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導(dǎo)讀 晁岳佩】018 鄭厲公復(fù)辟

?????? 鄭莊公死后,鄭國局勢動蕩,君位更迭混亂。桓公十一年,宋人執(zhí)鄭祭仲,太子忽(昭公)奔衛(wèi)?;腹迥辏杭m刺殺祭仲失敗,公子突(厲公)奔蔡、割據(jù)櫟邑。桓公十七年,高渠彌先下手為強,公子忽(昭公)被弒?;腹四?,齊襄公殺公子亹,祭仲擁立公子儀于陳。莊公十四年,傅瑕弒公子儀,公子突(厲公)復(fù)辟。
?????? 鄭厲公(公子突)復(fù)辟之后,殺死傅瑕,以免像祭仲一樣功高震主。同時,小肚雞腸,殺死原繁,沒有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容人之量。魯國的智者申繻關(guān)于有沒有妖怪的論述也值得人深思。
?????? 本文主要是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第四章導(dǎo)讀部分的第五節(jié)鄭厲公復(fù)辟部分的內(nèi)容。資料為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的慕課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學(xué)習(xí)。

左傳導(dǎo)讀——鄭厲公自櫟侵鄭
? ? ???下邊我們接著講下一篇,245頁,這個題目是我自己加的。《左傳·莊公十四年》,鄭厲公自櫟侵鄭。櫟是現(xiàn)在的河南蔚縣。楊伯峻先生說,蔚縣,櫟,距新鄭市九十里,是鄭國的一個大邑。及大陵。侵鄭,就是去侵擾,實際上這里侵是擾,侵擾鄭國的首都。關(guān)于這一段歷史我們后邊再講。
? ? ???及大陵,獲傅瑕。傅瑕曰,茍舍我,吾請納君。傅瑕顯然是怕被殺,如果你愿意釋放我,我愿意納你為君,實際上也就是迎你為君。迎你為君這里邊的潛臺詞是,我愿意殺掉現(xiàn)在的君主,然后迎你為君,因為現(xiàn)在有君主。與之盟而赦之。這就是鄭厲公和他結(jié)盟,把他放了,放了讓他回去。
? ? ???我們現(xiàn)在說是鄭厲公,但是大家要知道,這時候的鄭厲公實際上不是公,作者稱他為鄭厲公。他這時候不是君主,他是一個叛臣,逃跑的君主?;貋硪院笥终剂吮緡囊粋€大邑,割據(jù)勢力,他是一個割據(jù)勢力。
左傳導(dǎo)讀——傅瑕殺鄭子及其二子
? ? ???六月甲子,傅瑕殺鄭子及其二子,而納厲公。鄭子是子儀,現(xiàn)任的鄭國君主是子儀。因為他是被殺的,沒有謚號,所以在這兒只是說鄭子。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同時被殺。殺掉他的兒子,當(dāng)然是剪草除根,避免后患。這一段講的非常簡略。
? ? ???下面《左傳》又來了一段小插曲。初,內(nèi)蛇與外蛇斗于鄭南門中。在鄭國的南門出現(xiàn)了一個怪事,內(nèi)蛇和外蛇相斗。內(nèi)蛇是城里出來的蛇,外蛇是野外進來的蛇。這兩條蛇在南門斗的結(jié)果是,內(nèi)蛇死,城里的蛇被害了,被殺了。
? ? ???六年而厲公入。也就是說這個事件發(fā)生后六年,厲公復(fù)辟。要叫我們看似乎二者沒有關(guān)系。公聞之。這個公是魯莊公。魯莊公聽說這件事情之后。問于申繻曰,猶有妖乎。還真的有妖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
? ? ???關(guān)于這句話我費的勁大了,我查了好多書。人之所忌,忌者,畏也。人之所忌,人之所畏。人之所恐懼,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指妖怪。其氣焰以取之,這句話究竟怎么解。我查了《杜注》《孔疏》,顧炎武的《杜注補正》,還查了其他幾種。因為我編過一套,那個叫《左傳研究文獻輯刊》,那是二十二冊的,就是包括很多種。
? ? ???我查了前人究竟怎么解釋這句話,結(jié)果很失望,沒人解釋。所有的解釋就集中到一個東西。說焰,氣焰的焰應(yīng)該作炎。書上也是這樣解的,楊伯峻先生也認為應(yīng)該作炎。但是前人對這句話,其氣焰以取之究竟怎么理解,沒有人解釋。所以我就想到,這就是注疏者的無奈。任何人做任何學(xué)問,都會碰到不懂的東西,特別是給書做注。
? ? ???我記得原來我導(dǎo)師告訴我說,作注的人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就是前人很多都這樣做。懂得就注,不懂的就不注。最后我們看到的是,我懂的他也注了,我不懂的他照樣沒注。因為這句話我就非常難理解,但是前人都不解。好像前人似乎是他們都明白,就是都不說。其實他們都不明白,是不是應(yīng)該這樣。
? ? ???我們讀古書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這些問題。你懂的他反復(fù)說,你不懂的他堅決不說。最后還是我看到楊伯峻先生,為這個做了解。
左傳導(dǎo)讀——其氣焰以取之
? ? ???他的解釋是,他說。申繻實際懷疑妖怪之客觀存在,認為妖怪為人所畏忌。由于其氣焰不能勝而謂有妖。這句話意思似乎是說,人們認為自己的氣焰不能勝妖,才認為有妖。但我想這里似乎與這個炎,不太吻合。因為沒有更多可借鑒的,我只能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來作解。
? ? ???所以我想這句話應(yīng)該是,這個其當(dāng)然指的是一般的人。這個炎應(yīng)該是一種強烈的,我們叫烈日炎炎。這個氣焰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想這個氣應(yīng)該是恐懼的感覺。因為人害怕妖怪,由于人們這種強烈的恐懼感覺。
? ? ???以取之,而招致妖怪。也就是說,你越害怕妖怪才越有妖怪。所以下邊說,妖由人興也。當(dāng)然我這個解釋也不是定論。大家可以再去猜,再去分析。
左傳導(dǎo)讀——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 ? ???人無釁焉,妖不自作。釁是漏洞,是破綻,是空隙。其實我想在這里,應(yīng)該指的是錯誤、罪惡感。人如果沒有罪惡感,就不會招致妖怪,妖也不會來找你。人棄常,則妖興。棄常是違常,是違背常理做事。
? ? ???也就是說,你做一些違背常理的有罪之事,犯罪之事,那這時候就有妖怪,這時候妖就會起來。興者,起也。故有妖。從這個角度說那妖怪是有的。
? ? ???加了這一段,和整個的傳文顯得很突兀。但是我說這就是《左傳》的特點,他往往在敘述的時候,敘述到正事的時候他加一個雜事。下邊是,如果我們把這一段隔開,和上面接著是通的。
左傳導(dǎo)讀——厲公入,遂殺傅瑕
? ? ???納厲公。厲公入,遂殺傅瑕。傅瑕是幫助他復(fù)辟最重要的人物,復(fù)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傅瑕殺掉。然后使謂原繁曰。又派使者代表他對原繁說。原繁是他的伯父,同族的伯父。傅瑕貳,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這個貳是二心,這里有兩解。一是對子儀有二心,一個是對厲公有二心,都通。
? ? ???如果按照下邊說的周有常刑,那可以指他對子儀有二心。作為一個臣子有弒君之罪,是應(yīng)該被殺的,這就是周有常刑。常刑就是傳統(tǒng)的法律,就是按照周人傳統(tǒng)的法律。既伏其罪矣。伏其罪,被殺就算伏其罪。他應(yīng)該被殺而被殺這叫伏罪。
? ? ???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從這個二心說,似乎是于我有二心者。也就是上面那個二,也可以理解為對厲公有二心。對我沒有二心的,我都讓他們做了上大夫,對我有二心的我殺了。
左傳導(dǎo)讀——我愿與伯父圖之
? ? ???現(xiàn)在我愿與伯父圖之。我現(xiàn)在想和你,來商量商量這個問題。商量什么呢,你對我有沒有二心。且寡人出,伯父無裏言。我流浪國外十幾年,你從來沒有給我過通風(fēng)報信。從來沒有主動和我聯(lián)系過,講一講國內(nèi)的情況,這叫無里言。
? ? ???入,又不念寡人。我回來了,做了君主了。這個念應(yīng)該是親近。我回來以后,你仍然沒有對我表示祝賀,表示親近感,和我走的不近。寡人憾焉。憾者,恨也。我們現(xiàn)在叫遺憾,我心里不舒服。這不舒服的內(nèi)涵是什么,我認為你有二心。有二心的都應(yīng)該被殺,你想想吧。這不是在和你商量嗎,和你商量商量你該不該殺。

左傳導(dǎo)讀——我先人典司宗祏
? ? ???對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先君桓公是鄭國的初封國君。先人是原繁的爺爺輩,或者老爺爺輩。典司是掌管,宗祏是宗廟神主的石室,藏宗廟神主的石室。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有毀廟制度。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 ? ???那么對諸侯而言,五廟之后的神主放哪里,祧。祧了之后呢,神主放哪里去。我想這里可以放到,有一些可以放到太廟,放到祖廟里邊。但是還有呢。君主的夫人可以進入太廟祖廟,和她丈夫一起。其他的非夫人的嬪妃,其他的那些如夫人,她們的神主放哪里去呢。
? ? ???甚至她們的兒子做了國君,但是她們的神主不能入祖廟。因為祖廟君主旁邊,只有一個夫人的神位。也就是說,有大量的神主是沒有地方放的。但是當(dāng)舉行大規(guī)模祭祀的時候,這些神主又必須放,擺出來。
? ? ???所以這就需要平時的時候,專門放神主的一個房子。有時候君主出國打仗要帶著神主,帶的是哪些神主。有可能是祧廟的神主,也就是在石室當(dāng)中,藏著的那些神主。特別是褅、袷這一類大祭。當(dāng)然褅祭和袷祭,大家有分為二的,有合為一的。都是一種非常大的祭祀活動,都是合祭。都是把歷代祖先放到一塊,吃大鍋飯。
? ? ???當(dāng)舉行這種大規(guī)模祭祀的時候,所有的神主都應(yīng)該擺出來,祭完了要收回去。所以有一個石室,專門藏不擺出來的神主。原繁從鄭國一開始的時候,他的祖先就主管這個事。也就是到他的時候,他仍然是管這個事。換句話說他是鄭國公室,管理宗族事務(wù)的一個官員。他歸宗人府,從后來的官職來說。
左傳導(dǎo)讀——莊公之子猶有八人
? ? ???他說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貳如之。他說我是一個世代的宗族官員,當(dāng)社稷有主,社稷有主也就是國家有君的時候。如果我貳其心,我和國內(nèi)的君主不一心。其何貳如之。何貳如之就是如貳之如何。貳之如何就是我是怎么樣的貳,我是如何的貳,我就是最大的貳,就是最大的貳心,對不對。國內(nèi)有君主,我和你去聯(lián)系,是不是對國內(nèi)君主有最大的二心。外其心。
? ? ? ?茍主社稷,國內(nèi)之民,其誰不為臣。這是說如果你做了君主,大家都會做你的臣民,都會聽你的。誰做君主我聽誰的。臣無二心,天之制也。也就是我當(dāng)時沒和你去聯(lián)系,是我對子儀沒有二心。我這種行為符合天理,符合天制,我沒有錯。
? ? ? ?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庸者,豈也。那些圖謀召你回來復(fù)辟的人,難道他們不是對子儀有二心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我們知道,我們看到的莊公之子,有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儀。除此四人之外,因為前面那三個被殺了,鄭厲公就是子突。也就是除你之外還有八人。也就是鄭厲公至少是十二個兒子。
? ? ? ?若皆以官爵行賂勸貳而可以濟事。這句話是說,如果他們也都像您一樣,用官職去行賄,勸國內(nèi)的大臣有二心。如果他們都可以成事的話,君將若之何,你會怎么樣。如果你的這八個兄弟,都和你一樣這樣干,你想想你的下場怎么樣。臣聞命矣。我聽到你的命令了,我懂得你的意思了,我話說完了。乃縊而死,上吊自殺。
動蕩的鄭國局勢——桓公十一年,宋人執(zhí)鄭祭仲,太子忽(昭公)奔衛(wèi)
? ? ? ?導(dǎo)讀部分仍然是以串講為主。我們先說一下鄭厲公復(fù)辟之前,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情。魯桓公十一年五月是鄭莊公去世,這個我們前面講了。太子忽即位,這是昭公。同年九月,宋人扣押祭仲,迫使其改立公子突。昭公出奔,公子突即位 是為厲公。也就是說,公子忽做君主只做了四個月。
動蕩的鄭國局勢——桓公十五年,雍糾刺殺祭仲失敗,公子突(厲公)奔蔡、割據(jù)櫟邑
? ? ? ?魯桓公十五年,鄭厲公不滿祭仲專權(quán),指使雍糾刺殺祭仲。計劃敗露,厲公擔(dān)心被殺出奔蔡國。這一段我們也講了。下面是鄭昭公,也就是公子忽又回來復(fù)位。
? ? ? ?同年秋,鄭厲公回國占據(jù)櫟邑。大家看課本230頁。秋,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230頁,最前邊。因櫟人那就是利用當(dāng)?shù)厝?,殺檀伯。這個檀伯應(yīng)該是櫟邑的大夫,或者叫邑宰。而居櫟,他在這兒從此開始了割據(jù)。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從此開始鄭國開始了二君并立。國都有一個國君,櫟邑還有一個國君。
動蕩的鄭國局勢——桓公十七年,高渠彌先下手為強,公子忽(昭公)被弒
? ? ? ?至魯桓公十七年,鄭國再次發(fā)生政變,高渠彌殺死昭公。大家看232頁。初,鄭伯將以高渠彌為卿。這時候的鄭伯是鄭莊公。昭公惡之,固諫不聽。鄭莊公想用高渠彌擔(dān)任卿職,當(dāng)時的公子忽反對,固諫。但是鄭莊公,仍然是用了高渠彌為卿。
? ? ? ?昭公立,懼其殺己也。這是指的高渠彌,因為高渠彌知道公子忽不喜歡他。但是公子忽繼承君位以后,有了權(quán)力。他怕昭公殺自己,又是一個先下手為強。辛卯,弒昭公而立公子亹。避免你殺我,我先干掉你,換一個君主。
動蕩的鄭國局勢——桓公十八年,齊襄公殺公子亹,祭仲擁立公子儀于陳
? ? ? ?明年七月,還是同一頁,就是233頁。秋,齊侯師于首止。子亹會之,高渠彌相。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為什么呢,沒有解釋。
? ? ? ?但是我們可以推論,因為公子忽,一直和齊國的關(guān)系比較好?,F(xiàn)在高渠彌殺死了昭公,換了一個君主。這時候是齊襄公,齊襄公可以以弒君為理由,殺死了高渠彌,也殺死了子亹。
動蕩的鄭國局勢——莊公十四年,傅瑕弒公子儀,公子突(厲公)復(fù)辟
? ? ? ?這時候的祭仲再次當(dāng)權(quán),擁立公子儀為君。因為公子亹和公子儀都沒有謚號,所以他們也以本名傳世。因為被殺,鄭人大概沒有給他們,舉行君主規(guī)格的葬禮。也就是說,在鄭厲公割據(jù)櫟地的時候,鄭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動亂。

左傳串講——公子突(厲公)復(fù)辟
? ? ? ?接下來是厲公復(fù)辟,厲公在櫟邑割據(jù)已經(jīng)十七年,但是他一直沒有機會回國復(fù)辟。我說發(fā)生了這么多事,為什么沒人請他回去呢。看來這個人人緣不好,對不對,應(yīng)該是這樣吧。換一個再換一個 就是輪不著他。明知道他就在櫟邑,卻沒人請他回來。他一直沒有機會,沒有機會不等于他不想。
? ? ? ?他這一次侵鄭,我想開始的時候,他并沒有回國復(fù)辟的。沒有想著利用這次侵鄭進行復(fù)辟。他沒有這個想法。但是無意當(dāng)中,逮住了一個大臣,傅瑕。找著了機會,傅瑕可以利用。我說這個傅瑕,和當(dāng)年的祭仲非常相似。
? ? ? ?在生死關(guān)頭忠君必須排在第二位,活命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答應(yīng)了厲公的條件,導(dǎo)致了子儀被殺。厲公復(fù)辟,就是這一段《左傳》。記載非常簡略,但其實應(yīng)該是一個很復(fù)雜的過程。
左傳串講——兩蛇相斗
? ? ? ?第三個小問題是,我認為是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就是二蛇相斗的問題。我說六年前發(fā)生的一個兩蛇相斗,和六年后的鄭國君主更替,其間一定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但是有人把它聯(lián)系起來了。那么二蛇相斗就變成了,鄭國君主更替的一個征兆。
? ? ? ?內(nèi)蛇就是子儀 外蛇就是公子突。內(nèi)蛇與外蛇相斗,內(nèi)蛇死。那就是公子儀被殺,厲公勝了,公子突勝了,進行復(fù)辟。兩件事情聯(lián)系起來,前者就變成了后者的征兆,似乎這兩個蛇就成為幻化的妖怪。
? ? ? ?我說特別值得討論的,就是申繻的這種觀點。申繻認為,有妖怪嗎,有。但是他同時告訴我們,妖怪不可怕。你只要不做壞事,你沒有負罪感,你沒有恐懼心理,妖怪就不會找你。但是如果你做了壞事,有一種負罪感,有強烈的恐懼心,那么就會導(dǎo)致妖怪。從這個角度說妖怪有可能存在。
左傳串講——智者之言
? ? ? ?楊伯峻先生說,申繻可能并不真正承認有妖怪。但我想說的是,申繻這一番話真正是智者之言。妖怪很可怕,但是好人不要害怕妖怪。我說讓壞人去害怕妖怪,有何不好呢。讓人們心里有一個妖怪,使他感到敬畏,讓他不敢做壞事。
? ? ? ?那么為什么我們一定要說,沒有妖怪呢。因為妖怪嚇唬嚇唬人們,讓人們少做壞事,這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說申繻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妖怪的存在和不存在。我說實在是智者之言。即使我們知道沒有妖怪,我們也承認它有,讓它去嚇唬那些想做壞事的人。
? ? ? ?我說這就是所有宗教的魅力。宗教給你提供一個,冥冥之中,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注你的上帝。老天爺或者釋迦牟尼。讓你心存敬畏 不敢做壞事,這就是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給人們以安慰,一方面讓人們心存敬畏不做壞事。我說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必要去追問,有沒有老天爺 有沒有上帝。
? ? ? ?同時也和申繻一樣,不必要追問有沒有妖怪。讓他們虛擬的存在吧,給那些渾渾噩噩的人們,提供一個敬畏。心存敬畏對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dāng)人人都無所畏懼的時候,這個社會一定會亂。而妖怪和其他宗教一樣,都可以讓人有敬畏之心。所以我說《左傳》這個小插曲,既提高了人們閱讀的興趣,也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思想的啟示。當(dāng)然這也是《左傳》,好記奇聞趣事的又一個例證。
左傳串講——祭仲與傅瑕
? ? ? ?第四是厲公復(fù)辟后的結(jié)果。厲公復(fù)辟殺的第一個人,是對他貢獻最大的人?!蹲髠鳌窙]有告訴我們,他為什么殺(傅瑕),理由是有二心。但是《左傳》也沒有告訴我們,(傅瑕)的二心表現(xiàn)在哪里。
? ? ? ?我想鄭厲公這時候,大概想到了祭仲。祭仲曾經(jīng)在宋人的脅迫下,把他扶上了君位。但是祭仲的專權(quán)又讓他受不了。最后和祭仲鬧翻了,自己也下了臺。那么(傅瑕),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祭仲呢。想一想就可怕,還是干掉他好。
? ? ? ?第二個問題是,(傅瑕)現(xiàn)在可以為了我去殺死子儀,及其他的兒子。以后會不會為了別人再殺死我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不論是,避免他再效忠別人而殺我,還是避免他以后專權(quán)讓我不高興。對這種人還是先干掉為好。于是(傅瑕)成了犧牲品。所以古人一再強調(diào)伴君如伴虎,(傅瑕)就是最好的例證。
左傳串講——對原繁的評價
? ? ? ?再一個小問題是,第五個小問題是對原繁的評價。我想原繁答復(fù)鄭厲公的,這一段文字 這一段語言,我說真正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鄭厲公的問題。同時也表達了,一般官員的普遍心態(tài)。作為一般官員,誰是君主我就忠于誰。社稷有主,只要社稷有主,不論這個主是誰,我都一定要忠心于他。這就是天理,這就是天制。至于他是怎么上臺的我管不著。
? ? ? ?他只要是君主,他只要讓我做官,我就應(yīng)該效忠于他。我說這種官員是兢兢業(yè)業(yè)做官,認認真真做事,永遠是好臣子。誰做國君就忠于誰,就聽命于誰。我說這和所有的打工者,都是一樣的。你今天為這個老板打工,你要忠于這個老板。明天老板換了,你再去忠于另外一個老板。我說這才是一般官員的普遍心態(tài)。
? ? ? ?至于那些真正的忠貞不二,就為一個君主死心效命者是少數(shù),所以往往也會成為被歌頌的對象。我說絕對的忠君者永遠是少數(shù),一般靠官職混飯吃的人,才是大多數(shù)。我說這是原繁這一段話,對我們的啟示。做官是為了生計。
左傳串講——對鄭厲公的評價
? ? ? ?最后我們簡略地評價一下鄭厲公。鄭厲公在宋人支持他,登上君位的時候,他沒有效忠于他哥哥昭公之心。他希望取代哥哥的君位,甚至答應(yīng)宋人提出的賄賂條件,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為了奪取君位,不惜殺死他的弟弟公子儀,甚至公子儀的兒子。第三件 (傅瑕)對他功勞最大,為了避免后患殺死了(傅瑕)。
? ? ? ?我說這就是我們在《左傳》中,看到的鄭厲公的形象。我說鄭厲公在對原繁說的,那一段話里面顯示的是。我做君主,凡是真正忠心于我的,我就給你高官厚祿。凡是不忠于我的 對我有二心的,我都把他殺掉。
? ? ? ?我說原繁那段話,指出了他這段話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別人也像你這樣做,你怎么辦。我說這就揭示了另外一個問題。所有的君主,都是在爭搶君位的時候,盡可能的爭奪對方勢力中,一部分人的支持,也就是鼓勵叛臣。我說當(dāng)他當(dāng)上君主的時候,他就要堅決的杜絕叛臣。因為前者鼓勵叛臣是對他有利,后者杜絕叛臣也是對他有利,一切從對我有利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是鄭厲公這一類人的,普遍思維模式。
? ? ? ?至于所謂各種標(biāo)簽高大上的宣傳,都是沒有意義的。我說雖然他是一個悖論,一方面要求別人背叛原來的主子,另一方面,又要求我的臣子不能背叛,這應(yīng)該是一個悖論。但是這種悖論,我說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在重演。在所有的君主制時代都在重演,一代一代的延續(xù)。我說不論是兄弟爭位是這樣,改朝換代也是這樣。
? ? ? ?通過鄭厲公殺原繁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沒有胸懷。齊桓公曾經(jīng)用了,射中他帶鉤的管仲為相。晉文公聽從了,曾經(jīng)割斷他袖子的寺人披的建議,逃過一劫。我說所以他們是偉人,能夠?qū)捜菔莻ト恕`崊柟《请u腸,是小人。
? ? ? ?好,時間還有一段。所以咱在,下一課講不多了。關(guān)于這一部分,我重點想講的是算卦,所以算卦的內(nèi)容留到下一節(jié)去講。

? ? ? ?以上便是山東大學(xué)晁岳佩老師《左傳導(dǎo)讀》第四章第第五節(jié)鄭厲公復(fù)辟部分的文字版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所幫助的話,點個贊吧,十分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