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全揭秘》第六章混響器
混響能夠?qū)崿F(xiàn)美化聲音的效果,包括:
增加聲音的體積感,增加聲音的密度感以及甜美感。
房間混響:混響時間短、密度大,具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感,沒有空間邊界感。
適量使用,能夠增加聲音的密度以及融合度,過量使用會導(dǎo)致聲音的渾濁。大堂混響:混響時間長,密度低,具有明確的空間邊界感,沒有明確的空間距離感。適量使用,能夠增加聲音的體積感和縱深感。過量使用會導(dǎo)致聲音的渾濁。同時,大堂混響在大部分音樂當(dāng)中都是空間描述的主力。
板式混響:混響時間長度自由,密度很大,空間距離感和空間邊界感都沒有。
適量使用,對聲音有著強烈的潤色作用。
加了房間混響,聲音變得略有些靠后,這就是空間距離感。但是又無法具體想象出房間的大小。這就是沒有空間邊界感。
所以通常不會使用房間混響進(jìn)行空間描述。
這是房混的特性,其原因是由于相位抵消造成的。
如果用于增加聲音的融合度以及聲音的寬度,給房間混響的發(fā)送量通常以聽不到混響的尾巴為準(zhǔn)。
大堂混響的特性:
聲音沒有任何靠后的感覺,混響僅僅是圍繞著人聲,與人聲之間還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說大堂混響沒有空間距離感。你能夠想象出一個空間的輪廓來,這就是空間邊界感。
所以它才會成為我們完成空間描述的主力。
再來感受人聲的體積,體積感明顯大了一圈,所以大堂混響能夠增加聲音的體積感,這種體積感對于聲音的豐滿度有很大的作用。
板式混響的特性:
加了板式混響的聲音,甜美度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板式混響多用于給聲音進(jìn)行潤色的
單聲道的板式混響,還能夠很好的增加聲音的縱深感。
在頭腦中需要有一個大概的想法,針對混響聲音的想法。
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biāo),對于效果器的調(diào)整就會失去方向。
有了想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從混響器中尋找一個預(yù)置(preset)
然后只需要調(diào)整幾個重要的參數(shù)
通常包含四種:
混響時間(reverb?time或者decay)
預(yù)延遲(predelay)
早期反射量(這個參數(shù)在不同的混響器中有不同的標(biāo)示方法)
頻率調(diào)整
先來說混響時間。通常,我會根據(jù)一首歌的速度決定混響時間。
混響時間的房間混響的取值范圍通常是?0.3~1.28;
大堂混響的取值范圍是?2?~4s;
板式混響的取值范圍是1~4s。
在這些范圍之內(nèi),用基準(zhǔn)時間的倍數(shù)來作為混響時間。
比如一首歌,基準(zhǔn)時間是?0.6s。那么,針對這首歌的房間混響就有可能是?0.6s?或者1.2s。而大堂混響則有可能是?2.4s?或者?3s。板式混響則有可能是?1.2s、1.8s.2.4s?等等。
在混音中,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相位抵消,聲音就會產(chǎn)生如下聽覺特性:
聲音變得模糊
聲音寬度變窄
聲音力度變?nèi)?/p>
一個優(yōu)質(zhì)的混響,在發(fā)送適當(dāng)?shù)幕祉懥恐螅曇艟蜁a(chǎn)生“濕潤感”,這種濕潤感即使在很多樂器疊加在一起的時候也能明顯感覺到。但是一個密度不夠的混響,在少量樂器的時候,還能夠體現(xiàn)出足夠的濕潤感,然而當(dāng)大量樂器疊加的時候,濕潤感就會消失,讓混音師覺得混響量不夠,從而增加更多的混響,導(dǎo)致聲音渾濁。
當(dāng)大堂混響的預(yù)延遲時間出現(xiàn)可選擇的情況時,通常選擇那個較大的預(yù)延遲時間,這樣,能更清晰地聽到這個混響的空間感,符合了用大堂混響完成空間描述的訴求。
板式混響的混響時間取值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取房間混響和大堂混響的中間值。
另一種是使用和大堂混響相同的混響時間。
采用這兩種方式有著不同的效果。
如果采用房間混響和大堂混響的中間值,就會更加注重板式混響的潤色作用,
而如果采用與大堂混響相同的混響時間,則在完成潤色作用的同時,兼顧一部分空間縱深感的提升,
這種方式,通常會用在單聲道的板式混響當(dāng)中。
一般來說,早期反射是反射密度最大的一段混響時間,能夠更好地增加融合度,但同時,如果早期反射過多,也會導(dǎo)致聲音的渾濁。
房間混響的早期反射量通常會稍微多一些,而大堂混響和板式混響則不會需要那么多早期反射量。
混響的頻率響應(yīng)
會影響到至少兩個方面的聽感。一個是混響本身的音色。比如,你想要一個很甜美的混響,那么混響的高頻和中高頻就不會太少。如果你想要一個比較溫暖的混響,那么混響的高頻和中高頻則不會太多。
另一個方面則是會影響到混響的可辨識度。
總體來說,混響器的聲音風(fēng)格大致分為如下幾種:
聲音寬厚、溫暖、密度高的
聲音清晰、空間感真實的
聲音活躍、并且華麗的
聲音密度低,但是很空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