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記》雜談:困囚五行山
作者為虎撲?DionGlover
本篇雜談創(chuàng)作于2013年7月10日——7月17日

前一篇雜談中有很多朋友建議筆者建一個歷史劇愛好者的QQ群,筆者不大懂這方面的東西,所以委托第一勇士幫忙,把群建起來了,號碼是327943206,歡迎大家入群…

予文增刪數(shù)次,皆由陳光蕊而起…
在寫作《大圣鬧天宮》之前,筆者就對《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兩集雜談的撰寫難度有了充分的估計,收集資料遂由此開始,但時過一周,文章依舊是改了再寫,寫了再改,中間磕磕絆絆,十分不順;若論其緣由,一是我希望盡可能的把所知的西游知識和民間考證分享給大家,二是楊導(dǎo)拍攝的這兩集實在是簡簡單單,清湯寡水,略去了太多根源性內(nèi)容,直接造成其邏輯不通,故事不整之惡果…尤其是《囚困五行山》一集,49分鐘的成片長度,跨越七回的內(nèi)容,但開啟取經(jīng)旅途之緣由,以及求取真經(jīng)之目的都一筆帶過,語焉不詳…在筆者看來,這一集的改編是相當草率的…
有些朋友對筆者要求本劇過甚頗有微詞,筆者亦能理解一二,畢竟面對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第一神劇,我一個外行硬充內(nèi)行拿來針砭對錯是有些自不量力的,但正因為是經(jīng)典,正因為是神劇,所以更需要有真心喜愛本劇和小說的觀眾刨其內(nèi)里,直言優(yōu)劣,誠所謂愛之深,責(zé)之切也…
而且我對楊潔導(dǎo)演還是很佩服的,她在中國電視劇界的地位僅次于王扶林…是菩提祖師類的人物…而今的神話劇,多多少少都踩在央視西游記鋪過的路上…中國內(nèi)地第一部電視連續(xù)劇是王扶林的《敵營十八年》,而第一部神話電視連續(xù)劇正是《西游記》…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1.《困囚五行山》一集,因本劇舍棄了“袁守誠算命,太宗游地府”的故事,所以雖然跨越了七回的內(nèi)容,但成片中只囊括四回的情節(jié),這一集的前半部分大體演繹了小說中自第七回至第九回的內(nèi)容,而后半部分則再現(xiàn)了第十二回到十三回的某段故事…單從尊重原著的標準看,這一集確實不合格…

2.蟠桃會和安天會的來賓中,鎮(zhèn)元子和太乙天尊都在列,但此二人獨妖猴鬧天宮時不見蹤影;其與天庭之關(guān)系基本可以概括為:“吃喝應(yīng)讓我,有難爾等扛…”

3.三界至尊,佛道兩教之陛下乃是玉帝…但作者塑造的玉帝卻是個真真正正的儒者,這也暗合小說中某些回目影射的儒釋道三教合流之本意…其實這個道理,跳出小說來解釋歷朝歷代之官家信仰亦說得通,天朝稱尊者,信佛或信道,皆以儒教御之…

4.?《鬧天宮》的這身大圣裝,頗得劇組喜愛,六小齡童穿著他一直拍完了續(xù)集…


5.本劇并未如實呈現(xiàn)玉帝與如來的君臣關(guān)系,倒是由于故事安排的比較緊湊,莫名其妙的顯出了玉帝福致心靈的一面,“剛喊佛祖,如來便至…”從整部劇集來看,因為獅駝國,通天河等等佛家犯事的故事多半沒拍,而且烏雞國因果報應(yīng)的故事架構(gòu)被編劇刪的一干二凈,除了最后一集《波升極樂天》中阿難迦葉的索賄戲份得到保留外,佛家比起劇中的道家顯得格外干凈…乍看上去本劇是有一些尊佛貶道思想的,其實也不算大錯,因為作者本來就是本著對佛道兩家各打五十大板的想法來創(chuàng)作小說的,只不過拍電視劇的時候,楊導(dǎo)把佛家的五十大板改成了三十皮鞭,所以顯得道家骯臟…尊佛貶道雖然并非西游的真正敘事意圖,但卻是西游思想層面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有本劇的珠玉在前,所以后來被各種版本的《西游記》照單全收,包括二十一世紀的張版和浙版…

6.如來定心猿這出戲,有幸觀看過日本NTV版《西游記》的觀眾一定能找出其中的模仿痕跡…82年上半年,楊導(dǎo)搜集到了包括NTV版,香港邵氏版以及臺灣版在內(nèi)所有的《西游記》開始學(xué)習(xí)…將如來做大,將悟空變小的畫面感就是參考日本人遠近結(jié)合的拍攝方法…不過這樣一來,和悟空同等身高的玉帝也隨之渺小了許多…關(guān)于這一點,60年代萬氏兄弟的《大鬧天宮》以及后來的張版處理的都比較好,玉帝和如來都是萬丈金身,這樣才能顯出悟空之渺小以及自不量力…



7.扮演如來的朱龍廣老爺子是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八一廠演員,60年代的一部軍旅教學(xué)電影《地道戰(zhàn)》讓他聲名鵲起…時至今日,提起民兵隊長高傳寶,很多觀眾依舊能夠?qū)μ柸胱钤缤扑]他入組的是造型設(shè)計王希鐘老師,王老師認為他方面闊口,濃眉大眼,是佛祖的第一人選,但是楊導(dǎo)剛開始卻覺得民兵隊長距離如來佛祖的形象太遙遠,猶豫之際,王老師主動給朱老爺子化妝,造型一出來,瞬間震驚了整個劇組,因為這和漢傳佛教中的佛祖形象實在是太相像了,最終高傳寶入組,陪伴劇組走完了這接近20年的拍攝歷程…如來佛祖當年的第一次出場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開口說話時,我在心中默念:“天兵天將們注意,你們要各自為戰(zhàn),打一槍換一個地…”


對于扮演如來的朱龍廣是一次在北影廠拍戲,卸妝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跟他說,“給你個戲,你演不演?”聽了這話,朱龍廣想,演員嘛,有戲當然演了。結(jié)果一聽是《西游記》,聽完之后就樂了。他說:“《西游記》里沒有我的角色?!碑敃r朱龍廣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他自己在心里合計著,“唐僧不可能讓我演啊,我太老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都不行,幾個角色都是需要又打又蹦的,我不合適?!敝筠D(zhuǎn)念又一想,“難道讓我演妖魔鬼怪?”想到這里,他大聲說,“演妖魔鬼怪這不行,我不干,我不演這個?!敝忑垙V剛說完,對方又說,“不演妖魔鬼怪。”這一下他更糊涂了,“給你個神仙演不演?”朱龍廣蒙了,“神仙?我也沒見過神仙,不會演啊?!眲〗M的人說,“你照著其他演神仙的演員做就行了?!本瓦@樣,朱龍廣成了《西游記》里的如來佛。
8.“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一句話成為很多人臆測《西游記》為明朝禁書的主要依據(jù),其實這種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西游記》的原型《西游記評話》成型于元末明初,原書之內(nèi)容如今在國內(nèi)已多不可查,但有一部分的刻本卻流入了當時尊天朝為正朔的李氏朝鮮手中,《樸通判彥解》這本朝鮮當時的語文教科書就曾經(jīng)提及過車遲國的故事,根據(jù)此書中對《西游記》的回目解讀,可以看出鬧天宮在當時已經(jīng)進入了整書的架構(gòu)之中,況且據(jù)永樂大典殘本中的記載,涇河斬龍的故事也位列其中,諸多跡象表明,西游記的諸般故事在明初就已經(jīng)開始在社會上大規(guī)模的流傳,并不存在官府封禁的說法…乃至于萬歷二十年左右,如今所有《西游記》小說的母版——《金陵新刻官板西游記》成功印刷,由官版以及新刻兩字,即可推斷萬歷之前的隆慶或者嘉靖年間,既有舊版發(fā)行,所以終明一代,禁書《西游記》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9.佛祖闡述玉帝之修煉過程,因晦澀難懂被楊導(dǎo)刪減,從照顧普通觀眾的角度講,這樣的修改無可非議,但如果站在尊重小說的出發(fā)點上,為了表現(xiàn)心猿的不自量力,則應(yīng)該加上這段說辭:“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shù),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10.如來解斗之語禪機頗深,“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乍看上去似是給天宮勸架,實際上是在為猴王出頭;誠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那妖猴已被三十六雷將圍在當中,一旦被擒,則性命休矣…佛祖慈悲之心可以通過他的一系列言行得到體現(xiàn)…
11.有些讀者喜歡探究“本來面目”這個詞,由此甚至可以將如來延伸為悟空的授業(yè)恩師;筆者認為大可不必:妖猴的本來面目便是心火下沉,已和元神的悟空,更深層次的說,本來面目也可代指“人之初,性本善”的寓意…
12.小說中如來曾經(jīng)明言,若能翻出右手,便算悟空贏,可見佛祖不是左撇子…本劇之如來則伸出了左手…(版主注:電視劇沒錯,是右手,這里是作者看花眼了…)

13.佛祖之手大小似荷葉一般,不足一尺,此正是那心房所在…本劇因為將如來的身形增大了許多,所以其迷惑心猿的效果較原著而言大為降低…
14.佛祖的聲音觀眾朋友們應(yīng)該不會陌生,86版西游記里佛祖的配音是劇中飾演李天王的著名郎誦家王玉立,劉潤成是98年續(xù)集里的配音,筆者已在94三國雜談中對他做過相應(yīng)的介紹,除了佛祖之外,他塑造的關(guān)二爺也是無敵的存在…

?15.每次看到肉柱留名這個段落,筆者都會感慨萬分…佛祖是智慧的化身,他把心之思維固性看得十分通透,當你覺得已經(jīng)到達極限的時候,其實成功就在界限外一步之遙的地方…而心猿正是未曾參透這點,才乖乖的落入了他的圈套…

16.戴英祿有個小加戲很有意思:那悟空以為已到了天盡頭,而五根肉柱即是天柱,他天真的言道:“不好,這五根天柱不結(jié)實,萬一塌下來砸了我的頭就不妙了?!焙镒哟逅滋煺娴孽r活形象躍然而出,令人忍俊不禁…?

17.這猴王于右手拇指處給如來留了個大大的記號,當真是個臊精猴子…而佛祖的左手亦不不能脫厄,后來被蝎子精蟄疼了中指…(版主注,本劇里悟空是在寫字的中指下撒尿,原著是大拇指)

18.如來對悟空“尿精猴子”的評價因用詞粗俗被劇組刪掉了,但這一段故事基本上復(fù)制了小說,值得贊賞…
19.悟空被如來一掌拍出了西天門,這個方向暗合心猿之后的成佛軌跡…

20.安天盛會與心猿被壓的鏡頭穿插在了一起,寓意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無時無刻不伴隨著被壓迫者的辛酸苦楚,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在八零年代十分典型,它代表了劇組痛恨官僚主義,同情勞苦大眾的無產(chǎn)階級關(guān)懷…雖然這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背道而馳…



(赤腳大仙的這個表情十分給力,強烈推薦給會做gif的朋友們)

21.小說中,如來只帶了阿難伽葉兩位尊者前來降伏心猿,至于教中的諸位菩薩,則依舊在留守靈山…本劇因演員不夠,而且經(jīng)費有限;所以把幾大菩薩也請來赴會,直接搞成了大聯(lián)歡…?

22.表演《天宮舞曲》的仙女們都來自北京舞蹈學(xué)院民族舞??瓢?,其中的一位在90年代曾經(jīng)橫跨影視主持三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演員,她叫馬羚,那年17歲…(下圖左二)


23.化妝師崔潔疏忽了,竟然忘了給佛祖補妝…

24.作者借阿難伽葉尊者之口道出了對悟空大鬧天宮的客觀評價:“惡貫滿盈”四個字卻是十分貼切…
25.五行山之外景取自云南石林,而內(nèi)景的戲份依舊在軍藝禮堂拍攝…

26.唵、嘛、呢、叭、咪、吽乃六字大明咒,象征一切菩薩的慈悲與加持…若減少音節(jié),則可將其誤讀為:“俺把你哄了。”(筆者玩笑,切勿當真)

27.如來命山神土地以銅汁鐵丸補心猿內(nèi)火的設(shè)定被楊導(dǎo)舍去,悟空由此成了無人管無人問的老猴子…雪花飄來,更顯悲涼…

28.《被貶五行山》是本集86年首播時的插曲,意在表現(xiàn)被壓五行山時悟空向往自由的心境…后來楊導(dǎo)認為歌詞的格局太小,柔美有余而氣勢不足;所以請閻肅在86年重新填詞,88年二次播映時成功替換了第一首歌,不過因為第一版母帶無法修復(fù),所以“他多想是顆小草”的歌詞字幕依舊伴隨著《五百年滄海桑田》的歌聲出現(xiàn),留下了一個小小的bug,這個字幕問題一直到94年花信出版社代理發(fā)行VCD時才正式解決…(《被貶五行山》又名《他多想是棵小草》,B站買的是老版本,所以還是這首歌沒改過來)
《被貶五行山》
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丁小青他多想是顆小草,染綠那荒郊野外;他多想是只飛雁,闖翻那滔滔云海。
哪怕是烈火焚燒,哪怕是雷轟電閃,也落個逍遙自在,也落個歡欣爽快。
蹉跎了歲月,傷透了情懷,為什么,為什么,偏有這樣的安排?

《五百年桑田滄?!?br>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郁鈞劍
五百年桑田滄海,頑石也長滿青苔;只一顆心兒未死,向往著逍遙自在。
哪怕是野火焚燒,哪怕是冰雪覆蓋,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
蹉跎了歲月,激蕩著情懷,為什么,為什么,偏有這樣的安排?

29.第八回《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在全書中的地位至關(guān)重要,可算是呈鬧天宮之根,啟取經(jīng)路之緣;取經(jīng)并不單純是玄奘的個人意圖,而是佛祖之要求,而如來因何要把經(jīng)書傳往南澹部洲,則是因其貪淫樂禍,多殺多爭,可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關(guān)于唐僧取經(jīng)之緣由,作者著墨甚多,共有五回:先有“我佛造經(jīng)”,明確了經(jīng)書之供給來源;而后面幾回中唐王因種種的離奇遭遇,而生出了超渡死者,修習(xí)善道的心理,則表明了取經(jīng)之需求…這是一種邏輯縝密且淺顯易懂的供求關(guān)系,因此,略過“如來造經(jīng)”的段落堪稱本劇前十一集中的第一大敗筆…

30.本回中,取經(jīng)三徒悉數(shù)登場,此乃作者慣用的千里伏線之法,汪象旭對此十分推崇,稱其比水滸中群豪亂入的登場方式要技高一籌,筆者亦有同感;但是很多看官一定更留意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師兄弟的排名順序,小說中,觀音先到流沙河界收沙悟凈,而后經(jīng)福陵山點化豬剛鬣,最后才是五行山探看大圣;如此說來,該是那沙僧當大師兄了???其實不然,此三人雖經(jīng)觀音勸化,但其真正的師傅只有取經(jīng)人唐僧,所以師兄弟的排位并不以點化順序為準,而是以老和尚收徒的順序為綱…本劇中,楊導(dǎo)和戴英祿為了突出大圣第一主角的地位,所以略去了豬沙二人的點化過程,這樣的改編無可厚非,且為劇情又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31.原著里有個小細節(jié)很有意思:觀音菩薩在訓(xùn)誡悟空之前并不知道他的法號,五百年前她對悟空的稱謂也僅限于那姓孫的妖猴…目前出現(xiàn)的所有《西游記》影視版本中,都忽略了這個細節(jié),鬧天宮時觀音已大搖大擺的直呼“悟空”…
32.“悟空”這個法名,雖是由須菩提祖師所取,竟然也是悟字排行,且“空能凈”三字和在一起禪意盎然…這一點也成為后世很多西迷懷疑悟空師傅即如來佛祖的另一有利論據(jù)…
33.三徒之名若拆開來解,別有一番趣味:孫為子系,即是兒男,兒男降世,心境空靈,謂之悟空;豬又可諧音為“諸”,便有諸般各種之意,既然悟性空靈,即可諸事皆能,遂有悟能…而“沙悟凈”三字則最痛快酣暢,若欲修身,即需秉性加持,去除一切悲喜,潛心向佛,所以此名之真意為“殺務(wù)凈”…
34.八十年代的影視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都有一種很特殊的浪漫主義情懷;小說中陳老兒雖然小時候見過悟空,但干的多是些在他臉上扒柴挑菜的勾當;楊導(dǎo)將其改為喂桃,可說是恰當?shù)搅藰O點,故事情節(jié)較之原著更加的妙趣橫生…

35.喜歡左大玢老師的朋友可要睜大眼睛了,點化悟空時她的扮相堪稱觀音在世;王崇秋的拍攝距離很合適,他讓左老師站在石林的一處小山石上,隱然間有種菩薩飄然而至的感覺,化妝組崔潔老師也算是扳回一城(見本集23條),觀音的妝容清麗亮眼,左大玢瞬間年輕了二十歲,這組鏡頭也滿足了小說讀者對菩薩的所有想象…


36.為了尋找能夠讓悟空探出頭的石洞,劇組踏遍千山;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李成儒在云南石林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身材瘦削的他一下子就把上半身塞進了洞里,既然瘦瘦高高的小李能夠塞得進去,容納更瘦更矮的六小齡童更是沒有問題…

37.觀音化身的扮演者郭家慶老師前些日子剛剛?cè)ナ馈鲜侨怂嚨慕鹋婆浣?,也算是本劇的班底演員,第八集《坎途逢三難》中,他還出演了吹跑悟空的黃風(fēng)怪…郭老師在94三國的第一部《群雄逐鹿》也客串了三個角色,關(guān)于這些,筆者在三國雜談里已有過介紹…


38.江流兒的故事在本集中所占篇幅不小,由此可以看出劇組對我國戲曲文化的深厚研究…這個故事的原型起源于唐天寶年間,江流兒本姓崔;在南宋中期成為南戲的一種,元朝的時候,開始繁衍出各式各樣的版本,這個戲如果在洪州演,那主角就是洪州人,如果在泉州演,那他就是泉州生,總之到元末明初的時候,已經(jīng)是“還珠格格”般的存在…《西游記》的作者大約是淮安附近的文人,按照澹漪子汪象旭的推測,原著的作者應(yīng)該是個南戲票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除了清代老汪的《西游證道書》之外,此故事不見于任何明代的版本,就連小說的母版世德堂本中也無有蹤跡,但是澹漪子認為它是有來源的,其存在于《大略堂本西游記》中,他甚至認為世德堂本繼承自大略堂本…可惜的是,時至今日,所謂的大略堂本《西游釋厄傳》依舊渺無蹤影,所以后來的很多西迷喜歡抨擊老汪,說這段故事雖然號稱有依有據(jù),但實際上卻是他的私貨,和小說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后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在五十年代出版發(fā)行了建國后的第一版《西游記》,這個版本將《陳光蕊赴任逢災(zāi) 江流兒復(fù)仇保本》和《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翻天條》并列為第九回,但在題目后面分別標注了清版和明版的字樣…近些年來,西學(xué)專家蔡李鷹認為應(yīng)該把這個故事算入小說中,因為在后面的取經(jīng)途中,無論是唐僧還是悟空,都曾吐露過江流兒的事跡…更有很多朋友論證說這個故事肯定在小說之內(nèi),因為最后統(tǒng)計八十一難的時候,滿月拋江等難皆在小說之中;關(guān)于這點,西學(xué)界也是爭論不休,因為目前大眾公認的母版世德堂版中,第七十六回至八十回,九十一回至一百回的內(nèi)容是缺失的,有很多人更是懷疑最后十回是李卓吾偽作,所以滿月拋江事跡的真?zhèn)我嗍怯写倘丁虼耍?0年代再版的人文版《西游記》中,這個故事已被算作附錄,不進入小說的正文…其實明眼人可以看出,在本劇中,主要人物塑造是第一位的,情節(jié)和邏輯有時候會為主角讓路,江流兒這個故事,對于完整塑造唐僧的形象大有裨益,這一點和楊導(dǎo)的拍攝取向相符,占據(jù)大量篇幅亦不難理解…

39.袁守誠算命——龍王犯天條——魏征斬龍——龍王索命——太宗游地府…這一串故事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小說的亮點,況且“魏征斬龍”最早就見于永樂大典中,是《西游記評話》的始祖故事…鑒于封建迷信因果報應(yīng)等等諸多顧忌,這些情節(jié)屢屢被影視作品舍棄實在是相當可惜…98年楊導(dǎo)拍攝的續(xù)集中,雖然在《情斷黑水河》(每次看見這個題目我就有砸電視的沖動?。。。├锎隽嗽卣\算命的故事,但因為怕這怕那,語焉不詳,顯得尤其突兀,效果并不好…后來張版《西游記》也試圖強塞“太宗游地府”,最終被廣大爺察覺,徹底刪除,令人十分遺憾…筆者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如來造經(jīng)”是供的過程,而“唐王怕死”則是求的原因;如果不能完整的呈現(xiàn)這種供求關(guān)系,那么取經(jīng)緣由和觀音傳旨這個段落,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我有的時候真參不透那些影視專家的想法,僅憑著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的愿望,唐王就能和江流兒結(jié)為兄弟,并將取經(jīng)重任交給他???況且隴西李氏本身就是崇道的家族,李世民憑什么無緣無故的信佛???難道說明“太宗怕死”就是對他的丑化嗎???筆者曾經(jīng)設(shè)想過太宗游地府的改編方法,我認為如果掌握好尺度,完全可以在兼顧專家意見的前提下,讓本劇拍的更符合原著,可以把這場戲設(shè)計成一場夢境,即便龍王不索命,隋末唐初死于李世民刀下的群豪也會索他的命,以此來讓他的良心發(fā)現(xiàn),從而開始由道入佛的點化…


40.烏雞國的賊宦官李建成冒充酒保,五行山下被壓的孫大圣則客串聽眾,怪不得師傅的故事你老孫講的頭頭是道呢;劇組的每個演員都是萬金油…


41.那嬰孩順勢漂流,被金山寺的法明長老撿得…話說金山寺的主持是法明的師兄,名叫法海,寺旁還有座雷峰塔…金山寺是南北雜劇中最常見的寺廟名稱,其地位類似于如今的“悅來客?!薄芍^是——金山寺里故事多,江流白蛇盡傳說…

42.酒保很有說書的天賦,講的是唾沫亂飛,繪聲繪色;可惜他文化程度不高…狀元便是狀元,哪有頭名次名之分???
43.小唐僧王磊的入組原因是因為他跟第一任老和尚汪粵長得比較像…可惜拍到“江流兒復(fù)仇”時,汪粵已經(jīng)離組…另一位小唐僧蔡遠航更是鼎鼎有名的童星,如今已轉(zhuǎn)行當制片人…


44.化生寺的外景取自寧波天童寺,始建于西晉西晉永康元年…這座寺院號稱華夏禪宗五寺之首…

45.陳光蕊遇害,滿月拋江的戲份拍攝于84年深秋,取景地在云南喜州;黃梅戲皇后馬蘭是楊導(dǎo)最早敲定的演員之一,但拍攝進行的卻并不順利,當時她的單位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正在拍一場大戲,馬蘭走不開,眼看出演殷小姐的事情就要泡湯,楊導(dǎo)當機立斷,專門買好了往返的飛機票,讓助理王小穎星夜兼程去安徽接她,結(jié)果劇組一天之內(nèi)就完成了殷小姐部分的拍攝計劃…馬蘭也順利的返回了劇團,1987年的《西游齊天樂》晚會上,她如約而至,參與了《西游人物賀新春》的聯(lián)唱節(jié)目…


46.殷開山的官位一直很模糊,《江流兒復(fù)仇保本》這一回里他是丞相,后面又被玄奘稱作大將…這個故事不但在版本問題上矛盾重重,情節(jié)上更是不值得推敲,神勇威武的江流兒貞觀十三年降世,不滿一歲便代唐王取經(jīng)…諸如此類的漏洞,竟然被澹漪子汪象旭詡為西天取經(jīng)之來脈,也難怪他主推的《西游證道書》遭人非議…
47.楊導(dǎo)本來打算在西安拍攝唐宮的戲份,可惜找來找去,卻尋不到符合要求的宮殿;所以最終只能選在六小齡童故鄉(xiāng)紹興的禹王殿拍攝…太宗張志明也是悟空的老鄉(xiāng),他來自浙江省越劇團…


48.劇組對江流兒的故事十分喜愛,但拍的卻還是不盡如人意,《證道書》中,放生金尾鯉魚的人是玄奘的生父陳光蕊…而這條鯉魚本是洪江口龍王,陳做了好事,所以能夠落水不死,定顏有術(shù),為后面合家團圓做好了鋪墊…楊導(dǎo)舍棄了小說中所有的因果報應(yīng),將這個故事中的重要鏈條剝離了出來,僅僅作為一種體現(xiàn)江流兒佛心的表像呈現(xiàn),實在不妥…

49.觀音推銷錦斕袈裟時,曾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zāi)?!敝T位看官可要著眼了,百回本小說中,為唐僧免除大鵬吞噬之災(zāi)的可是袈裟???分明是如來佛祖和錦香亭里的鐵柜子…佛家不打誑語,菩薩是不可能騙老和尚的,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前后不一致的情況呢??其原因就著落在偽作之上,筆者在第38條里曾經(jīng)說過,世德堂本的七十六回至八十回缺失,百回本小說中,第七十六回正好是二魔大戰(zhàn)八戒的故事,之后大鵬如何設(shè)計,袈裟如何免災(zāi)必是小說作者要提及的,因為他酷愛千里伏線…版本既然缺失,書商必然要自行續(xù)寫故事,所以就出現(xiàn)了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此類問題后面還會出現(xiàn)很多,筆者會一條一條的擇出來,供看官們討論…

50.這劉洪果真沒有死透,他越獄出逃,在八戒的營救下化身為朝中大將…

51.太宗在清西陵為法師送行,預(yù)示著西天取經(jīng)就是一場有死無生的旅程…“只在三年,徑回上國”…老和尚說的當真輕松…未曾想一走就是十四年…歸來之際脫胎換骨,已經(jīng)是死過一回了…

52.永定門外,盧溝橋頭,圣僧上路,盼早日取得真經(jīng),超渡我抗戰(zhàn)捐軀的民族英靈?。。?/p>
53.既然是當朝陛下之御弟,怎會連挑擔(dān)牽馬的從人也無有…小說中,唐僧是帶著兩個凡人徒弟上路的,可憐行至河州衛(wèi),嗚呼哀哉不得回…楊導(dǎo)為了塑造老和尚堅定果敢的人物形象,毅然決然的讓他獨自上路,還配上了這首詞頭韻腳三分悲的《走啊走》…實話說,筆者感覺這首歌的曲調(diào)太低,有些沉悶;初播時竟然挑選了東方歌舞團的女高音李靜嫻演唱,結(jié)果不甚理想;后來換成了男中音周立夫,但是觀眾依舊可以感受到歌者低音區(qū)的勉強…
《走啊走》
詞:閻肅 曲:許鏡清?唱:李靜嫻-周立夫走啊走,走啊走,依依別離家鄉(xiāng)柳;走啊走,走啊走,依依別離家鄉(xiāng)柳。
披星戴月食風(fēng)飲露,苦海無邊甘承受,人生貴在有追求,哪怕腳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54.根據(jù)小說中對九環(huán)錫杖“九節(jié)仙藤永駐顏”的描述,可以推斷此錫杖的杖柄并非金屬,但本劇中錫杖的造型全部照搬自京戲…是把明晃晃金燦燦的禪杖…

55.老和尚騎馬奔騰的畫面拍的很美,但是楊導(dǎo)顯然忘了點什么…四片黃藤篾,長短八條繩的行李箱子哪里去了???取來了經(jīng)文拿什么裝呢???莫非雷音寺提供打包服務(wù)???


56.從長安到兩界山,老和尚三次遇虎,寅將軍是第一支,不過本劇則把三次精簡成了兩次…在所有版本的《西游記》電視劇中,河州衛(wèi)三怪永遠是淡定虛無的透明妖精…

伴隨著老和尚的驚恐,本集雜談之初稿筆者已經(jīng)更新完畢,下一集《猴王保唐僧》的雜談中,筆者將會淺析河州衛(wèi)三怪和獅駝嶺三魔的關(guān)系,以及大肆批駁楊導(dǎo)給小白龍安排的狗血劇情,敬請看官們作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