個小姑娘,充滿了活力。像一個青年,健壯有力,代表著美好的未來。
? ? ? ? 讀此文,我有一種感覺,就是希望。朱自清筆下的春天,充滿活力的春天。筆下的人們充滿了未來。和現(xiàn)在有點沉默的社會不同,現(xiàn)代社會雖然物質條件好了,但總覺得沒有小時候那種開朗和活力了。希望今后我們老中少共同努力,繼承發(fā)展中華文化,共筑美好的未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