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注意
學心理學后,發(fā)現每個人都在構建不同的關系,關系質量,感受天壤之別。可在學之前,以為所有的關系都是一樣的。媽媽就是燭光里的媽媽,爸爸就是父愛如山,或父愛如山體滑坡。 當我學了之后,用學到的角度和觀點去審視深思周圍人的關系時,發(fā)現不同人的內部是一個個小世界。就像愛麗絲的夢境,小王子旅行的不同星球。如果沒有學過,那它在生活中就不存在,我也看不到,學了之后發(fā)現好神奇,不愧是花花世界。
最初以為沒有素材,沒有來訪, 怎么開始咨詢呢?現在發(fā)現,每個人都是一部史詩。之前一直有個夢想。覺得司馬遷的史記,每個字都在神壇上,每句話都值得深入思考。夢想有天可以叫司馬晶晶,像他一樣,寫出厲害的作品。 現在發(fā)現每個人的模式,關系的形成,如何與他人互動,未來的發(fā)展,怎樣能改善,用研究深思的視角,發(fā)現太多可以寫的內容了。之前覺得沒有,大概率是我只是看了,但沒觀察沒深思,覺得空無一物。開始觀察,投入注意力之后,發(fā)現內有玄機。 比如Y擅長創(chuàng)造相愛相殺的關系。意思是可以在互相對罵過后,關系質量快速恢復,我覺得這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大多數人和別人吵架之后,即使可以快速休戰(zhàn),也要在一段時間內冷戰(zhàn)。一般情況下,熱戰(zhàn)之后會變成冷戰(zhàn)。 Y不會,他跟身邊人的關系,這次見到兩人對罵爭執(zhí),下次見到這兩人關系依舊。好像爭執(zhí)對罵,絲毫不影響二人的關系,反而是粘合劑,讓關系質量好了。我好像很少見到這種情況,一直都知道,關系里是有愛有恨的,可能他們在用這種方式化解關系里的恨。
感覺這種關系有很好的包容性,他允許別人這樣罵過他后,快速的和好。這好像在大庭廣眾之下,打了個樣,默認別人也可以這樣效仿。可以這樣罵Y,而不用擔心內疚,沒有心理負擔。 平時克己,不能口出惡言,不能隨意中傷他人,但在他身上就可以隨便說,不用顧慮后果。為什么默認可以肆意的傷害他?他兩的關系給周圍人暗示, 我允許你這樣表達對我的親近,允許你這樣罵我,我認為這是種損友,而不是傷害。 這種關系,一方面可以互相對罵好多句,另一方面可以在幾分鐘內和好。好像兩人的對罵,就是一陣風吹過,沒留下任何痕跡。 也有可能他們把這些看做玩笑,沒有進入心里,那所有的、再難聽的,無法進入心里。就像風吹過耳朵,大雁飛過天空,沒有任何痕跡。 他怎么變成這樣的呢?有可能男人就是通過嬉笑怒罵,甚至拳腳相加來建立關系。建立與周圍世界和他人的連接?;蛩麖男≡诩彝ダ?,看到父母就是這樣相處的,跟最初的養(yǎng)育者是這樣互動的。
還可能他內心的情感,比較激烈,不用這些詞匯,不足以表示內心強烈的感受。也可能表面上微風吹過,內心里撥浪滔天,不用強烈的詞匯,不足夠表達這些波浪滔天。 也可能是軍隊的環(huán)境,這第一份工作,塑造了他的性格和應對方式。還可能有其他的,我不知道的,很多的原因,復雜而微妙。我寫的是自己看到的,比起這樣了解他,不如說,這是了解我的好方法。 我看到的是,內心的鏡像,與現實、他的生活相去甚遠。關系有互動,有彼此的看見了解,真實的看見和了解,才有更多愛恨產生。 個人觀點,歡迎來踩。說了很多,你可以當做什么都沒說。在我看來什么叫高質量的對話,有新信息,有新啟發(fā),在內心產生了一個問號。 可Y跟我沒什么關系,我寫他做什么?沒掏錢,不是來訪者。還是野蠻分析,對方可能也不一定喜歡。當我特意為一個人寫文章時,寫了之后發(fā)給當事人,大多數人其實沒說什么。也可能想說很多,只是不方便直接跟我說。
過年了,好多人都處于搖搖欲墜的狀態(tài),就是他明天不上班,離職,我一點都不感覺到驚訝。就像那句名言,我想離開浪浪山。上班后,發(fā)現這離職了,那走了,A要走,B快走了,C過了年就走。 好像大家都有更好的前程要奔,可離開浪浪山會更好嗎?不知道,可能出走半生,回來和之前一樣或沒什么差別。 記得最初開始上班,工作兩千多,吹牛說三千,現在差不多十年了,工資還是三千,好像根本沒什么變化??赡芪乙彩前胼呑釉谶@個地方打圈,出走幾十年,歸來還是那個人,沒什么改變。 大家都在各自困境里掙扎,沒有惡人,沒有壞人,也沒有嘲笑都忙著,只是有人在看不見的地方設置了點障礙。也可能個人是總在重復同一種困境,同一種感受。 讓人各種付出、各種辛苦,回頭看,還不如當初呢。 總結:1.仔細審視,每個人都是一部史詩。 2.更多的了解,才有更多的愛恨產生。 3.大家都在各自的困境里,沒有惡人,沒有壞人。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