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公談苑》宋 楊億口述 黃鑒記錄(五)
郭進 郭進少年時身體強壯性格勇悍,最初在太原跟隨太祖,開國后,為刺史 團練使。國初,是洛水防御使,任西山巡檢,捍衛(wèi)太原。 郭進管理軍隊非常嚴格,本人也好殺成性,他的部下很聽話,每次率領軍隊攻擊晉邊境,沒有不勝利,后來郭進被派遣帶軍到西山,太祖特意到場叮囑軍士說“你們這些人一定要謹慎執(zhí)行法令,我可能會赦免你們,郭進絕對殺了你們。” 太祖曾經(jīng)選了三十御龍官讓郭進管理并親自押陣,當時準備與晉人打仗,御龍官很多害怕退卻,郭進斬了十來人。有人將這事報告給太祖,太祖便到便殿觀看,他厲聲當著眾人的面說“這些人是從千百個御龍官中才挑選出來的一二個,郭進因為他們違犯了小節(jié),便殺了,再這樣下去,這些龍種健兒,不夠他殺了?!? 太祖暗中派中使告訴郭進說“那些侍衛(wèi)以為自己和皇上較親近,驕倨不服從命令,殺了沒什么問題?!惫M聽了感激流淚,為皇上訓練出一支精勇無敵的隊伍。 皇上為獎勵他的軍功,給郭進建造了豪華的宅第,命令廳堂全部使用筒瓦,有人回說“筒瓦要親王和公主級別才可以使用。”皇上說“郭進盡忠為國,我對他如對我兒子,有什么不可以?” 太宗討伐太原時,北戎人從石嶺關入侵,郭進大破北戎兵,將戰(zhàn)俘獻給朝廷,朝廷下令殺了俘虜,郭進將尸體堆放在對方城下,讓敵人失去信心,遂約降。 郭進后來因為功高負氣,有監(jiān)軍田欽祚不遵法處理軍務,郭進屢次用話語刺激田欽祚,欽祚心里極其痛恨郭進,后來誣告郭進佗事,郭進為表明自己,上吊自殺。太宗知道后,罷免欽祚,永不錄用。 竇偁面叱賈琰 竇偁是晉府賓佐,后來是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竇僖是起居郎,竇儼文章好。竇偁也有文章,是記錄晉府里面的事。 賈琰是判官,每回王室貴族辦宴會,賈琰在場上怡聲下氣,王室貴族一個動作一句話,賈琰立馬褒揚贊嘆,拍馬屁的話快速跟上,竇偁當面吼他說“賈氏子,你這樣巧言令色是不是太超過了?怎么去面對你的心!”太宗當時很生氣,把事兒說給太祖知道,太祖呵斥竇偁貶他到?jīng)苤莓敼?jié)判。 太宗后來即位,想起這件事,召竇偁到京師當樞密直學士,參政幾個月后,向皇上呈謝表,太宗對他說“你知道為什么會召你到這嗎?”竇偁說“陛下,是因為臣當年在霸府(指晉府,借指藩王。)當賓佐的緣故?!被噬险f“不是,因為卿當面損賈琰,所以我特意叫你到身邊,是為了讓你直面懟我。 董遵誨 董遵誨的父親是董宗本,曾經(jīng)是隨州將領,太祖還是平凡人時到隨州依附董宗本,宗本讓遵誨陪他一起游玩。兩個人經(jīng)常驅(qū)鷹獵兔,當時董遵誨不時羞辱太祖,太祖實在受不了,向宗本告辭,宗本一直挽留太祖,可是太祖決意要走,宗本給了太祖很多錢放太祖離開。 太祖即位初期,四處尋找遵誨,遵誨很害怕,有回想自殺,他的老婆阻止他說“有想死的決定,晚些讓太祖來殺也一樣。我以為能成為萬乘之主,會是念舊惡的人嗎?或許會因禍得福,也說不定?”遵誨聽了老婆的話,覺得有道理,于是自己到便殿見太祖,他向太祖叩頭請死?;噬闲χf“你以前是太過強橫放蕩,我是讓著你?!闭f完命令左右將遵海掖起,并賜他冠帶,設宴席,叫遵誨一起吃飯,二人敘舊說笑。 皇上委任遵誨為通遠軍使,讓他專門鎮(zhèn)守一方,允許市租用在軍隊開支,不需要通過其他部門審核。每年朝廷賞賜無數(shù),幕府允許自己征聘委任,并選數(shù)千精甲兵歸遵誨領導,不再更替。隔歲春夏間,太祖令他回家探望老婆孩子。遵誨一回朝,便匯報如何嚴管邊候,鎮(zhèn)撫蕃部,軍隊與號令如一,有些比較強勢的戎族,采取與他們成朋友的決策,那些不服朝廷密謀反叛的族群,必定先寫告示通告,然后再率領部隊圍剿,一舉剪滅從不留活口。遵誨每次出兵,必打勝仗,黨項(古時候一個民族)以及所有的外族,因為畏懼而不敢亂來。 遵誨在駐地養(yǎng)了數(shù)千匹馬,每年會選擇一些駿馬入貢,數(shù)百位親仆待遇豐厚,邊境從此安全,遵誨幾乎每天都在馳射畋獵,擊鞠呼盧,吃飯聽人彈奏樂器快樂過日子。羌中的一切,遵誨也會派人去偵探,一有動靜馬上能知道,有遵誨鎮(zhèn)守在西邊,朝廷不用擔心。每年過年時,遵誨的親信便會押馬來進獻,皇上必定召見遵誨的親信詳細打聽遵誨每天都在干什么,有時候皇上很高興,會拍手掌說“真的太快活了?!比缓蠼庀伦约阂路系恼渲槠鎸氋p賜遵誨,遵誨一接到這些賞賜皆當場流淚。 遵誨每三年到朝廷匯報,皇上賜遵誨和他一起吃飯,一起談笑一段時間,到遵誨要回邊疆時,皇上便賜他五百皇家專享的膳羊,五百皇家專供酒,上萬金子衣帛。太祖在位的這段時間,邊疆都是由遵誨鎮(zhèn)守。 末年,朝廷派一位判官到邊疆考察,他向上報告說“每年都要往通遠轉(zhuǎn)運調(diào)發(fā)內(nèi)地錢粟到通遠養(yǎng)兵,勞費民力,軍隊可以在當?shù)卦O關卡征稅,然后購買糧食給用?!被噬喜徊捎门泄偎?,下命令到邊疆軍隊,重申約令,每年的調(diào)發(fā)照舊,不許他人再私下議論市租,并將判官遷移到他郡,遵誨感激流涕。 李沆 楊文公曾經(jīng)說:李丞相沆為人忠厚淳樸,說話直接,善于寫文章,了解政治,尊敬賢人樂于行善,當丞相期間,人們稱他為長者。他精通典籍能無誤的解釋典籍,并且非常討厭裝出來的榮華,用一顆純真的童心處理世俗的事情。 李沆對待自己很苛刻,居住在陋巷,問案的廳堂不設重門,不包庇下屬,他不屑去考慮頹垣壞壁會讓自己沒威嚴之類的事。家中正房前的藥欄壞了,李沆老婆告訴護衛(wèi)別去修理,等丞相本人說了才修復。朝夕相見的破藥欄,就這樣經(jīng)過了一個多月,李沆也沒說需要修復。老婆實在忍不住了,對李沆說藥欄壞了,李沆笑著對他的弟弟李維說“我怎么可能為這破事動一下念頭呢?”家人趁機說要裝修下家,李沆沒說一句話。 李維有回和李沆談事,順便說起裝修房子的事,李沆說‘我領朝廷的高薪,不時還有些皇上意外的賞賜,裝修家這件事不是問題。但一想到國家政治以及這個世界不完美,我怎么可能圓滿如意啊,怎么可以為滿足自己而去追求利益呢?現(xiàn)在裝修一個家,需要一年的時間,我們的人生說不定哪天就沒了,又怎么去奢望能長久安居呢?巢林一枝,可以了,不要再去想著住豪宅啦?!焙髞?,李沆生病,他某天自己洗凈身子,右脅而逝,李沆死的時間是盛暑,尸體在家中停放七天,家中沒有一絲穢氣,這是李丞相沆一生言行如一的福報。 李沆身居相位時,每回接待賓客話不多。馬亮和李沆同歲,又和李維是好朋友,他對李維說“外面都在傳你大哥是無口的葫蘆?!崩罹S將這話說給李沆知道,李沆說“我知道這事,但現(xiàn)在的朝廷人士,大家都知道我在殿上說政事,或者與皇上討論奏折的事,了無壅蔽。我們國家北邊有強虜,西邊有戎遷,有時候討論這些要一天,所以事關國家安全,不能不詳細推究??N紳中如李宗諤、趙安仁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人,和他們交談,在某些事上都沒辦法幫到我。至于其他的通籍之子(指一般的官員),與我見面坐、起、拜、揖,都倉皇驚懼,一開口盡吹牛逼,希望得到我的寵獎,這類人我要用什么話和他們談呢?如果勉強自己就是妄言,這樣我就會被世俗化,被世俗化,這病我不能得。你替我謝謝馬君?!? 李沆常說“我身居高位,實際上對我做任何事都沒幫助,只是將中國、外國發(fā)生的事,分析出利弊,向皇上報告而已,我也就只有利用這點小價值來報效國家。朝廷如何防御 如何制敵,我必須理清楚,或者根據(jù)一些蛛絲馬跡向皇上陳請施行,我只是做這么些小事啊。這大概就是陸象先說的‘庸人擾之’的意思吧。”(庸人擾之典故出《新唐書·陸象先傳》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找麻煩。) 范質(zhì)識大體 范質(zhì)剛開始為相時,和馮道同堂,那時候的馮道是資深的老官僚,有些瞧不上新人范質(zhì),于是特別注意范質(zhì)的所作所為。 范質(zhì)最開始是判事,專門管理用印,他對堂中辦事人員說“我們這里所判的事,必須要簽表,確認無誤才能書寫成文書,不要等文書發(fā)布才發(fā)現(xiàn)失誤,那可真會讓天下人笑話我們。” 馮道聽到后贊嘆說“真是識大體,我不如啊!”范質(zhì)后來果然成為一代名相。 不信異端 李司空的家中,不設置佛堂,也不收藏內(nèi)典經(jīng)文。王似宗的家,不燒紙錢,祭祀祖先,只是一般的酒菜而已。 竇儀不攻人之短 竇儀,是開寶中的翰林學士,那時趙普專政,皇帝有些忌諱,希望能聽到有人說趙普哪里作不好。 一天,皇上召開會議,說到趙普的所為都是負面的,提竇儀時就說翰林學士配不上他的才華。竇儀當著皇上的面說“趙普是開國功臣,他的行為光明磊落,是社稷的棟梁。”皇帝聽了很不高興。 竇儀回到家,將之前發(fā)生的事告訴弟弟,并倒了一杯酒,說出為趙普說話的原因“我肯定做不了宰相,但這樣起碼不會被流放朱崖(即珠崖 今海南省海口市),也可以保住家人?!? 后來皇上找了盧多遜學士,多遜很早就對趙普有意見,他認為這是替代趙普的機會,于是趁機指出趙普的錯誤,趙普果然被罷去相位,甚至有生命危險,后來依靠之前的功勞才脫險。盧多遜借此當了參知政事,后來作了宰相。 太平興國七年,趙普重新被任命為宰相,多遜被流放崖州,竇儀說的的確很對。 竇儀的弟弟分別是儼、侃、偁、僖,都是進士,他們的父親是范陽人竇禹鈞,是左諫議大夫致仕,禹鈞將君子節(jié)氣作為家法來教導子女,兒子在當時都很有名氣,為一時之表。 馮道寫了首詩贈送禹鈞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边@詩當時十分流行。 竇儀后來任禮部尚書,竇儼是禮部侍郎,二人皆翰林學士;竇侃任左補闕;竇偁任晉府賓佐,后來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竇僖任起居郎。兄弟中竇儼文章最好,出了文集,名為《秘合》。竇偁也有文集,名為《晉府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