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yī)生劉惠梅:關于精神分裂的?5大誤區(qū),你中了幾條?

劉惠梅個人簡介
1975年畢業(yè)于沈陽醫(yī)學院,曾就職于沈陽市鐵西區(qū)神經精神病醫(yī)院。從事精神心理疾病診療與科研工作40余年,分別擔任過住院醫(yī)師、主治醫(yī)師、病房科主任、門診科主任,因工作突出,1991年被沈陽市衛(wèi)生局授予沈陽市優(yōu)秀精神科醫(yī)生稱謂。
不斷地探索新的治療思路與方法,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贊揚和信賴,曾在國家級雜志上發(fā)表了多篇論文,多次應邀前往國內外三甲醫(yī)院進行學術交流與醫(yī)學研究,在國內精神疾病治療領域享有盛名。
擅長領域
擅長物理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因人而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精通于將新技術、新藥物、新設備科學地用于臨床,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贊揚和信賴。
在臨床和科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對失眠、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神經官能癥、青少年困惑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精神康復訓練有獨到的見解。
精神分裂癥是由一組癥狀群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征,本質上精神分裂癥是多因素的疾病,同時目前對其病因的認識尚不很明確,但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和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因素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識。無論是易感素質還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不同患者其發(fā)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較為重要。
精神分裂癥的起因沒有一個定性,每個患者的起因可能都不一樣,更別說前兆疾病的信號。也正是這樣一種原因,使得很多時候人們對于精神分裂癥存在著不小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精神分裂癥患者會產生多重人格
在很多人眼中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之間貌似是劃等號的,但其實這兩種屬于同類不同種。?兩者都會產生幻聽的情況,但是,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聽到的聲音來源于內部,自己腦海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而精神分裂患者會認為那是天外之音,別人發(fā)出來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能認識到所有這些只是幻覺,往往會自己壓制住這種聲音,而精神分裂患者則認為那些聲音是真實的,盡管實際上他們并不存在。
誤區(qū)二:只有精神分裂癥患者聽到聲音

對于幻聽,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一類比較嚴重的疾病癥狀,但其實對于很多正常人來說,在某些特定的階段可能也會產生幻聽。比如,壓力非常大,心情煩躁頭腦昏沉的時候……
同時,對于幻聽這類癥狀,不僅僅是只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對于前面所說的多重人格障礙也會產生幻聽的情況。所以,對于幻聽不能單純的認為,只有精神分裂癥才能聽到。
誤區(qū)三:得了精神分裂癥是一輩子的事情

其實對于精神類疾病來說,很多人都會怕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其中更是以精神分裂癥這類疾病尤其明顯。
但其實拋開非常嚴重的精神分裂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來說,對于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接受到正規(guī)治療后,是能夠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去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對于精神分裂癥目前的公論認為:1/3能治愈、1/3無明顯改善、1/3發(fā)展為慢性殘疾。
誤區(qū)四: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很快

其實恰恰相反,在精神分裂癥的前期,可能包括患者在內可能都不會察覺到這類疾病的癥狀。 可能一開始所表現出來的表癥就是,在工作、學習中出現一些壓力,會遇到精神不集中等情況,但其實這些在一般人看來就是一些“正?!爆F象。
而對于不少患者來說,當實際的精神分裂癥癥狀開始惡化時,受影響的人可能會開始幻聽癥狀,這也意味著是治療該病的較佳階段。
誤區(qū)五: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天賦”

在不少影視劇中,我們會經常看到某些“精分”所展現出來的天才行為,但其實這種伴隨有夸張藝術的劇情,在很大程度上都誤導普通人對于精神分裂癥的認知。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確會有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思維方式之間確實存在相似之處。在丘腦,很少有多巴胺受體會降低信號的過濾水平。這些受體的存在被認為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力。
但精神分裂癥,終究是種病,不治,后果嚴重性誰也無法預測。
唐運林教授表示:患者只有正確地了解精神分裂癥,才會在日常中避免這些錯誤認知。在對這種疾病進行治療時,一定要積極了解自己的患病類型,以便能夠做到對癥治療,保障治療效果,加快康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