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能同化其他種族的神秘物質,真的降臨到了地球?

2022-02-27 12:18 作者:返樸科普  | 我要投稿


近日,研究人員在自家后院的泥土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超長的DNA結構,推測是一種染色體外元件(ECE)。它們一個神奇的特性就是可以“同化”其他物種的DNA結構形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它包含其他生物的關鍵基因。這種能力堪比著名科幻作品《星際迷航》中的外星種族“博格人”,因此這種DNA也因此得為“博格”。關于“博格”,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探索。


撰文 | 顧舒晨


在科幻片《星際迷航》中,有一個叫作“博格人(Borg)”的邪惡外星種族,他們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雖然他們自己不能繁殖,卻能通過同化其他種族以維持自身種族的存續(xù)。他們希望通過同化一切可以遇到的種族,使自己的種族至臻完美。一旦遭到其它種族的抵抗,博格人就會搬出他們的口頭禪:抵抗是無效的(Resistance is futile)。然而你肯定想不到,這種天方夜談似的外星種族“博格人”,也有個地球變種,就“潛伏”在我們身邊!


被博格人同化的皮卡爾艦長丨圖源:CBS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ill Banfield教授團隊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fā)表題為“Borgs are giant extrachromosomal elemen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augment methane oxidation(“博格”是一種巨大的染色體外元件,具有增強甲烷氧化的潛力)”的研究論文。論文介紹了Banfiled教授的研究團隊從美國西部的泥土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能夠“同化”環(huán)境中不同微生物基因的DNA結構形式,從而引發(fā)了學界的普遍關注,包括《科學》與《自然》等期刊雜志也齊齊報道了這一前所未見的發(fā)現(xiàn)。有意思的是,“博格”這個名字是Banfield教授喜愛科幻的兒子在感恩節(jié)晚餐上的提議,一語中的。


Jillian Banfield教授曾因細菌與物質在地球極端環(huán)境下的行為研究而獲得過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與礦物之間的關系,從這兩個乍看下大相徑庭的研究領域中,Banfield教授發(fā)現(xiàn)了這兩個領域互動的奧秘,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見解,她甚至引證出微生物具有影響侵蝕作用等大規(guī)模地質學變動過程,以及從石塊中構建特殊物質的能力。因此這一次“博格”DNA的發(fā)現(xiàn),也引發(fā)了熱議,大家都期待著Banfield教授能給學界帶來新的研究突破。


Banfield教授的課題組原計劃研究能降解甲烷的古細菌,以及能感染這類古細菌并影響其甲烷降解能力的病毒。古細菌大多生活在厭氧環(huán)境下,研究人員需要挖一米多深的坑才能獲得所需的樣本。這些泥土樣本將被帶回實驗室做測序分析,再通過計算機運算獲取每一條DNA序列,并從中尋找來自病毒的DNA。


這次“博格”DNA的發(fā)現(xiàn)卻純屬偶然。在一份來自研究人員自家后院的泥土樣本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段超長的DNA,而且其中暗藏大量前所未見的新基因。不僅如此,這段DNA還有著非常特殊的結構,它們的頭和尾有著近乎鏡像的DNA序列,在基因之間也有特殊的重復序列。此外還有可供DNA啟動復制的序列,表明此類DNA有進行自我復制的潛力。綜合這些發(fā)現(xiàn),科學家認為這種DNA并不是隨機產(chǎn)生的。而且在檢索了大量數(shù)據(jù)庫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23種潛在的“博格”DNA,其中19種與首個被發(fā)現(xiàn)的“博格”DNA具有一樣的特性,它們均來自科羅拉多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濕地泥土。


研究人員在收集土壤里的DNA樣本丨圖源:JILL BANFIELD


通過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認為“博格”DNA是染色體外的DNA,是一種染色體外元件(extrachromosomal element,ECE)。所謂染色體外元件,就是染色體外的DNA,它們存在于許多宿主微生物中。大多數(shù)微生物有一條或兩條染色體用于遺傳編碼,但除了染色體內(nèi)的DNA外還有一些染色體外DNA的存在,例如線粒體DNA,以及已成重要科研工具的質粒,它們攜帶著某些非必需但有益的基因與宿主微生物共存。ECE大多是環(huán)狀、裸露的,也有少部分是線性的,能在細胞內(nèi)能獨立進行復制。它們有些是細胞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如線粒體、葉綠體;有些能夠賦予細胞某種特性,如細菌質粒的抗藥性基因、放毒型草履蟲的卡巴粒等。


至于“博格”DNA的作用是什么,研究人員推測可以參與代謝甲烷。序列分析顯示,“博格”DNA似乎與一種名為Methanoperedens的古細菌相關,“博格”DNA同化的基因中就有一些基因來自這種古菌的染色體。這類古細菌能夠消化并代謝甲烷,而“博格”DNA似乎也參與了這一過程。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博格”DNA還可能幫助對抗氣候的變化——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為制造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而含有“博格”DNA的微生物的生長將能夠分解大量的甲烷。但是,由于目前科學家們還無法在實驗室里培養(yǎng)出這種古細菌,所以“博格”結構可能被古細菌用來處理甲烷的結論僅僅是基于基因測序數(shù)據(jù)的推測。


除了許多與Methanoperedens古細菌相關的基因外,“博格”DNA中還含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基因,例如一些對于代謝至關重要的基因。另外,“博格”DNA還具有一些獨有的特性。首先,正如前文所述,它尺寸巨大,其長度在60-100萬對DNA堿基之間,已接近真核生物染色質長度的三分之一,要知道一般的ECE的也只在大小在50~1000對堿基之間。這是區(qū)別于其他片段的重要特征。其次,“博格”DNA是線性的,而不是像許多ECE那樣是環(huán)狀。最后,“博格”DNA的兩端都有鏡像重復序列,在基因內(nèi)部和基因之間也存在許多其它的重復序列。


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博格氏菌似乎與被稱為古菌的單細胞微生物有關

丨圖源:Eye of Science/SPL


雖然“博格”DNA的發(fā)現(xiàn)使得一些研究人員異常興奮,但這項工作還沒有經(jīng)過同行評審在正式的雜志上發(fā)表。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我們需要更謹慎的對待這一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可能性。華盛頓州西雅圖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的生物學家Nitin Baliga認為,當研究人員像Banfield的團隊那樣篩選許多基因組的碎片并將它們拼湊在一起時,有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他認為“博格”DNA只有在培養(yǎng)的Methanoperedens古細菌中被發(fā)現(xiàn)才能被確認。另外,單從“博格”DNA的結構特征上看,它可能與其它大型ECE的特征重疊,例如某些嗜鹽古菌(salt-loving archaea)中的元件。因此Baliga認為,“博格”DNA結構的新穎性在現(xiàn)階段仍值得商榷。阿根廷圖庫曼微生物工業(yè)過程試驗工廠(Pilot Plant for Microbiological Industrial Processes)的微生物學家Julián Rafael Dib認為博格結構類似于在土壤棲息的放線菌中發(fā)現(xiàn)的巨大線性質粒。還有另外一些看似瘋狂的解釋,比如“博格”DNA來自某種未知的微生物,隨后被其它古細菌所同化,正如線粒體被真核細胞所同化一般。又或者,這些“博格DNA”本身是一種巨型病毒……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博格”DNA的功能及其DNA重復序列的作用。DNA重復序列對微生物來說非常重要,例如細菌和古菌對抗病毒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CRISPR-Cas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被稱為CRISPR陣列的重復結構來自病毒的遺傳密碼片段,微生物將這些片段整合到自己的DNA中,以此“記住”病原體,以便在未來抵御它們。CRISPR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正改變著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乃至人類世界。Banfield教授的預印本共同作者Jennifer Doudna教授也因研究CRISPR基因編輯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未來的合作也將致力于研究“博格”DNA所具有的類似的工具化潛力。


雖然目前為止,我們依然不知“博格”DNA究竟是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博格”DNA能夠同化不同來源的基因,“博格”DNA的存在說明了一個事實——很多遺傳元件能在不同染色體間,甚至不同物種間“跳躍”,從而讓生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這也正體現(xiàn)了生命的奇妙之處??茖W的魅力就在于探索未知,發(fā)現(xiàn)未知,希望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也能知道“博格”DNA何時會向其它物種說出那一句經(jīng)典的臺詞“抵抗是無效的”。


參考資料

[1] Basem Al-Shayeb et al., (2021), Borgs are giant extrachromosomal elemen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augment methane oxidation, bio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7.10.451761

[2] Mysterious DNA sequences, known as ‘Borgs,’ recovered from California mud, Retrieved July 19, 2021, from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7/mysterious-dna-sequences-known-borgs-recovered-california-mud

[3] Massive DNA ‘Borg’ structures perplex scientists, Retrieved July 19,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947-3


能同化其他種族的神秘物質,真的降臨到了地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济南市| 衡阳县| 德州市| 竹北市| 会理县| 广州市| 绥化市| 繁昌县| 峡江县| 长沙市| 蓬莱市| 马龙县| 定远县| 原阳县| 三都| 清原| 洛隆县| 荣成市| 木里| 大兴区| 栾城县| 莫力| 承德市| 宽甸| 图片| 仁怀市| 东宁县| 山西省| 若尔盖县| 三台县| 南宫市| 甘谷县| 宁远县| 玉树县| 攀枝花市| 县级市| 马鞍山市| 万全县| 葵青区| 石门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