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水巷與黃岡丁未革命 作者:許繼發(fā)

? ? 黃岡河流經(jīng)黃岡城南隅出海,河床寬闊,河水甘甜,哺育著黃岡人民。古時,黃岡是海運、河運交匯之圩,小輪船、木帆船沿河停泊,擔水巷自黃岡開埠以來是繁華地段,兩旁商店、行鋪鱗次櫛比,米行、雜貨店、批局、旅社、當鋪、搬運站組成一條經(jīng)濟街衢。
? 昔年從黃岡城東門至臨河處建了一條用石板條鋪成的擔水巷,每天大清早三三兩兩的婦女挑著一擔擔木桶絡(luò)繹不絕到黃岡河里挑水回家裝在大水缸里供一天飲用,這就是“鬧熱過擔水巷”俗諺的由來。
? 擔水巷古時有座石門,門上嵌著一塊大石匾,上面鐫刻著“擔水巷”三個大紅字,下款刻有“乾隆三十九年歲次甲午蒲月吉立”(歲次甲午即1775年;蒲月即五月),這是歷史的記錄。
? 擔水巷2號泰興客棧是黃岡丁未革命總機關(guān),90多年前的1907年是孫中山在新加坡晚晴園同盟會總部任命許雪秋為嶺東東路都督,派他到黃岡擔水巷泰興號謀劃黃岡起事,革命黨人蹲在豆油燈下討論救國救民的策略,探索民族自強的道路,并一致舉議陳涌波為總指揮。
? 4月9日潮州總兵黃金福派蔡河宗赴黃偵察革命黨活動情況,適逢陳涌波從汕頭乘海輪攜款回黃,主張“即行舉事,遲則為人所制”,遂命余永興于4月10日下午7時召集各路同志,在離黃岡城3華里的連厝墳(石壁山下)聚集待命。
? 是晚月朗星稀,銀輝灑滿大地,到8時已集眾700余人,革命志士乘清兵沉睡即指揮襲擊東門。革命志士揮動著大刀、長矛、木棍、鋤把,抬著土槍土炮,高喊著“驅(qū)除韃擄、恢復(fù)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口號,11時許由陳涌波、余既成率領(lǐng)直逼北門清兵協(xié)署(今大衙)。
? 東門、北門兩方戮力奮戰(zhàn),為壯大聲勢放火焚燒協(xié)署左側(cè)昭忠祠,火光沖天,殺聲如雷。陳涌波冒著槍林彈雨深入?yún)f(xié)署,向蔡河宗曉以大義,他的凜然氣慨和外國浩大聲勢懾服了蔡河宗而接受繳械受編。
? 1907年4月11日清晨黃岡城光復(fù)了,在都司署成立革命軍政府,立即昭示安撫市民,黃岡城一片歡騰。
? 擔水巷它是革命的圣地,這場“碧血橫飛,浩氣四塞”威震中外的丁未之役就在擔水巷泰興號黃岡革命總機關(guān)直接策劃指揮下取得了勝利。
? 今天擔水巷已開辟成為寬闊的街衢,高樓矗立,商貿(mào)繁榮,更是熱鬧非凡,滄海桑田,擔水巷泰興號已湮沒于歲月的長河之中,凝眸歷史圣地仍然依稀可辨。丁未革命何其壯烈,何其輝煌,擔水巷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