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75歲奶奶說真話:戀愛和生孩子,做了總比不做好?|北大宿舍聊天第3季

所謂一般般的普通婚姻,往往是女性在忍氣吞聲。
心目中的女性主義,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著,怎么都可以。
戀愛是追求與他人深度磨合的關系,是對他人感興趣的一種關切。面對對方時極度清醒,以至于外人看起來無比瘋狂——因為看得一清二楚,才跟對方戀愛。
戀愛的出發(fā)點是對對方的好奇心,想要了解自己和對方是什么樣的人。相親的本質可能在于喜歡婚姻,而不是男人。關于生育,對方是否讓你覺得信賴。
后來出生的人們被女性主義原教旨主義束縛了手腳,只要沒有一方受到不公或不利的對待就可以了。
女性主義有什么用?當你受到傷害、遭受不公時,給予反抗的語言與依據(jù)。為過去的痛苦正名與共鳴,獲得巨大力量。社會也是這樣逐漸被改變的。
“無償勞動”的提出,從“還不是我在外打拼,你才能在家逍遙快活”到“還不是我在家忙里忙外,你才能安心出去工作”的轉變。
明明自己婚姻生活很不幸,卻要求女兒也步入婚姻,也需要社會齒輪不斷的傳動。
自由是要有選項,之前的女性沒有很多選項,有對穩(wěn)定性的執(zhí)念,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活法強加給子女;現(xiàn)代的女性可能陷入很多選項的迷茫。
女兒是母親最激烈的批判者。母親的弱點與缺陷,女兒是最為清楚明白的。在母親是強者時進行平等的激烈對決,“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拼命守護自己的生活——母親會一點點從強者變成弱者,母女關系會發(fā)生變化——放下“母親”身段的女人和不再是“女兒”的成熟女人也許可以重新連接,互相認可。為什么是女兒?兒子對母親永遠心存愧疚,嘻嘻支付老程養(yǎng)育費用,老程想要留在大城市尋找工作——婆媳關系互相理解的模版之一。
女性主義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只有新時代成長起來的人,才知道理想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是有極限的,必須通過社會或制度的改變去實現(xiàn),兩邊都要改變。
最重要的是“我想要變得幸福”這個念想,為此誠實地對待自己。沒有必要為選擇而斗爭,要斗爭的是我們希望有這個選擇。接力努力把更多選擇、更多自由帶到下一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