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淺談蘇軍坦克維修 - 以1941年10月至11月加里寧方面軍坦克第21旅的坦克維修工作為例

2021-01-25 21:44 作者:冬季風暴  | 我要投稿

題圖:攝于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加里寧方面軍,T-34的車組乘員正在維修座車的引擎。

注:本文譯自Максим Фоменко所著的《Ремонт по правилам и без》,這位歷史學家在warspot上撰寫了幾篇與坦克第21旅的加里寧突襲戰(zhàn)相關的文章,并出版了《Сражение за Калинин(加里寧戰(zhàn)役)》與《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Калинина(加里寧的解放)》兩本書。

聲明:長文翻譯不易,未經譯者許可,本文嚴禁任何公眾號或網站私自轉載。另外,譯者強烈譴責任何盜載或是洗稿本文以牟取私利的行為。

提示:建議尚不了解坦克第21旅加里寧突襲戰(zhàn)的讀者先進行拓展閱讀:浴血之戰(zhàn) - 加里寧反擊中的蘇軍第21坦克旅

坦克第21旅在加里寧戰(zhàn)役中的行動是如此地令歷史研究者們著迷,除了那場發(fā)生在1941年10月17日的富有戲劇性的坦克突襲戰(zhàn)以及該旅幾名主要人物所經歷的戰(zhàn)斗外,該旅在作戰(zhàn)過程中的所面臨的技術相關的問題也值得一提。

實際上,坦克第21旅所裝備的坦克魚龍混雜,甚至還包括了型號奇特的T-34坦克及來自維修單位的輕型坦克。即便該旅的維修連擁有足夠強力的搶修車輛——“斯大林-2”型牽引車(трактор-тягач С-2?Сталинец-2?)與“伏羅希洛夫”重型火炮牽引車(Тяжёлый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тягач ?Ворошиловец?),如此繁雜多樣的型號也使得部隊難以操縱、維護及修理這些坦克。

一、忙碌的一天

除去隨裝備的坦克型號復雜而帶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外,投入加里寧地區(qū)作戰(zhàn)時,坦克第21旅在戰(zhàn)斗前期所采用的坦克戰(zhàn)術,也給該旅的維修單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不幸的是,在10月17日的加里寧突襲戰(zhàn)中,共有16輛T-34坦克 —— 即該旅可用于作戰(zhàn)的坦克中的絕大部分,由于該旅在這次戰(zhàn)斗未能及時與第30集團軍的單位建立聯(lián)系、協(xié)同作戰(zhàn),進而導致整個作戰(zhàn)行動的失敗,而損失殆盡。

于1941年12月,蘇聯(lián)紅軍解放加里寧地區(qū)后所拍攝的照片,蘇聯(lián)英雄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盧金(Михаил Алексеевич Лукин)少校的座車殘骸,一輛裝備57-mm ZIS-4火炮的T-34坦克。(來自Коломиец Макс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所著的《Т-34. Первая пол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在這次作戰(zhàn)中,坦克手不得不與摩托化步兵分頭行動,此外,由于這是一次深入德軍控制區(qū)域的戰(zhàn)斗,維修單位根本無法將那些被擊傷但仍有修復可能的坦克從德占區(qū)中拖走。

【譯者注:如果要做一個總結的話,根據(jù)譯者的經驗,подбито、подбитыми、подбитые、повреждено及повреждённые都可引申為damaged,即坦克被擊傷,失去作戰(zhàn)能力,但仍能維修好。

倘若在坦克第21營營長盧金少校陣亡之后接替盧金少校成為指揮官的G. I.扎卡尤金納(Г.И. Закалюкина)一級營政委(старшим батальонным комиссаром)沒有當即下令讓那些從突襲戰(zhàn)中幸存下來的坦克手們撤離加里寧城區(qū)的話,坦克第21旅在10月17日當天將會蒙受更大的損失,足矣令該旅完全喪失戰(zhàn)斗力。

在不同的時代,扎卡尤金納政委的這一決策得到的評價并不一樣。當時,加里寧格勒記者S.M.弗里格曼(С.М. Флигельмана)認為扎卡尤金納政委“收攏了幸存的坦克手并將他們歸入自己的麾下”、“巧妙地帶領部隊從德軍的空襲中撤離”,但現(xiàn)代的一些研究者卻持有著與弗里格曼完全不同的極端的負面看法,他們認為扎卡尤金納是叛徒。

坦克第21營的政委格里高利·伊萬諾維奇·扎卡尤金納(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Закалюкин),這張照片是他獲得大尉級政委(Старший политрук)的軍銜時拍攝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扎卡尤金納政委在那段艱難時期里所撰寫的報告。第一份報告雖然沒有注明日期,但根據(jù)內容可以推斷其發(fā)送時間為10月17日上午,接收人為坦克第21旅的指揮官B.M.斯克沃爾佐夫(Б.М. Скворцову)上校:

沿途的德軍坦克、火炮及輪式車輛被一一摧毀(Уничтожены),約有40輛車輛被我軍斬獲。步兵此時分散在各個方向。目前有7輛T-34和2輛T-60處于我的指揮下。等候您的進一步指示。我手上沒有地圖。請您給我們提供補給以補充燃料和彈藥。

德軍方面的檔案已經證實了扎卡尤金納政委所描述的“沃洛科拉姆斯克(Волоколамском)公路上的德軍運輸車隊被坦克第21營的突襲部隊擊潰”這一事件是個不爭的事實。至于報告中提到的“步兵”具體指的是德軍還是蘇軍 —— 即 是那些一看到蘇軍坦克就立即逃跑的德軍步兵,還是那些隸屬于坦克第21旅的摩托化步兵營,搭乘在蘇軍坦克上作為伴隨步兵的蘇軍坦克騎兵,目前尚不清晰。

下面這份于同日14時35分所發(fā)出的報告則是呈現(xiàn)出更能引人深思的內容:

抵達加里寧,但已無法通過橋梁,橋梁被毀壞了,道路上埋著地雷,坦克第21營的營長犧牲,部隊也被打散了,我抵達了內戈蒂諾(Неготино)。目前有14輛坦克處于我的指揮下。

起草這份報告時,扎卡尤金納政委極有可能處于 德軍俯沖轟炸機持續(xù)不斷的空襲以及高烈度的戰(zhàn)斗所導致的 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中。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報告中所出現(xiàn)的“加里寧”一詞 —— 即便政委當時手中并沒有當?shù)氐牡貓D,他也不可能將盧金少校犧牲時所在的特瑞延諾沃(Трояново)村與作戰(zhàn)目標加里寧城區(qū)混淆在一起。顯而易見,這份報告中的“加里寧(Калинин)”應當改為“加里寧地區(qū)(район Калинина)”,報告中的“橋”指的是卡緬卡(Каменка)河上的橋梁,即盧金少校的T-34坦克被德軍擊中后拋錨的位置。

坦克第21旅作戰(zhàn)地區(qū)的地圖。圖中箭頭所指的位置就是特瑞延諾沃(Трояново)村,地圖以北的區(qū)域是加里寧市的郊區(qū)。(來源:https://pamyat-naroda.ru)

如果坦克第21營的指揮官能預知到他的報告所帶來的影響,即便當時情況危急,形勢嚴峻,他也會在發(fā)送報告前更謹慎地檢查一遍自己的措辭。扎卡尤金納政委的報告首先提交給坦克第21旅的旅部,隨后由坦克第21旅的旅部呈遞給該旅所隸屬的第30集團軍司令部。

不幸的是,收到報告后,第30集團軍的參謀長A.I.維諾格拉多夫(А.И. Виноградов)上校并沒有對報告的內容進行復查,而是直接將其轉為密電,發(fā)送給西部方面軍司令部和蘇軍總參謀部,這份密電的第一段內容節(jié)選如下:

1941年10月17日,坦克第21旅坦克第21營于14時35分抵達加里寧,但無法通過伏爾加河:因為橋梁被炸毀,道路上布滿了地雷。坦克第21營撤往內戈蒂諾地區(qū)。

總而言之,扎卡尤金納政委在報告中遺漏了“地區(qū)(района)”一詞,使得報告的內容完全偏離了他的原意,而這一與真實情況完全不符的情報又被逐級呈遞給蘇軍高層指揮部。

實際上,在伏爾加河的加里寧城區(qū)流域,沒有任何橋梁被炸毀 —— 城區(qū)大橋,一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總共三座橫跨伏爾加河的大橋,全都完好無損地被德軍占據(jù)著。直到12月中旬解放加里寧后,蘇軍才從德軍手中奪回這些橋梁。

地圖所示的的區(qū)域:箭頭1:特瑞延諾沃村;箭頭2:在扎卡尤金納政委的指揮下,后撤的坦克第21營幸存的坦克手的集結區(qū)域。

10月17日18時45分,扎卡尤金納政委向坦克第21旅旅長斯克沃爾佐夫上校提交了當日的最后一份報告。從下面這一報告內容來看 :

我的部隊現(xiàn)在位于伊林斯克(Ильинское)與波克羅夫斯科耶(Покровское)之間的地區(qū),我在樹林里的一個岔路口布置了環(huán)形防御陣地。

顯然扎卡尤金納政委此時已拿到了加里寧地區(qū)的地圖。接下來,扎卡尤金納政委開始描述坦克第21營在特瑞延諾沃村的作戰(zhàn)情況:

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上被德軍的轟炸機空襲了近2個小時,距離加里寧還有25公里,橋被炸毀了 —— 沒能過橋,無法突破德軍設立的反坦克炮防御陣地。3輛坦克在橋梁后面被擊中并起火,從車內逃離的乘員與車長都在橋下犧牲了。
【譯者注:原文中的ПТО,即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ое орудие,反坦克炮。

扎卡尤金納政委在報告中的描述可以和蘇軍其他幾份報告,以及德軍方面的報告相互對應,他的報告所呈現(xiàn)的便是事實的一面。筆者可以肯定地說,在營長陣亡后接過指揮權,并指揮坦克手們撤離戰(zhàn)場時,扎卡尤金納政委內心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否受到威脅,他將整個營的存續(xù)放在首要的位置,他在為了未來的戰(zhàn)斗而竭盡全力地保全人員與裝備。

在加里寧格勒的保衛(wèi)戰(zhàn)中,在這場殘酷戰(zhàn)爭所囊括的諸多戰(zhàn)役中,有太多以各式借口為由而“脫離戰(zhàn)斗”的例子,那些人或是慌不擇路地潰逃,或是向德軍投降,或是背叛祖國。但在今日,我們所討論的坦克第21營撤出戰(zhàn)斗的這個案例,我們所討論的作出了撤離決定的扎卡尤金納政委,與上述的那些例子與那些人完全不同。

在10月17日的戰(zhàn)斗中,這輛由迪米特里·格里高利耶維奇·尤先科(Дмит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Лущенко)中尉指揮的T-34由于炮盾被炮彈擊中而火炮故障,尤先科中尉毅然加速撞向了德軍的III號突擊炮,為其他車輛的撤離爭取了時間。

格里高利·伊萬諾維奇·扎卡尤金納是一名職業(yè)軍人,他已在蘇聯(lián)紅軍服役10年,經歷了蘇德戰(zhàn)爭初期南線與西南線的戰(zhàn)斗。作為一名具有豐富作戰(zhàn)經驗的老兵,扎卡尤金納深知,如果繼續(xù)他們原先的作戰(zhàn)計劃 —— 在德軍已徹底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使用坦克沿著一條已被德軍沿途布設地雷的道路推進,在沒有步兵和炮兵支援的前提下,對未被壓制的德軍反坦克炮防御陣地發(fā)起進攻,最后穿越河流(不論這道自然的水流所造就的屏障深淺幾何)繼續(xù)向前,整個坦克營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紤]到當時已沒有人能取消上級命令所下達的作戰(zhàn)任務,任何 將會導致營剩余可用的坦克被白白損失掉 的計劃,無論如何都不應當出現(xiàn)在營指揮官的決策中。

正是由于扎卡尤金納政委的撤退決定,10月17日下午,該營剩余的可用坦克得以留存,在之后的幾天,這些坦克被用于支援加里寧方面軍對德軍占領的加里寧市區(qū)所發(fā)起的反攻。值得一提的是,根據(jù)德軍方面的日志以及一些二戰(zhàn)德軍國防軍的歷史研究作品,蘇軍坦克在加里寧地區(qū)的作戰(zhàn)行動給當時的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自力更生

遺憾的是,自加里寧突襲之后,在10月下半月的戰(zhàn)斗中,坦克第21旅的坦克戰(zhàn)術并沒有發(fā)生什么顯著的改變 —— 沒有步兵伴隨的坦克深入德軍控制區(qū)作戰(zhàn),坦克時常會被德軍擊毀,而車組乘員則是被列入“在戰(zhàn)斗中失蹤”人員名單。顯而易見,維修單位根本無法將這些被擊傷但仍有修復可能的坦克從德占區(qū)中拖走并進行維修。

舉個例子,下文是坦克第21營參謀長I.D.瓦辛(И.Д. Васина)上尉于10月19日撰寫的報告,描述了該單位部分坦克所處的情況:

1941年10月19日,坦克第21營協(xié)同步兵第5師作戰(zhàn),投入坦克包括3輛T-34坦克,4輛BT坦克和1輛T-60坦克。
戰(zhàn)斗結果,1輛T-34坦克在艾里瓦特(Элеватор)地區(qū)被擊傷(подбита),車組乘員棄車逃離。步兵單位的指揮官圍繞坦克組織了防御,但坦克還是在夜間被德軍燒毀(сожжён );
4輛BT坦克全都從戰(zhàn)場上撤回,第1輛BT坦克的炮塔被擊穿,第2輛BT坦克在脫離戰(zhàn)斗時履帶受損斷裂,第3輛與第4輛坦克無法繼續(xù)戰(zhàn)斗的緣由目前已調查清楚,前往戈羅季謝(Городище)的途中,其中1輛BT坦克在通過帕辛戈瓦(Пасынково)地區(qū)的橋梁時不幸墜橋;
有2輛T-34坦克在左翼陣地作戰(zhàn),1輛在科爾索瓦(Кольцова)地區(qū)附近被擊傷(подбит),另一輛在引擎和操縱裝置受損的情況下開回了戈羅季謝;
T-60坦克:底盤受損,油箱被打穿。

坦克駕駛員L.F.古茲維亞(Л.Ф. Гужвия)上士(старшего сержанта)曾在訪談中提到過上述報告那輛成功返回戈羅季謝的受損T-34,這一訪談被刊登在《旅戰(zhàn)斗人員、指揮員和政工人員作戰(zhàn)綱要(Сборнике бо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 бойцов, командиров и политработников бригады)》上:

1941年10月19日,在格列布列瓦(Греблево)村附近作戰(zhàn),作戰(zhàn)目標是擊敗一群德軍...在這次戰(zhàn)斗中,一些線纜卡在坦克的驅動輪上,導致坦克不得不以低檔前進,引擎嚴重過熱。坦克被臨時帶往掩蔽處進行緊急維修,隨后被轉移到戈羅季謝地區(qū)。
攝于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加里寧方面軍,T-34的車組乘員正在維修座車的引擎。

因此,一些坦克故障實際是由車組乘員們修好的??紤]到當時坦克第21旅已沒有多少能投入作戰(zhàn)的坦克,指揮官們無不密切地關注坦克自身的技術狀況。就連營長扎卡尤金納政委也不例外。在10月20日的一份呈遞給旅長斯克沃爾佐夫上校的報告中,扎卡尤金納政委寫道:

我手頭目前仍有6輛坦克,包括4輛T-34坦克,1輛BT坦克和1輛T-60坦克。
其中2輛T-34坦克可投入作戰(zhàn),但它們的機槍都出了故障。T-60坦克狀態(tài)良好,可投入作戰(zhàn)。2輛T-34坦克由于故障無法參戰(zhàn),其中一輛T-34的負重輪損壞,另一輛T-34的惰輪損壞,主炮俯仰及炮塔回轉裝置受損。BT-5坦克,履帶受損,右側驅動輪故障,電路故障。
BT-7坦克的駕駛員杜若什奇克(Дорощук),由于坦克被地雷炸毀而犧牲。共有6輛坦克損失:馬列瓦(Малева)中尉與蘇霍德雷瓦(Суходрева)上尉級政委的T-34在戰(zhàn)斗中相撞,他們之后的命運我不得而知。2連連長鮑里列瓦(Болдырева)的T-34在戰(zhàn)斗中出了事故…尚不清楚BT-5與T-60坦克的戰(zhàn)斗經歷。發(fā)送維修簡報。

需要注意的是,追溯該旅的檔案,可以查明上述報告中部分人員的后續(xù)情況。

坦克駕駛員P.I.杜若什奇克(П.И. Дорощук )中士的確在戰(zhàn)斗中犧牲,但在不可恢復損失報告中,他的死亡日期為10月29日,這一日期沖突很有可能是后期歸檔進行總結報告時出現(xiàn)了輸入錯誤。

至于Y.N.馬列瓦(Я.Н. Малева)中尉(失蹤)與Y.D.蘇霍德雷瓦(Я.Д. Суходрева)上尉級政委(10月19日犧牲)的T-34,目前只能確定其中一輛很有可能是裝備了57mm ZIS-4火炮的T-34坦克殲擊車(танком-истребителем)。根據(jù)記錄,10月19日,有一輛戰(zhàn)術編號為11的T-34/57坦克“與己方坦克相撞,并被留在德占區(qū)內”。一般來說,還可以根據(jù)政委的職位來判斷其座車的坦克類型 —— “重型坦克連政委(военком роты тяжёлых танков)”,但當時坦克第21旅并沒有配備KV坦克,因此政委這一職位使用的座車有可能是更為罕見的T-34/57。

第2連的前任指揮官,M.L.波盧欣(М.Л. Полухин)中尉級政委(младший политрук),則是在一天前于加里寧南郊的一場戰(zhàn)斗中犧牲……

于前幾位相較,報告最后提到的N.I.鮑里列瓦(Н.И. Болдырев)則是幸運得多了,他最終以技術勤務少校(майора технической службы)的軍銜,在布拉格迎來了蘇德戰(zhàn)爭的結束,戰(zhàn)后,他仍舊在蘇聯(lián)紅軍中服役,直到1958年才正式退役。

攝于1941年11月,莫斯科,維修人員正在修理一輛T-60輕型坦克。(來自Коломиец Макс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所著的《Первые танковые победы Сталина. Бронетехника в битве за Москву》)

我們應當對扎卡尤金納政委表示敬意——即便身處激烈的戰(zhàn)斗,部隊也因此蒙受慘重的損失,他仍舊抽空在呈遞給上級的報告中提到部隊中表現(xiàn)最杰出的軍官與士兵。上文所引用的那份報告中,提到了“應當表彰伊萬·季霍米羅維奇·巴拉班(Ивана Тихомировича заслуживает)同志的車組的英勇作戰(zhàn),為他們頒發(fā)相應的勛章”。

在扎卡尤金納政委所簽名的蘇聯(lián)英雄稱號申請書中,明確寫道:

在所有的作戰(zhàn)行動中,巴拉班同志都表現(xiàn)得勇猛果決,他甚至還成功地帶著一輛已損壞(разбитый)的坦克撤出戰(zhàn)斗。此外,他還時常在發(fā)起進攻前激勵乘員們勇敢去戰(zhàn)斗。

坦克第21旅的旅部批準了這一申請,到了第30集團軍軍部這一級時,因戰(zhàn)負傷的巴拉班上士的榮譽被降為紅旗勛章。

巴拉班上士的座車就是上文提到的那輛雖受損但成功返回戈羅季謝的T-34,其駕駛員是前文的古茲維亞上士。扎卡尤金納政委同樣為古茲維亞上士的勛章申請書簽了字,后者的申請獲得了完全的批準,古茲維亞上士因他的英勇作為榮獲紅旗勛章。

除了車長與駕駛員外,兼任航向機槍手與機電員的紅軍戰(zhàn)士(Красноармеец)N.A.阿列謝夫(Н.А. Арефьев)同樣榮獲紅旗勛章,即便最初他被提名的其實是“勇氣”獎章(медали ?За отвагу?);而炮手V.D.梅里丘克(В.Д. Мельничук)上士與S.S.利哈喬夫(С.С. Лихачёв)中尉級政委也榮獲了紅旗勛章,后者是第2連的連長,參與了10月17日的加里寧突襲行動。

如此,在坦克第21旅對加里寧發(fā)起進攻的第一天時,同在一輛T-34上并肩作戰(zhàn)的這五名乘員,全都因他們的英勇行為而榮獲勛章。

三、曾經的駕駛員們

在扎卡尤金納政委向旅部遞交“維修簡報(ремонтных летучек)”后,坦克第21營那些需要維護的坦克就被移交給坦克第21旅的坦克維修整備連(ремонтно-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й роте )處理。該連負責對包括T-34/57在內的坦克進行維修,而這些T-34/57的乘員很可能包括了前文提到的那些坦克手。

維修連共有91人,根據(jù)連長F.F.維克托羅夫(Ф.Ф. Викторов)一級軍事技術員(воентехник 1-го ранга)的回憶:

連里大多數(shù)人要么是只懂得輪式車輛的汽車司機,要么是只懂得農用機械和拖拉機的拖拉機司機,要么是來自制造廠,對輪式車輛或戰(zhàn)斗車輛一竅不通的機械師。還有幾位是來自坦克第96營的維修員,但他們只進行了很短時間的維修工作,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將舊式的T-26坦克與BT坦克修好了。
整個連只有一個人——也就是潘菲洛夫中士(сержант Панфёров),十分了解T-34坦克。在坦克第96營服役時,潘菲洛夫中士曾擔任過T-34的駕駛員,然而,即便是他,也從未維修過T-34坦克。

當時,有大量未得到修理的車輛與裝備堆積在維修站內。根據(jù)記錄,10月30日時,總計有10輛BT坦克,2輛T-60坦克,1門ZIS-30自行火炮(在報告中被記為T-20“共青團員(Комсомолец)”,實際上是一種以T-20牽引車為底盤,搭載57mm ZIS-2的自行火炮)和一輛摩托車亟待維修。一輛T-60坦克在29日得到了修復,而30日的報告卻記錄道:“今天,這輛坦克沒法啟動,目前無法確定故障原因?!?/p>

“伏羅希洛夫”重型火炮牽引車(Тяжёлый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тягач ?Ворошиловец?)

在維修連的報告中,還有讀起來更令人沮喪的記錄:

原本有4輛預期能修好的BT坦克,但事與愿違,這4輛坦克并沒有修復成功,經過仔細檢查后發(fā)現(xiàn),排除掉單個故障后,車輛反而出現(xiàn)了更多的故障。1輛BT坦克因缺乏可用的惰輪而無法被修好——維修人員根本沒有時間給已損壞的惰輪重新進行打磨和安裝螺絲。其余3輛BT坦克則是由于電路故障而無法修復。
由于對BT坦克缺乏了解,維修人員沒能完成維修任務,這些BT坦克仍處于維修狀態(tài)。

顯然,旅部最終給出了確切的定論,截至11月1日夜間,共有2輛BT坦克,1輛T-60坦克,1門ZIS-30自行火炮和1輛“伏羅希洛夫”重型火炮牽引車因出現(xiàn)故障而無法投入使用。這些坦克,以及上文提到的那些未修好的車輛,很有可能是在坦克第21旅投入首場戰(zhàn)斗之前,就已在集結路途中發(fā)生了故障的車輛。例如,10月15日時,由于技術故障,有13輛BT坦克和1輛T-60坦克停留在新扎維多瓦車站(станции Ново-Завидово)。

攝于1941年11月,隸屬于西部方面軍的T-60輕型坦克。(來自Коломиец Макс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所著的《Первые танковые победы Сталина. Бронетехника в битве за Москву》)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日,被維修連修好的BT-2坦克,與其他的戰(zhàn)斗車輛,共同在坦克第21旅及其他加強給該旅的單位對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的封鎖行動中發(fā)揮了作用。

由于可投入戰(zhàn)斗的車輛已所剩無幾,坦克第21旅必須謹慎作戰(zhàn),盡最大的努力確保這些稀少的坦克免遭損失。在旅部的報告中,如此描述了該旅的作戰(zhàn)過程:

坦克從伏擊處向德軍開火,不斷地改變射擊的位置。前線部隊活用各種作戰(zhàn)策略,多次成功地欺騙了德軍。
例如,在布若沙瓦(Бурашево)村一帶作戰(zhàn)時,將膠合板制成的火炮模型架設在森林的邊緣。清晨,首先在這一虛設的陣地向德軍開火,然后坦克迅速轉移到下一個射擊位置,而德軍則是對那些膠合板火炮陣地投入了狂風暴雨般的火力。入夜后,坦克再次從這一虛設的陣地向德軍開了幾炮,然后迅速轉移,而德軍同樣用猛烈的火力再次轟擊了那塊無人的空地。

許多德方記錄提到了“蘇軍火炮”(并沒有提到坦克)所帶來的影響,蘇軍的確給行駛在公路上的德軍的車輛造成了顯著的損失,然而,坦克第21旅的作戰(zhàn)并不總是如上文所述那般順利。

舉個例子,11月6日,在對德軍位于西里諾(Селино)村的陣地發(fā)起進攻時,2輛T-60坦克被燒毀而損失,1輛T-60被擊傷——這輛坦克的左側油箱被擊穿。面對來自德軍第6裝甲師第41反坦克營第2連使用50mm Pak38反坦克炮精心構筑的反坦克陣地,這些輕型坦克毫無勝算。這次戰(zhàn)斗并沒有損失太多的人員,根據(jù)旅部參謀的報告,只有一名車長在他的座車上被燒死。

不幸的是,在那段時期里,維修連并不能顯著地改善坦克第21旅各單位的艱難狀況。根據(jù)11月10日所呈遞的報告,該旅當時有7輛BT坦克,2輛T-60坦克,1輛T-34坦克和1輛T-26坦克處于維修狀態(tài)。除了坦克外,還有1輛C-2牽引車,3輛GAZ-AA卡車,3輛GAZ M-1小汽車和6輛M-72摩托車亟待維修。

攝于1941至1942年的冬季,一輛C-2牽引車由于碾中地雷而拋錨。(來自Евгений Игнатьевич Прочко所著的《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е тягачи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由于缺少零備件、B型移動式汽車維修車間(ремонтной летучки типа ?Б?)和牽引車輛,所有這些等候維修的車輛遲遲無法進行修理。

盡管如此,11月11日,還是有1輛BT-2坦克完成了修理,此外,1輛GAZ-AA卡車和1輛GAZ M-1小汽車也成功修復并返還。11月12日,又一輛BT-2坦克(能將這種型號罕見的坦克成功修好可以認為是維修連的一大強項),1輛BT-5坦克,1輛GAZ-AA卡車和M-72摩托車被修復。與此同時,維修連也面臨一些難題:由于缺少相應的負重輪,無法修復T-26坦克;由于缺少炮塔回轉裝置的蝸輪,無法修復T-60坦克;由于缺少引擎,無法修復1輛BT-5坦克。11月13日,那輛無法修復的BT-5坦克被送往科林(Клин)車站并裝載上平板車廂,被送往維修廠 —— 畢竟當時僅靠旅一級的維修連的能力已沒有任何希望將這輛坦克修好。

除了裝甲車輛以外,其他型號的車輛也遇到了維修問題:11月12日,維修連迎來一輛缺少燃油泵的“伏羅希洛夫”牽引車。

基于ZiS-6卡車底盤的B型移動式汽車維修車間的示意簡圖。

在接下來的2天內,維修連又設法修好并返還1輛BT-5坦克,3輛摩托車,1輛GAZ-AA卡車和1輛GAZ M-1小汽車。從結果來看的話,雖然維修連對于輪式車輛的維修卓有成效,但等候維修的履帶式戰(zhàn)斗車輛中,只有一些BT坦克成功得到了修復。顯而易見,維修連所遭遇的最大問題還是對T-34坦克的維修,根據(jù)維修連連長F.F.維克托羅夫的回憶:

等候維修的T-34坦克需要更換引擎,維修工作開始之后,首先需要擰下用于固定引擎蓋的螺栓,準備移除引擎蓋時,問題出現(xiàn)了——沒法將那塊裝甲板移走。位于炮塔下方,炮塔座圈旁的沉頭螺絲無法擰開,盡管維修員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引擎蓋也仍舊留在原位,紋絲不動。

【譯者注:此處維克托羅夫所述的“無法擰開的沉頭螺絲”可能為下圖中藍色部分的螺栓:

1940年秋,183廠所生產的T-34車體圖紙。

下面4張為參考示意圖,來自Steam游戲《Tank Mechanic Simulator》內的T-34/76坦克,需要注意的是,該游戲的模型十分粗糙,與具體圖紙相差甚遠,請勿將游戲內容代入現(xiàn)實歷史:

四、如何避免在“伏爾加水庫”中溺水

屋漏偏逢連夜雨,11月15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的第9集團軍發(fā)起“伏爾加水庫(Wolgastaubecken)”行動,坦克第21旅及其他加強給該旅的單位所在的陣地首當其沖,遭到德軍第27軍下轄的步兵師的進攻。

此時,坦克第21旅保有13輛坦克,在旅部所在的舊帕戈謝(Старом Погосте),有1輛T-34坦克,2輛BT-2坦克(還有1輛無法投入戰(zhàn)斗),1輛BT-5坦克和2輛BT-7坦克(還有1輛無法投入戰(zhàn)斗);2輛T-60坦克駐守在特魯諾沃(Труново)村,作為支點協(xié)助步兵構建防御陣地;1輛T-34坦克和2輛BT-2坦克(其中一輛存在故障)繼續(xù)在彼得魯什諾(Петрушино)地區(qū)附近保持對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的封鎖。

攝于1941年11月,被改造成維修廠的莫斯科火車站,維修人員正在修理一輛BT-5坦克。(來自Коломиец Макс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所著的《Первые танковые победы Сталина. Бронетехника в битве за Москву》)

坦克第21旅絕大多數(shù)可投入戰(zhàn)斗的坦克在“伏爾加水庫(Wolgastaubecken)”行動發(fā)起的首日便損失掉了。除了留駐的坦克外,裝備37mm 防空炮的旅防空炮兵營防空炮兵第2連也參與了舊帕戈謝的旅部防御戰(zhàn),成功將德軍的進攻擊退。防空炮兵營代理營長J.K.布爾科夫斯基(Я.К. Бурковского)上尉所撰寫的報告詳細地描述了這場防御戰(zhàn):

歷經一番炮火準備后,德軍開始對舊帕戈謝-丘普里亞諾沃(Чуприяново)-費德索瓦(Федосово)防線發(fā)起進攻。防空連所接到的命令是堅守在新的射擊陣地上,協(xié)助守軍擊退沖擊舊帕戈謝陣地的德軍坦克。
防空連隨即轉移到新的射擊位置,但并沒有機會朝德軍坦克開火,因為旅部所給的命令是等候德軍坦克抵近400米時才開火,而德軍坦克在1.5公里的距離上就開始向防空連開火。
2門火炮因德軍坦克精準的直擊而徹底喪失作戰(zhàn)能力,無法從撤出射擊位置;另有2門火炮被德軍擊傷,但成功地從射擊位置上撤回;2門ZIS火炮被燒毀并遺棄在德軍陣地上。
因德軍坦克直擊而受損,且無法撤出射擊位置的那2門火炮被其炮組成員摧毀。

有2名軍官和2名紅軍戰(zhàn)士在這場防御戰(zhàn)中犧牲,12人被記為失蹤,營長V.I.克魯季科夫(В.И. Крутиков)上尉、第2連連長M.B.基米里曼(М.Б. Киммельман)中尉和其余5名戰(zhàn)士負傷。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場防御戰(zhàn)中,防空炮手們所對陣的并非德軍坦克,而是來自 被加強給德軍第86步兵師的 第189突擊炮營第2連的III號突擊炮。對于III號突擊炮那可靠的正面裝甲而言,37mm防空炮從1.5千米外發(fā)射的炮彈無異于撓癢癢……

攝于1941年12月,隸屬于第189突擊炮營的III號突擊炮。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坦克第21旅根本無法回收并維修在戰(zhàn)斗中受損的坦克——所有這些不得不留在德軍陣地上的坦克全都成為了步步緊逼的德軍國防軍的戰(zhàn)利品,被劃入不可恢復損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緩慢撤往伏爾加河水庫的坦克第21旅以頑強的抵抗承接了德軍那宛如冰雹般的猛烈攻勢,為蘇軍工兵部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使得蘇軍工兵得以安全地炸毀了橫跨水閘的橋梁。根據(jù)德軍第27軍工兵在11月19日所作的一系列計算,若想重建一條新的橋梁,需要耗費數(shù)周的時間。

誠然,坦克第21旅之所以能夠在加里寧地區(qū)有效作戰(zhàn),其部分功勞要歸功于坦克第21旅的維修人員 —— 盡管面臨諸多困境,他們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竭盡全力保證該旅各式不同型號的車輛處于可投入使用的戰(zhàn)備狀態(tài)。

原文參考目錄
  1. NARA. Т 314. R 773

  2. NARA. Т 314. R 980

  3. NARA. Т 315. R 329

  4. pamyat-naroda.ru

  5. Коломиец М.В. Первые танковые победы Сталина. Бронетехника в битве за Москву — М.: ?Яуза?, ?Эксмо?, 2012

  6. Коломиец М.В. Т-34. Первая пол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 М.: ?Яуза?, ?Эксмо?, 2009

  7. На правом фланге Московской битвы — Тверь: ?Московский рабочий?, 1991

  8. Прочко Е.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е тягачи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 ?Бронеколлекция? — №3(42) — 2002


淺談蘇軍坦克維修 - 以1941年10月至11月加里寧方面軍坦克第21旅的坦克維修工作為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莒南县| 乌兰浩特市| 望都县| 临邑县| 泰来县| 古交市| 双流县| 上高县| 汶上县| 南涧| 九寨沟县| 大姚县| 丹东市| 河源市| 扎赉特旗| 阳西县| 湘潭县| 卢氏县| 吉林省| 磴口县| 南部县| 九寨沟县| 吴堡县| 观塘区| 河北区| 南京市| 壤塘县| 桃园县| 凤庆县| 彭水| 太和县| 海伦市| 和龙市| 城口县| 临漳县| 工布江达县| 龙陵县| 巩留县| 页游| 秦皇岛市|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