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tology】self-referential formal intuitionism
????“藝術(shù)使用意識形態(tài)來挑戰(zhàn)意識形態(tài)?!?/p>
——馬歇雷

敘述者框架
????組成敘述框架的主體的符號系統(tǒng)及其元語言(集合)之間的矛盾,由試推法(abduction)來中心化。
????也就是說,在一開始,敘述者框架的符號系統(tǒng)僅是一個待在(becoming),意義/理念尚待符號來解釋,亦即概念尚未成型。主體在這種釋義壓力下征召遴選合用的元語言,運用試推法去進行構(gòu)建敘述者框架的元語言集合。因此,元語言集合變動不居。
????元語言的構(gòu)成,決定了主體化的運動態(tài)勢與形態(tài),也極大左右著最終成型的理念。元語言的取舍存在于試推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物自體作為敘述者
????在試推法的衍義過程中,感知體驗與意指理念不斷轉(zhuǎn)喻性地指涉物自體,形成一種解釋漩渦。
????解釋漩渦是由元語言沖突形成的,不同的元語言悖論性地共存,并不相互取消。敘述者框架無法敘述的物自體,正是敘述者框架中的主體的敘述行為本身。物自體最終必定是一個文化符號系統(tǒng)的整體語意場(即文化),但是符號表意實踐總會終止,整體語意場只可能是一種“潛在”(potential)。因此,物自體是一種悖論性的存在,物自體敘述自身,但終將失敗。
主體化
????主體化是物自體認識自身的過程。在主體化的過程中,物自體分裂為主體的感知體驗與意指理念,在這種無時無刻不分裂的過程中有一種普遍的矛盾張力。物自體通過敘述自身,使自身成為一種新的符號系統(tǒng),因而完全不受舊有符號系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宰制,這是一種后現(xiàn)代的反諷精神,也是上述的分裂的矛盾張力之所在。而從符號系統(tǒng)的角度看,這個過程,就是符號系統(tǒng)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因而其符號化過程中所采用的臨時元語言集合,不可能對其做出最精確的描述,矛盾張力由此而生,這種矛盾張力也植根在試推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自指的形式直觀????
????物自體通過主體化過程,使自己降臨為新的符號系統(tǒng),是為了指稱一些舊有符號系統(tǒng)所無法指稱或壓抑的理念/觀念。蘊含于所有主體化過程中的這種旨趣,決定了(motivate)物自體的主體化運動的方向。這種主體化的過程,需要由特殊的主體來承接,轉(zhuǎn)變?yōu)檫@個主體的實踐活動。在這個目的驅(qū)動下的主體,不會被世界異化,而是通過自身的實踐,用其創(chuàng)造的全新的符號系統(tǒng)去異化世界,只有如此,人才借助其理念真正地存在(理念=觀念=概念)。
????這種自指的形式直觀,最后導向的是符號系統(tǒng)與理念的理據(jù)性。

????“詩性與元語言性恰好相反,元語言性是運用組合建立一種相當關(guān)系,而在詩中,則使用相當關(guān)系來建立一種組合?!?——雅克布森?

雞田赤城 2021.08.06
陰 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