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地圖龜簡介
中文名稱:巴氏地圖龜
拉丁名稱:Graptemys barbouri
英語名稱:Barbour’s Map Turtle/ Barbour’s Sawback Turtle
別稱:蒙面地圖龜、巴氏鋸齒脊龜
原產(chǎn)地:美國阿拉巴馬州東南部、佐治亞州西南部以及佛羅里達州西北部的阿帕拉契科拉河流域。


形態(tài)特征:背甲橄欖色至棕色,呈圓頂狀,甲盾上分布有黑邊包裹著的橙色或黃色紋路,中央有一道黑色的突起硬嵴,后緣呈鋸齒狀。腹甲淺黃色,甲縫處有黑色線條。皮膚為黑褐色,身上有黃色條紋。頭部紋飾較為特別,頭頂兩側(cè)分別有一對延伸至眼睛下方且弧度多變的黃色斑塊,嘴下有一條黃色條紋。四肢黑褐色,指、趾間具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長短適中。


生活習性:巴氏地圖龜是曲頸龜亞目、澤龜科(水龜科)、地圖龜屬下的一種水棲龜。它們主要生活在水流湍急,底部有石灰石和砂礫的河流、湖泊中,這類龜水棲性較強,除了筑巢產(chǎn)卵外,很少上岸。在巴氏地圖龜?shù)脑h(huán)境中,往往有許多浮木、樹枝以及巖石,它們非常喜歡攀爬在這些樹干或巖石上,以此來享受日光浴,一旦受到驚擾它們便會迅速跳入水中。作為雜食性龜類,它們主要以魚蝦、昆蟲、軟體動物以及甲殼類動物為食。巴氏地圖龜成體雌性的食物以貝類為主,因此它們普遍有著碩大的頭部;而體型偏小的雄性則主以小蝸牛、昆蟲、小蝦和小魚為食。在野外,雄龜在出生后的3-4年便可性成熟,雌龜則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到成熟期。它們的產(chǎn)季為每年的6-8月,雌龜每年產(chǎn)卵2-3次,每窩下8枚左右的橢圓形龜?shù)埃趸跒?0-85天。由于美國當?shù)亟拱褪系貓D龜對外出口,所以此龜在國內(nèi)寵物市場上難覓蹤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