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能掌握的漢字分析方法

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合體字由各部件組成),筆畫長短不一、形態(tài)萬千,但一個字又是一個有機(jī)的整體,筆畫之間、部件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這些筆畫之間,最重要的關(guān)系是什么呢?
我認(rèn)為,最重要的是主次關(guān)系。
咱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三,由三個橫組成,其中下橫最長。由于下橫長,上橫中橫短,三字構(gòu)成梯形,給人感覺非常穩(wěn)。下橫在這個字里起支撐作用,也最重要,在書法里,稱為“主筆”。

再如大,也是三個筆畫,撇捺長,橫短,字形是三角形。捺最長最突出,起支撐作用,可視為主筆。

只有一種筆畫的字,主次關(guān)系最清楚,如三。筆畫越多,主次關(guān)系越不分明:加上撇捺,難度升級,如大;再加上豎,孩子們就開始分不清了。
咱們看一下木字。

木字,橫豎撇捺都有,到底誰最重要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們把“木”看作一個人,豎像人的軀干及腿,支撐起整個字。撇捺呢,就像人的胳膊,分列兩邊。而橫像人的肩膀。所以,最重要的是豎,豎起支撐作用,應(yīng)視為主筆。撇捺其次,橫再其次(豎最長,撇捺稍短,橫最短)。
再看下米字。

咱們按重要程度來標(biāo)記各筆畫:
(1為最重要)

豎,支撐起整個字(縱向),最長最突出,所以排1;
撇捺,支撐起字的橫向(最寬),排其次,捺排2,撇排3;
(撇捺同時出現(xiàn)時,一般捺為主)
橫,沒有撇捺寬,所以排第4。
這個字既有橫豎又有撇捺,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就有些殺傷力了,我們來看一下一般小朋友是怎么寫的。


他們往往會把橫寫長,撇捺和豎差不多齊/低。
也就是說,孩子們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主次關(guān)系。
這并非個案,是普遍現(xiàn)象。
那怎么讓孩子明白筆畫之間的主次關(guān)系呢?怎么來分析一個字呢?
我提出“人形理論”,就是把一個字看做一個人,就像前面分析過的“木”字。字和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處。字有筆畫,人有四肢;字有不同形態(tài),人有不同姿勢,只要擺布合理,都很穩(wěn)、都好看。
人形理論的好處是,比較直觀,便于孩子想象、理解。
人形理論,還有一個好處是,教孩子從縱向、橫向兩個角度,來觀察、分析一個字,對復(fù)雜的字更加有效。
(縱向:腿,橫向:胳膊,人因四肢不同動作,形成不同姿勢)
以上為個人觀點(diǎn),歡迎各位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