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紅軍部隊及主官介紹:第2步兵師

2023-02-28 21:43 作者:賽博菲利克斯  | 我要投稿

第2步兵師(1918.9.24——1941.9.19)/第1梁贊步兵師(1918.7.14——1918.9.24):

1918年4月組建莫斯科防御區(qū)梁贊支隊,7月14日改稱第1梁贊步兵師,9月24日改稱為第2步兵師,蘇德戰(zhàn)爭期間在明斯克戰(zhàn)役中被德軍殲滅,1941年9月19日撤銷番號。

?

隸屬:

莫斯科防御區(qū)(1918.4——7.25)、莫斯科地區(qū)軍事委員會(1918.8.1——10)、莫斯科軍區(qū)(1918.10——1919.4)、第5集團軍(1919.4——5)、土耳其斯坦集團軍(1919.5——6)、第7集團軍(1919.6——12)、第15集團軍(1919.12——1920.1)、第7集團軍(1920.1——5)、第16集團軍(1920.6——8)、第3集團軍(1920.10——1921.5)、莫斯科軍區(qū)(1921.5——1922.1)、西方面軍(1922.1——1924.4)

?

參與戰(zhàn)役:

1919年東方面軍對高爾察克軍隊的反攻:布古魯斯蘭戰(zhàn)役(4.28——5.13)(對布古馬、比爾斯克突擊)、烏法戰(zhàn)役(5.25——6.19)(控制白軍包圍圈出口),抵抗尤登尼奇軍隊保衛(wèi)彼得格勒(5.13——12.31)(進攻延堡,攻克加特契納、皇村、格多夫、延堡),1920年蘇波戰(zhàn)爭:七月攻勢(7.4——7.23)(強渡別列津納河、攻克博布魯伊斯、斯盧茨克)、華沙戰(zhàn)役(強渡布格河、攻克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華沙附近戰(zhàn)斗、撤退到白俄羅斯),利達地區(qū)消滅布拉克—巴拉霍維奇部隊,白俄羅斯與戈梅利地區(qū)剿匪

?

師長:

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謝德曼(1918.7.14——8.9),騎兵上將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梅爾羅(1918.8.9——1919.5.12),少將

康斯坦丁·斯捷潘諾維奇·斯捷普諾伊—斯皮扎爾內(nèi)(1919.5.12——9.6),上尉/師級

安德烈·格奧爾基耶維奇·凱彭(1919.9.6——9.24),中校/上校

羅曼·沃伊采霍維奇·隆格瓦(1919.9.24——1920.8.3),上尉/軍級

阿列克謝·庫茲米奇·瑙莫夫(1920.8.3——8.9),準尉,代理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沙什金(1920.8.9——9.28),上校/旅級

愛德華·弗雷德里科維奇·維姆魯森(1920.9.28——1921.10.20),中尉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索洛杜欣(1921.11.18——1922.2.10)上校/旅級

?

政委: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納扎羅夫(1918.7.14——11.11),不詳

列昂尼德·斯捷潘諾維奇·阿爾秋霍夫(1918.7.14——?),不詳

伊賽·格里戈里耶維奇·波隆斯基(1918.10.24——1919.4.14),不詳

列昂尼德·斯捷潘諾維奇·阿爾秋霍夫(1918.11.2——1919.2.12),不詳

謝苗·馬爾科維奇·霍爾德施特恩(1918.11.11——11.20),不詳

M·M·加蘭金(1919.2.16——6.3),不詳

亞歷山大·德米特里耶維奇·阿夫季耶夫(1919.5.8——1920.3.12),無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卡耶夫(1919.7.8——8.5),無

B·N·巴甫洛夫斯基(1919.8.15——8.28),不詳,代理

謝苗·彼得羅維奇·沃斯科夫(1919.9.10——9.15),無

?Д·И·格里戈里耶夫(1919.9.15——10.11),不詳

A·M·烏蘭諾夫(1919.9.26——10.1),不詳,代理

彼得·伊萬諾維奇·格里亞金斯基(1919.10.16——11.16),無

揚·亞諾維奇·安維爾特(1919.11.15——12.19),無

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杜卡利斯基(1919.11.15——1920.5.18),不詳

鮑里斯·維亞切斯拉沃維奇·托爾皮戈(1920.5.8——11.14),上尉

波諾馬廖夫(1921.2.11——2.16),不詳

?

副師長(已知):

彼得·弗拉基米羅維奇·切斯納科夫(1918.7.14——9.2),少將

?

參謀長:

亞歷山大—瓦列里安·卡爾洛維奇·安德斯(1918.7.14——1919.5.1),上校/師級

維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佩爾米亞科夫(1919.5.1——7.31),上校

斯米爾諾夫(1919.7.31——8.17)

安德烈·格奧爾基耶維奇·凱彭(1919.8.17——9.6),中校/上校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1919.9.6——9.24),代理

安德烈·格奧爾基耶維奇·凱彭(1919.9.24——1920.2.25),中校/上校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1920.2.25——3.2),代理

弗拉基米爾·菲利齊亞諾維奇·勒熱奇茨基(1920.3.2——6.3),中校

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加林多(1920.6.3——13),中校

阿列克謝·庫茲米奇·瑙莫夫(1920.6.13——9.8),準尉

葉甫蓋尼·阿布拉莫維奇·格爾費爾(1920.9.8——11.19),準尉/上校

阿列克謝·瓦西里耶維奇·彼得羅夫(1920.11.19——1921.9.29),中尉



副參謀長(已知):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伊萬諾夫斯基,上尉

?


?政治部主任(已知):

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尤甘松(1921.4.16——1923.2),師級政委




沙俄騎兵上將謝德曼,少有的內(nèi)戰(zhàn)期間擔任過紅軍部隊主官的俄軍上將級別軍官


?

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謝德曼(1857——1921):原俄軍騎兵上將,1874年入伍,1913年晉升騎兵上將,一戰(zhàn)期間曾任第2軍軍長(1912.5.15——1914.8.23)、第2集團軍司令(1914.8.23——12.5)、第1土耳其斯坦軍軍長(1914.12.5——1917.6.4)、第10集團軍司令(1917.11.16——1918.3),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西部防御區(qū)梁贊支隊司令、第1梁贊步兵師師長(1918.7.14——8.9)、工農(nóng)紅軍軍事學院教師、副院長、第17騎兵師參謀長(1920.10.22——11.5),1921年1月被捕,不久在獄中去世。其弟格奧爾基··米哈伊洛維奇·謝德曼以及兒子葉甫蓋尼·謝爾蓋耶維奇·謝德曼在內(nèi)戰(zhàn)期間也均為紅軍效力,擔任重要職務。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梅爾羅(1863——1920):原俄軍少將,1882年入伍,1912年晉升少將,一戰(zhàn)期間曾任辛比爾斯克軍校校長(1913.8.23——1915.7.12)、第75步兵師旅長(1915.7.12——1916.7.10)、第172步兵師師長(1917.2.7——?),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梁贊步兵師第2旅旅長、第1梁贊步兵師師長(1918.8.9——9.24)、第2步兵師師長(1918.9.24——1919.5.12),1920年1月去世。



斯捷普諾伊—斯皮扎爾內(nèi)

康斯坦丁·斯捷潘諾維奇·斯捷普諾伊—斯皮扎爾內(nèi)(1896——1938):原俄軍上尉,蘇聯(lián)師級,1915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曾在俄軍近衛(wèi)擲彈兵團服役,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5集團軍右翼集群旅長(1918.9——11)、第26步兵師第2旅旅長(1918.11——1919.5)、第2步兵師師長(1919.5.12——9.6)、第55步兵師旅長(1919.9——10)、第9步兵師旅長(1919.10——11)、第8騎兵師旅長(1919.11)、第11騎兵師旅長(1919.11——1920.2)、代理師長(1920.2.1——4.10)、第1騎兵集團軍特別騎兵集群司令(1920.7——1921),1921年5月29日獲紅旗勛章,后任第6獨立阿爾泰騎兵旅旅長(1922——1923)、第8步兵師師長(1924.12——1925.5)、第7騎兵師師長(1925.5——1926.3)、喀山聯(lián)合軍校校長(1926.3——11)、尼古拉耶夫國民教育學院軍事系主任(1926.11——1927.10)、特維爾教育學院軍事系主任、第8步兵軍參謀長、機械化和摩托化總局第1處處長(1932.2——?)、裝甲部隊高級檢查員、裝甲總局副局長(1935.9——1937.6.5),1935年獲師級軍銜,1937年被捕,次年被處決,1956年平反。







安德烈·格奧爾基耶維奇·凱彭(1886——1940):原俄軍中校,蘇軍上校。1906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歷任總參謀部參謀(1914——1915.6.20)、第6西伯利亞軍參謀(1915.6.20——12.25)、第108步兵師高級參謀(1915.12.25——1917.2.24)、第16軍參謀(1917.2.24——1918.3.26),1917年8月15日晉升中校軍銜。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卡盧加步兵師第3旅參謀長(1918.4.26——4.30)、作戰(zhàn)處處長(1918.5.1——5.27)、第4彼得格勒步兵師師長(1918.8.3——8.20)、第3彼得格勒步兵師第3旅旅長(1918.8.25——9.26)、第3彼得格勒步兵師第1旅旅長(1918.9.26——10.16)、第6步兵師第1旅旅長(1918.10.16——1919.2.19)、第10步兵師師長(1919.2.19——4.10)、第7集團軍作戰(zhàn)處處長(1919.4.10——5.8)、彼得格勒內(nèi)防司令區(qū)參謀長(1919.5.8——6.13)第6集團軍軍隊集群參謀長(1919.6.13——8.12)、第2步兵師參謀長(1919.8.12——1920.2.24)、代理師長(1919.9.6——9.24)、第6步兵師參謀長(1920.2.24——9.8)、西方面軍作戰(zhàn)處副處長(1921.10.17——11.24)、作戰(zhàn)處長(1921.11.24——1924.6),后任西部軍區(qū)第4處處長、高射炮指揮員進修班戰(zhàn)術教師。1935年12月13日被授予上校軍銜,1938年8月3日被捕,死于監(jiān)獄。



隆格瓦,波蘭籍老革命與紅軍早期的重要將領

羅曼·沃伊采霍維奇·隆格瓦(1891——1938):原俄軍上尉,蘇聯(lián)軍級。早年因參與革命活動兩次被所在學校開除,1910年參與創(chuàng)建波蘭社會主義聯(lián)盟,次年任該組織中央秘書。1912年3月被捕次年9月被判處半年監(jiān)禁,一戰(zhàn)期間于1914年11月應征入伍,在第56預備步兵營服役,后晉升至第66步兵團上尉連長??茽柲崧宸蛘兤陂g主導了該團士兵反對政變,隨后前往彼得格勒參加了十月革命,革命后任彼得格勒市郵電局局長,12月起任蘇俄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會波蘭軍事部部長,參與鎮(zhèn)壓前線波蘭軍隊暴動,191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波蘭國際部隊參謀長(1918.6——8)、西部步兵師第1旅旅長(1918.8——1919.2)、師長(1919.2.11——7.5)、第52步兵師師長(1919.7.5——9.18)、第2步兵師師長(1919.9.24——1920.8.3)、第1波蘭軍軍長(1920.8.3——9)、革命軍事委員會野戰(zhàn)司令部登記局情報處處長(1920.11——1921.11)、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武裝部隊情報處處長兼烏克蘭軍區(qū)第1副參謀長(1921.11——1924.11)、烏克蘭軍區(qū)代理參謀長、蘇共駐華委員會秘書(1924.11——1926.8)、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武官(1926.8——1927.8)、第43步兵師師長(1927.8——1930.7)、工農(nóng)紅軍通信總監(jiān)(1930.7——1933.2)、工農(nóng)紅軍通信總局副局長(1933.2——1935.10)、局長(1935.10——1937.5.21),1921年獲紅旗勛章,1935年12月被授予軍級軍銜。1937年5月21日被捕,次年2月8日被處決,1956年9月15日平反。




阿列克謝·庫茲米奇·瑙莫夫(1895——1936):原俄軍準尉,191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縣軍事委員(1918.1——12.11)、1919年4月11日至12月8日間歷任西伯利亞防御區(qū)作戰(zhàn)與情報處處長、辛比爾斯克要塞參謀長、烏法要塞參謀長、奔薩要塞司令。1919年12月8日至1920年1月26日間歷任基輔防御區(qū)參謀長、第12集團軍烏克蘭左岸集群參謀長、戈梅利要塞司令。之后歷任第2步兵師參謀長(1920,6,13——9,8)、代理師長(1920.8.3——8.9)、第18步兵師參謀長(1920.9.20——10.27)、第56步兵師參謀長兼手榴彈集訓班主任(1921.11.18——1922.5.24)、第3喀瑯施塔得指揮員培訓班主任(1923.5.14——1924.4.6)、列寧格勒防御區(qū)副司令(1924.4.6——1926.10.26)、第56步兵師師長(1926.10.26——1928.11.15.)、總參謀部裝備與勤務部部長(1928.11.15——1930.11.15)、第19步兵軍軍長兼政委(1930.11.15——1931)、工農(nóng)紅軍空軍總局第2副局長(1931——1936),1936年去世。




參加了二戰(zhàn)的沙什金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沙什金(1880——1959):原俄軍上校,蘇聯(lián)旅級,一戰(zhàn)期間曾任第245步兵團第3營營長,1918,年9月起加入紅軍,1935年被授予旅級軍銜,1940年12月起任工農(nóng)紅軍軍事訓練總局第 8處處長,后任步兵檢查員、軍事學院步兵教師。1943年改授上校,1959年去世。




愛德華·弗雷德里科維奇·維姆魯森(1893——1929):原俄軍中尉,1912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在俄軍第22步兵團服役,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辛比爾斯克合成步兵師副參謀長、參謀長(1918.7.30——8.9)、第1辛比爾斯克鋼鐵合成步兵師參謀長(1918.8.9——11.19)、第24步兵師參謀長(1918.11.19——1919.2.2)、師長(1919.2.2——4.25)、兼奧倫堡防御集群司令(1919.2.26——3.31)、第1高加索騎兵師參謀長(1919.10.1——1920.4.30)、第3騎兵軍參謀長(1920.6.22——7.25)、副軍長(1920.7.25——8.26)、第2步兵師師長(1920.9.28——1921.10.20),1919年獲紅旗勛章。戰(zhàn)后歷任第4步兵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第45步兵師師長,第9、第17步兵軍軍長、工農(nóng)紅軍步兵總監(jiān)、烏拉爾軍區(qū)、白俄羅斯軍區(qū)副司令,獲得第11軍事等級(相當于后來少將軍銜的軍事級別),1929年去世。

?



索洛杜欣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索洛杜欣(1878——1942):原俄軍上校,蘇聯(lián)旅級,參加過日俄戰(zhàn)爭,一戰(zhàn)期間曾任第85步兵團連長、營長。1915年晉升上,1916年6月26日起任第95步兵團團長,,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諾夫哥羅德步兵師師長(1918.7.2——9.20)、第19步兵師師長(1918.11.12——1919.4.27)、立陶宛步兵師師長(1919.5.5——5.21)、第4步兵師師長(1919.6.12——1920.10.8)、第2步兵師師長(1921.11.18——1922.2.10),1920年被授予紅旗勛章,后任哈爾科夫公路協(xié)會軍事總監(jiān),1936年被授予旅級軍銜, 1942年5月5日去世。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納扎羅夫: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紅軍第1梁贊步兵師政委(1918.7.14——11.11)、第12騎兵師政委(1919.11.12——11.26),其他信息不詳。

?

?

伊賽·格里戈里耶維奇·波隆斯基: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紅軍 5莫斯科步兵師政委(1918.7.18——8.20)、第2步兵師政委(1918.10.24——1919.4.14),其他信息不詳。

?

?

謝苗·馬爾科維奇·霍爾德施特恩: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紅軍 3莫斯科步兵師政委(1918.7.1——10.9)、第2步兵師政委(1918.11.11——11.20),戰(zhàn)后曾在蘇聯(lián)肉類管理機構任職,其余資料不詳。



?

亞歷山大·德米特里耶維奇·阿夫季耶夫(1887——1947):機械師出身,1905年加入社會革命黨,1912年改加入布爾什維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0步兵師政委(1918.12.18——1919.2.6、1919.2.18——5.3)、第2步兵師政委(1919.5.8——1920.3.12)、吉爾吉斯邊疆區(qū)組織局主席(1920.4.30——5)、委員、吉爾吉斯邊疆區(qū)軍事委員(1920——1921),獲紅旗勛章,后任基洛夫州委委員兼組織指導員(1921.10——1922)、俄共莫斯科市責任指導員(1922——1923)、吉爾吉斯州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1923——1925)、聯(lián)共(布)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責任指導員(1925——1930)、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邦社會保障人民委員會委員(1930——1932)、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農(nóng)業(yè)人民委員會教育局局長(1932——1936)、1936年起任季米里亞澤夫農(nóng)學院政治部主任,1947年去世。




契卡元老、左翼反對派成員,死于第一次莫斯科審判的巴卡耶夫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卡耶夫(1887——1936):參加過1905年俄國第一次革命,1906年加入布爾什維克,1906年卡梅申武裝起義組織者之一,之后曾被捕入獄六年。一戰(zhàn)期間在波羅的海機械航空廠擔任車工。十月革命后歷任彼得格勒蘇維埃副書記、書記、副主席,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任第3烏拉爾步兵師政委、沿海突擊集群政委(1919.6)、第2步兵師政委(1919.7.8——8.5)、彼得格勒市契卡主席(1919.9——1920.9.1)、契卡東南地區(qū)全權代表(1920.9.1——1921),1922年起先后任彼得格勒地區(qū)饑荒救濟委員會主席、列寧格勒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列寧格勒軍區(qū)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22.6——1925.3)、聯(lián)共(布)列寧格勒省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蘇聯(lián)工農(nóng)監(jiān)察人民委員會西北地區(qū)專員,之后加入左翼反對派,1927年被開除黨籍,次年退出后恢復。之后任列寧格勒經(jīng)濟委員會主席、列寧格勒執(zhí)行委員會副主席、莫斯科電網(wǎng)公司總經(jīng)理。1934年12月基洛夫遇刺后被開除黨籍并逮捕,次年1月16日被判刑8年,1937年8月第一次莫斯科審判期間被判處死刑,24日處決,1988年平反。





早逝的沃斯科夫

謝苗·彼得羅維奇·沃斯科夫(1889——1920):早年為木匠,因為加入革命組織被逮捕,1905年俄國第一次革命期間在監(jiān)獄參與暴動越獄,隨后流亡奧地利、美國,在美國參與組建流亡俄國社會主義者報紙《新世界報》并擔任編輯,并組織木匠工會領導罷工。二月革命后返回俄羅斯加入布爾什維克,任謝特羅列茨克兵工廠委員會主席,后任謝特羅列茨克赤衛(wèi)支隊司令(1918.1——2)、北部地區(qū)公社聯(lián)盟糧食委員(1918.3——11),1918年11月起進入紅軍服役,任第10步兵師政委(1919.7.14——9.5)、第2步兵師政委(1919.9.10——9.15)、第9步兵師政委(1919.9.26——1920.3.14),1920年3月14日病故

?

?

?

A·M·烏蘭諾夫: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2步兵師代理政委(1919.9.26——10.1)、第19步兵師政委(1919.7.14——8.31),其他信息不詳。

?

?

格里亞金斯基


彼得·伊萬諾維奇·格里亞金斯基(1893——1938):工人出身,1912年加入布爾什維克,曾多次被捕。1917年任赤衛(wèi)支隊指揮,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任第6步兵師政委(1919.1.29——6.5)、第2步兵師政委(1919.10.16——11.16),后參與鎮(zhèn)壓喀瑯施塔得暴動。后任彼得格勒市某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1921——1922)、列寧格勒州貿(mào)易委員會委員(1923——1925)、列寧格勒州瓦西里奧斯特洛夫斯克區(qū)區(qū)委書記(1925——1928)、中部黑土地區(qū)(沃羅涅日)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1928——1930)、蘇聯(lián)國內(nèi)外貿(mào)易委員會副主席(1930)、西西伯利亞地區(qū)執(zhí)行委員主席(1930.8.25——1937.8.10),獲紅旗勛章與列寧勛章。1937年8月10日被捕,次年2月10日被處決,1956年平反。




內(nèi)戰(zhàn)初期愛沙尼亞勞動公社領導人安維爾特


揚·亞諾維奇·安維爾特(1884——1937):1904年加入布爾什維克,早年為教師,1905至190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期間因參與愛沙尼亞地區(qū)革命被捕流放,二月革命后任納瓦爾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納瓦爾市蘇維埃主席,10月起歷任革命委員會委員、愛沙尼亞地區(qū)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西北地區(qū)軍事委員(1918.2——11)、愛沙尼亞勞動公社政府主席兼軍事人民委員(1918.11.29——1919.1.18)、第6步兵師政委(1918.12.19——1919.1.29)、第2步兵師政委(1919.11.15——12.19)。1921至1925年在愛沙尼亞從事地下活動,領導了愛沙尼亞1924年12月暴動,后任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政委(1926——1929)、民航總局副局長(1929——1935)、共產(chǎn)國際國際監(jiān)督委員會秘書長(1935——1937),1937年12月6日被捕,11日在審訊期間因拷打去世,1956年平反。




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杜卡利斯基(1893——1937):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曾任紅軍第2步兵師政委(1919.11.15——1920.5.18)、第55步兵師政委(1920.8.20——12.21),大清洗期間被處決,具體信息不詳。



托爾皮戈,俄軍軍官出身,但最后成為了政工人員

鮑里斯·維亞切斯拉沃維奇·托爾皮戈(1893——1938):原俄軍上尉。1912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曾在俄軍第259步兵團擔任炮兵軍官,二月革命后曾任師士兵委員會委員,1918年初在基輔因拒絕為烏克蘭國軍隊服役而被捕,后獲釋,3月加入布爾什維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獨立炮兵師教官、辦事員、總務主任、財務主任,波克霍夫斯克縣軍事委員會秘書、、盧加縣軍事委員會軍械總監(jiān)、秘書、供給處副處長、副軍事委員,1919年5至8月歷任盧加作戰(zhàn)區(qū)司令兼政委、營長、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第19步兵師政委(1919.8.30——10.9)、第2步兵師政委(1920.5.18——11.14)、第8、5步兵師政委、西方面軍政治部政治組織指導員(1922.2——7)、西方面軍司令部副政委(1922.7——1923)、政委、第13步兵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23——1925.3)、烏茲別克斯坦斯坦共產(chǎn)黨組織局秘書長、塔吉克斯坦共產(chǎn)黨組織局秘書長、第一書記、烏茲別克斯坦共產(chǎn)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27.9——1928.3)、塔什干州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28.3.25——11)、中亞經(jīng)濟委員會秘書長(1928.11——1929.1)、塔什干州執(zhí)行委員會副主席(1929.1——12)、吉爾吉斯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29.12——1930)、土庫曼斯坦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30——1936)、下阿穆爾州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1936——1937)。1937年12月12日被捕,次年5月30日被處決,1957年平反。




彼得·弗拉基米羅維奇·切斯納科夫(1875——1948):原俄軍少將,1893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

歷任第2騎兵師參謀長(1913.3.25——1914.9.13)、第4輕騎兵團團長(1915.1.16——1916.1.15)、第2騎兵師參謀長(1916.1.15——1917.1.18)、第1騎兵軍參謀長(1917.1.18——10.2)、第1騎兵師師長(1917.10.2——?),1916年晉升少將。國內(nèi)戰(zhàn)爭初加入紅軍,任西部防御區(qū)梁贊支隊副軍事指導員(1918.4.27——7.14)、第1梁贊步兵師副師長(1918.7.14——9.2),1918年9月2日因病退役,次年4月加入南俄白衛(wèi)軍,歷任第4輕騎兵團團長(1919.7.23——?)、第1騎兵師旅長(1919.?——10.11)、頓河軍第1合成騎兵師師長(1919.12——1920.6.20),戰(zhàn)敗流亡塞爾維亞,1948年去世。




安德斯


亞歷山大—瓦列里安·卡爾洛維奇·安德斯(1880——1938):原俄軍上校,蘇聯(lián)師級。一戰(zhàn)期間曾任俄軍總司令部參謀、第1騎兵師參謀長(1916.7.12——1917.8.25)、第14驃騎兵團團長(1917.8.25——1918.4.13),1916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莫斯科防御區(qū)梁贊支隊參謀長(1918.4.25——7.14)、第1梁贊步兵師參謀長(1918.7.14——9.24)、第2步兵師參謀長(1918.9.24——1919.5.1)、第4集團軍參謀長(1919.5.1——1920.2.25)、土耳其斯坦方面軍代理參謀長(1920.2.25——5.1)、外高加索軍區(qū)副司令(1920.5.1——10.5)、第6集團軍副司令(1920.10.5——12.9)、南方面軍副參謀長(1920.12.91921.3.8)、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武裝部隊參謀長(1921.3.8——5.1)、副參謀長(1921.5.1——1922.8.8)、烏克蘭軍區(qū)參謀長(1920.8.8——1924.6)。1924年6月起進入預備役,歷任志愿航空協(xié)會董事會成員、副主席、民航總局檢查員,1935年被授予軍級軍銜。1937年10月31日被捕,次年4月26日被處決,1956年平反。



?

?

維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佩爾米亞科夫(1883——1949):原俄軍上校,蘇聯(lián)上校,一戰(zhàn)期間在第137步兵團服役,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梁贊步兵師第1團團長(1918.8.30——9.24)、第2步兵師第1團團長(1918.9.24——10.16)、第2旅旅長(1918.10.16——1919.5.1)、參謀長(1919.5.1——7.31)。蘇德戰(zhàn)爭期間任第39集團軍后勤部參謀長、后勤司令(1942.7——9),并獲得上校軍銜,1943年1月被授予紅星勛章。



弗拉基米爾·菲利齊亞諾維奇·勒熱奇茨基(1889——?):原俄軍中校,1909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曾任第2集團軍參謀、第193步兵師代理參謀長(1917.5——9),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7步兵師第2旅旅長(1918.11——1919.4)、參謀長(1919.4.17——7.7)、第16集團軍司令部參謀(1919.7——10)、第17步兵師參謀長(1919.10.28——1920.2.1)、第52步兵師副參謀長(1920.2——3)、第2步兵師參謀長(1920.3.2——6.3)、第55步兵師參謀長(1920.7.10——8.7)、第16集團軍作戰(zhàn)處處長(1920.9——12)、第5步兵旅旅長(1920.12——1921.1)、喀山軍校副校長(1921.11.18——1922.7)、加米涅夫聯(lián)合軍校副校長(1922.7——1931.4.14),兼任訓練處主任。1931年在“春”之案中被捕判刑十年,1989年平反。




加林多

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加林多(1885——1958):原沙俄中校,一戰(zhàn)期間曾在第6擲彈兵團服役。后在農(nóng)業(yè)人民委員會國家農(nóng)學實驗研究所任研究員,1958年去世。




格爾費爾

葉甫蓋尼·阿布拉莫維奇·格爾費爾(1896——1938):原俄軍準尉,蘇聯(lián)上校,191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第1莫斯科革命團副連長(1918.2.23——8.1)、營長(1918.8.1——9)、團長(1918.9——1919,1)、鳳凰工廠赤衛(wèi)隊教官(1919.1——10.20)、莫斯科軍校學兵旅參謀長(1919.10.20——1920.4.10)、第36步兵師166步兵旅副參謀長兼情報處處長(1920.4.10——4.27)、副參謀長兼作戰(zhàn)處處長(1920.4.27——6.1)、第11步兵師參謀長(1920.6.1——9.6)、第2步兵師參謀長(1920.9.8——11.19)、第22步兵師67步兵旅旅長(1921.11.6——1922.9.11)、第11步兵師參謀長(1922.9.11——1924.10),期間兼任第167步兵團代理團長,之后任西部軍區(qū)空軍參謀長(1924.10——1925.10)、輕型航空大隊司令(1925.10——1926.1)、第2偵查大隊司令(1926.1——1927.3)、第6航空旅旅長(1927.3——1929.8.1)、第7飛行學校校長(1929.8.1——1930.8.1)、第16航空旅旅長兼政委(1930.8.1——1936)、國防、航空與化學促進會空軍主任(1936——19378.20),193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大清洗期間于1937被捕,次年被處決,1956年平反。

?


阿列克謝·瓦西里耶維奇·彼得羅夫(1884——?):原俄軍中尉,1905年入伍,一戰(zhàn)期間在第148步兵團服役,具體信息不詳。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伊萬諾夫斯基(1890——1931):原俄軍上尉,1910年進入俄軍巴甫洛夫斯基近衛(wèi)團服役,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西部防御區(qū)參謀長、第2步兵師副參謀長、烏克蘭方面軍作戰(zhàn)處副處長、第12集團軍作戰(zhàn)處處長、基輔地區(qū)部隊情報處處長(1921——1923)、烏克蘭軍區(qū)情報處處長(1923——1924)、烏克蘭軍區(qū)作戰(zhàn)處處長(1924——1931.2.17),1931年“春”之案中被捕處決。




尤甘松與家人


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尤甘松(1898——1957):1918年8月起任索斯尼茨基縣軍事登記與征兵辦公室辦事員,次年加入布爾什維克,后任第1共產(chǎn)主義綜合團偵察隊代理政治指導員(1919.7)、索斯尼茨基縣革命委員會與黨支部書記(1919.7——10)、第7集團軍政治部指導員(1919.10——1920.9)、第2步兵師黨組組長(1920.9——1921.1)、師政治部副主任(1921.1——4.16)、政治部主任(1921.4.16——1923.2)。戰(zhàn)后任第2步兵師政委(1923.2——5)、第5步兵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23.7——12)、西部軍區(qū)政治部組織指導員(1923.12——1924.1)、黨務指導員(1924.1——3)、西部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1924.11——1925.10.11)、里海海軍政治部主任(1925.10.11——1926.10.1)、副政委(1926.10.1——1927.9.1)、里海海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政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1927.9.1——1930.11.20)、黑海與亞速海航海安全保障局政委(1930.11.20——1931.8.15)、副局長(1931.8.15——1933.3)、黑海艦隊工程處政治副處長(1933.3——8)、黑海艦隊魚雷艇支隊政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1933.8——1937.8)、黑海艦隊黨委書記(1937.8——1938.3),1936年1月2日被授予師級軍銜。1938年4月被撤職退役,1944年5月起任聯(lián)共(布)北方區(qū)政治組織處處長,1957年去世。

?




附:第1圖拉步兵師第1次組建(1918.7.5——10.14):

1918年3月28日組建莫斯科防御區(qū)圖拉支隊,7月5日改稱第1圖拉步兵師,10月14日并入第2步兵師。

隸屬于:莫斯科防御區(qū)(1918.3——7)、西部防御區(qū)(1918.8——10)

?

師長:

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蘇沃洛夫,少將

?

政委:

魯?shù)履?/p>

?

參謀長:

維亞切斯拉夫·葉甫蓋尼耶維奇·沃爾科夫(1918.7——9),中校,代理

?

副參謀長:

維亞切斯拉夫·葉甫蓋尼耶維奇·沃爾科夫(1918.7),中校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尼科爾斯基(1918.7.5——7.25),騎兵大尉,叛逃白軍

列昂尼德·阿圖羅維奇·埃弗爾曼(1918.7.5——7.25),上尉

?

作戰(zhàn)處處長: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尼科爾斯基(1918.7.5——7.25),騎兵大尉,叛逃白軍

維亞切斯拉夫·葉甫蓋尼耶維奇·沃爾科夫(1918.9——10.14),中校

?

情報處處長

列昂尼德·阿圖羅維奇·埃弗爾曼(1918.7.5——7.25),上尉

?

?

?

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蘇沃洛夫(1873——1938):原俄軍少將,一戰(zhàn)期間歷任第12擲彈兵團營長(1914.5.14——11)、第4集團軍司令部參謀(1914.11——1915.8.27)、第6擲彈兵團團長(1915.8.27——1916.9.20)、第81步兵師參謀長(1916.9.20——1917.8.12)、第3軍參謀長(1917.8.12——1918.3),1916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加入紅軍任莫斯科防御區(qū)圖拉支隊軍事指導員(1918.3.28——7.5)、第1圖拉步兵師師長(1918.7.5——10.14)、莫斯科參謀學校校長、軍事教育總局教學培訓處處長。1923年3月1日起任軍事師范學校教師。后任工農(nóng)紅軍軍校部第2處處長、1930年任軍事通信學校教師,同年年春之案中被捕,被流放至阿拉木圖,1937年12月23日再次被捕,次年2月11日被處決,1989年平反。



沃爾科夫

維亞切斯拉夫·葉甫蓋尼耶維奇·沃爾科夫(1883——1938):原俄軍中校,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歷任莫斯科防御區(qū)圖拉支隊副參謀長(1918.3——7)、第1圖拉步兵師副參謀長(1918.7)、代理參謀長(1918.7——9)、作戰(zhàn)處處長(1918.9——10)、革命軍事委員會野戰(zhàn)司令部作戰(zhàn)局局長(1918.10——1919.8)、(1919.8——1920.3)、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副參謀長(1920.3——4)、伏爾加河沿岸軍區(qū)副參謀長(1920.4.25——9.1)、參謀長(1920.9.1——1921.7.16)、軍事交通總局第4處副處長(1921.7.16——1922.6.15)、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1聯(lián)合軍校教師。后任莫斯科化學學院教師、莫斯科第一醫(yī)學院教師,1938年3月28日被捕,5月24日被處決。

?



叛逃白軍的尼科爾斯基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尼科爾斯基(1887——1941):原俄軍騎兵大尉,南俄白衛(wèi)軍上校。一戰(zhàn)期間在第1驃騎兵團服役,1916年被授予騎兵大尉軍銜。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初加入紅軍,任第1圖拉步兵師副參謀長兼作戰(zhàn)處處長、第2步兵師第1旅作戰(zhàn)處 處長,1919年中叛逃南俄白衛(wèi)軍,歷任獨立頓河旅參謀長(1919.6.23——1920.2.18)、第4頓河哥薩克師副參謀長(1920.2.18——3.25)、頓河軍通信處處長 (1920.4——10),晉升上校,戰(zhàn)敗后流亡南斯拉夫、法國,1941年去世。



?

列昂尼德·阿圖羅維奇·埃弗爾曼(1880——?):原俄軍上尉,畢業(yè)于尼古拉耶夫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其他具體信息不詳



總結:與沒什么存在感的第1步兵師比起來,第2步兵師參加過與高爾察克、尤登尼奇以及波蘭等軍隊的戰(zhàn)斗,總體來講稱得上一支戰(zhàn)功顯赫的部隊,特別是在蘇波戰(zhàn)爭紅軍進攻維斯瓦河期間,第2步兵師在師長隆格瓦的指揮下先是在博布魯伊斯克重創(chuàng)了波軍第15師,隨后攻克布列斯特——比亞韋斯托克,繳獲了波蘭方面包括一輛裝甲車在內(nèi)眾多裝備輜重,師長隆格瓦也因此戰(zhàn)功獲紅旗勛章,之后該師番號一直持續(xù)到1941年,在蘇德戰(zhàn)爭初期被殲滅。該師的歷任師長與政委當中也不乏當時的聞名人物,首任師長謝德曼在一戰(zhàn)初期便是俄軍的高級將領,在加利西亞慘敗之后接替了自殺的第2集團軍司令薩姆索洛夫的職務,并且是內(nèi)戰(zhàn)期間紅軍所有師長唯一一位擁有俄軍上將等級軍銜的將領(雖然在任期間基本是在抵御德軍,并沒有與白軍交過手,不過謝德曼本人確實在1920年作為第17騎兵師參謀長參加了對弗蘭格爾的戰(zhàn)役),其余師長如隆格瓦等人也都是在內(nèi)戰(zhàn)期間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功勛,后來擔任了終于職務的將領,政委當中也不乏當時愛沙尼亞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人安維爾特、與托洛茨基一起在美國辦過報紙的沃斯科夫等老資格革命家。



蘇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紅軍部隊及主官介紹:第2步兵師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濮阳市| 额尔古纳市| 宁武县| 信宜市| 淮滨县| 资源县| 富平县| 宝坻区| 凤台县| 成都市| 盘山县| 湖北省| 奉节县| 广安市| 和田市| 惠州市| 邵武市| 新干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兰溪市| 永济市| 丘北县| 平凉市| 根河市| 平乐县| 时尚| 海阳市| 洛川县| 昌邑市| 颍上县| 普洱| 阜阳市| 遵化市| 电白县| 泾源县| 蒙自县| 遂川县| 封开县| 资溪县|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