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社版《窩頭會館》北京第三場repo
本篇依然不涉及劇情,依然是我自己的觀演感受。

看完《窩頭會館》北京站的第三場,我很滿足。
尤其是第三場,好!
坐在第四排,演員的表情動作都看得清清楚楚,之前的一些小疑惑也全都得到了答案。
對這部戲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不必猶豫了,后面的場次隨便買,值!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打算買第四場和第五場。
《窩頭會館》是部好劇,不管誰演,故事都是好故事,劇本都是好劇本,值得一看。
之所以買北京站,是因為我想看早點兒看到這個戲。
之所以買后兩場,是因為一般來說,首演的劇目,后面的場次一定比前面的場次好看。
再好的演員也是這樣,更別說德云社這些第一次演話劇的年輕演員了。
我閨蜜一聽我這計劃,她說不!你要買全程!
我一聽,對呀!我為什么不買個全程?
就老郭這個體質(zhì),戲都沒上呢就不少人罵;等戲上了,那些蹭熱度的還不把他從紅桃罵成黑桃???
罵他斂財、罵他割韭菜,這些我都無所謂。
可要是別人罵他演得不好,我就有點不是滋味。
再愛老郭,我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老郭演技了得。
更何況,這是話劇不是電影,都沒看現(xiàn)場,哪知道別人罵得對不對、在不在理啊?
于是我腦子一熱,買!
我得自己去看看,這幫說相聲的到底把《窩頭會館》演成什么樣。
8月3號第一場,一言難盡。
我眼跟前晃的不是人物,而是激光筆。
演出過程里拍照的人多,提醒他們不要拍照的激光筆亮得也得多,十分影響注意力。
好劇一定是強邏輯,哪個地方跳了,邏輯就要斷,劇情就連不上。都抓不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拿什么衡量演員?
所以第一場,只能說,演得還行,沒出錯。
8月4號第二場,驚喜連連。
這一場觀眾好,掌聲和笑聲都在點子上,大家看的是戲,而不僅僅是人。
演員沉浸在角色中,大動作敢爆發(fā),小動作不忽略,雖然可能因為肢體激烈接觸稍微影響了麥,但是情緒表達強烈。
雖然我不太能看清演員的表情,但是人物的情緒,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和臺詞,我都接收到了。
這一場,我哭了三次。
一次是九齡的爆發(fā),一次是侯爺?shù)脑V說,一次是落幕時,對劇情的感動。
8月5號第三場,我很享受。
這種看劇的享受感,不啻于以前看好劇團的好演員演好劇目。
沒想到才第三場,就能有這種感受。
我曾經(jīng)還以為怎么也得等他們演個十幾二十場,才能漸入佳境。
不愧是演出經(jīng)驗豐富的相聲演員,雖然是第一次演話劇,可對舞臺的熟悉感、掌控感,早就在長年累月高強度的相聲表演里積累出來了。
好,真好,我這錢花得值。

侯雨晴演的王秀蕓沒情緒爆發(fā)點,也沒有重要的臺詞,所以前兩場我沒注意到她。
這一場我坐得近,演員的表情和小動作都能看清,才發(fā)現(xiàn)這個演員演得很好。
她和別的演員在臺上的溝通沒大動作、沒大情緒、沒大表情,微微一扭,略略一瞥,淺淺一笑,她就是那個“外傻內(nèi)也不太精,但有些事心里明鏡似的”的王秀蕓。
侯雨晴演的王秀蕓好看,王九龍演的小斗子也好看,這倆人在臺上就是恩愛的小兩口。
九龍比上一場演得更好。

第三場的第三幕戲,楊九郎吸引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
這才是第三場,他居然讓我恍惚覺得,這是個成熟的話劇演員。
在我看來,楊九郎的第一場,5分;第二場,7分;第三場,至少8分。
于明加說楊九郎最牛的地方是沒他戲的時候他全程在角色里,第一天上來恨不得就8分了。
全程在角色里,這是個體驗派啊!他不是在演肖鵬達,他就是肖鵬達。
肖鵬達這個角色,人物復(fù)雜,情緒變化快。
可憐可愛,可惡可恨,一會兒拽得要上天,一會兒又慫得要尿褲子。
肖鵬達的姐姐是個瘋子,肖鵬達的性格里也有癲狂的成分。
所有的這些要素都是人物的性格錨點,演點容易,把點到點之間的過程演出來難。
楊九郎演得很好,非常好。
就像于明加說楊九郎的,他演得好不是技術(shù)。
楊九郎應(yīng)該做了大量的人物分析工作,深刻地理解了肖鵬達,肖鵬達先在楊九郎的心里鮮活起來,然后才能在觀眾的眼前豐滿生動。
這一場的張九齡略遜色。
沒辦法,王九龍和小斗子的性格很有相似之處,楊九郎和肖鵬達也很貼,相比之下,張九齡離苑江淼就有點遠了。
九齡還是年輕,藝術(shù)需要閱歷,需要沉淀,盡力而為吧,能演到現(xiàn)在這個程度,已經(jīng)很可以了。
想要再進一步,光靠努力和琢磨,只怕收效不大,或許他應(yīng)該跟郭麒麟、張云雷和楊九郎聊聊。
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痛苦的,把自己的內(nèi)心敞開,讓別的人格進駐。
融合之后,又要對觀眾敞開,袒露自己的欲望和恐懼。
這才三場,能有現(xiàn)在的呈現(xiàn)已經(jīng)很不錯,再演演,一定能更好。
時間倉促,這篇就寫到這兒吧。
今天中午繼續(xù)天橋,晚上繼續(xù)《窩頭會館》。
希望今天晚上的演出過程中不要再有刺耳的手機鈴聲和快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