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三十一章、伊斯瑪儀入主布哈拉(下):征伐突厥人,擊敗薩法爾王朝

2022-10-15 10:43 作者:數(shù)學(xué)九十分  | 我要投稿

譯自《The History of Bukhara:Translated from a Persian Abridgement of the Arabic Origin by Narshakhi》,The entry of the amir Isma’il into Bukhara

關(guān)于注釋的說明:
無說明:英譯本每頁腳注,對于ABCD等字母的含義需看《前言》、《緒論》

譯者注:譯者注

尾注:英譯本正文后的note部分

[ ]:譯者補充的語句;括號內(nèi)“回歷(公歷)”的變體,如(回歷[公歷])

屬于放飛自我的翻譯,僅供參考,不具備嚴謹學(xué)術(shù)價值

納斯爾去世的消息傳到了信士之長官穆塔迪德·比拉(Mutadid bi'llah,回歷二七九至二八九年[892-902]在位)耳中。哈里發(fā)便在回歷二八零年一月(893年3-4月)[派遣使者]授權(quán)伊斯瑪儀統(tǒng)治河中領(lǐng)土。此時伊斯瑪儀正攻打怛羅斯(Taraz),戰(zhàn)況膠著。[不過,]最終怛羅斯城主率眾德赫干出降,并改信了伊斯蘭教,塔拉茲因此被征服。城內(nèi)的某座大教堂[1]被改造成大清真寺,虎土白亦開始誦念信士之長官穆塔迪德之名。伊斯瑪儀收獲無數(shù),滿載而歸布哈拉。[2]

[1] B本作:他們的教堂

[2] 尾注295,關(guān)于伊斯瑪儀對怛羅斯[Taraz]的遠征:見尾注22;雅庫特書卷三,p524記載了當?shù)氐哪切W(xué)者。薩馬阿尼書368b亦如此,還添加了一些沙菲儀派伊瑪目的隨從姓名。二書都說此城位于突厥地邊境。

塔巴里史卷三,p2138(回歷二八零年史)提及了伊斯瑪儀對怛羅斯的侵襲與征服。他擒獲了其土王與其妻子可敦,俘獲財物無數(shù)。參見普里察克論文《從葛邏祿人到喀喇汗王朝(Von den Karluk zu den Karachaniden)》,ZDMG, 101 (1951), 288-90。馬蘇第《黃金草原》卷八,p144給出了更多細節(jié),包括其王的名字Tankas,普里察克認為可以讀作TANYAC、TAFYAC或TABYAC;雅庫特書卷一,p841可以找到伊斯瑪儀攻打突厥人的詳細記載:突厥人使用一種神奇的雨石(rain stone想以此對抗穆斯林,但伊斯瑪儀通過祈禱獲得真主的庇佑,驅(qū)逐了突厥人。見伊本·法基赫(Ibn Faqih)書Mashad MS, fol. 172-3,翻譯于《Materiaiy po Istorii Turkmen i Turkmemi》(Leningrad, 1939), 154-155(此書的文段并非是BGA版本的伊本·法基赫書);關(guān)于塔拉茲的考古工作,參見A. N. Bemshtam刊登于《Trudy Otdela Vostoka》第二期,p177-183的《Banya drevnego Taraza》及其著作《Pamyatniki Stormy Taiass koi Doliny》(Alma Ata, 1941), p4-9 的參考和p34-42;《從葛邏祿人到喀喇汗王朝》p288認為此處的突厥人即喀喇汗王朝。

此后他以河中總督的身份統(tǒng)治了七年,這段時間里阿木爾·本·萊斯[1]崛起勢大[2],占據(jù)著呼羅珊大部,并屢有對外之侵襲。(謀夫)[3]城主阿里·本·侯賽因[4] [見狀]向法里功國君(Guzganiyan[5]艾哈邁德[·本·法里功](Ahmad ibn Farighun)求援,但一直得不到切實的回應(yīng),于是他渡過烏滸水,來到布哈拉覲見伊斯瑪儀。伊斯瑪儀大喜,親率軍仗出城迎之;在領(lǐng)他進城后贈予諸多禮物,以示對其之榮譽與尊重。阿里·本·侯賽因(從布哈拉)出來后前往法拉卜,在那里待了十三個月之久。期間伊斯瑪儀不斷贈予禮物,以示其尊崇。阿里·本·侯賽因便一直呆在那,直到他(伊斯瑪儀?)的兒子在戰(zhàn)斗中將其殺死。

阿木爾·本·萊斯傳信至巴爾赫城主阿布·達烏德、法里功國君艾哈邁德·本·法里功[6]與伊斯瑪儀,命其速速臣服,并準備好了待遇優(yōu)渥的條約。前兩者都服從了他的領(lǐng)導(dǎo),轉(zhuǎn)而為其效力;隨后阿木爾的信使趕到了布哈拉,呈上信件。他講述了前兩位君主的臣服,并說道:“汝既權(quán)力更甚,則更應(yīng)臣服,須知汝生為貴胄,應(yīng)知曉[吾主]帝王天威不可侵犯?!币了宫攦x回道:“汝主無知矣!竟以孤與此二人相提并論?僅為我臣婢(subjects)[7]耳。孤手中寶劍也未嘗不利!如今情形開戰(zhàn)已成定勢,速歸,命汝主整軍備戰(zhàn)罷!”[8][9]

[1] 譯注:文中阿木爾的名字叫阿木爾·萊斯,缺了“本”

[2] D本后加:……成為的呼羅珊總督,起初他攻占了呼羅珊的一部分,開始襲擊謀夫

[3] ACF本省略;D、E本作謀夫;B本作布哈拉

[4] 尾注296,阿里·本·侯賽因:錫斯坦史p250、251、253及其注釋提到他的名字。在書中p253記載阿木爾遣其前往戈爾甘,但這記載明顯不對;同時書里害記載阿里的兒子活躍于薩曼王朝。

關(guān)于謀夫,參見V. Zhukovskii, Razvaliny Storage Merva (St. Petersburg, 1894)p216的插圖(plates);

關(guān)于Merv al-Rud(位于今阿富汗Bala Murghab附近),參見雅庫特書卷四,p506、薩馬阿尼書522b與《世界境域志》英譯本p328

譯注:Merv al-Rud即小謀夫城,細節(jié)可見《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中譯本p569-580

[5] 譯注:法里功王朝為9-10世紀存在于護時犍的土著政權(quán),臣服于薩曼王朝,領(lǐng)邊區(qū)省督銜。米諾爾斯基翻譯的《世界境域志》即是一部佚名文人獻給法里功君主的歷史地理著作。其事跡零星出現(xiàn)于《四類英才》等史籍里。

[6] 尾注297,巴里黑的埃米爾達烏德:關(guān)于他們的錢幣已被尋出,見《突厥斯坦》p224注釋6。他可能就是《道里邦國志》p180中提到的達烏德·本·阿布·達烏德·阿拔斯(巴托爾德害給出了他其他的名字)。他與扎布里斯坦(Zabulistan)的土王作戰(zhàn);伊本·豪卡爾書p323還提到了其家族的領(lǐng)土(但在Kramer的新編輯本卷二,p444-445同一處卻沒有提及);全史卷七,p171提及的達烏德·本·阿拔斯·馬伯恩遽爾(Daud ibn al-’Abbas ibn Mabnjur)可能亦出身此家族。

艾哈邁德·本·法里功:米諾爾斯基在《世界境域志》英譯本p173-178中的詳盡敘述使得無須對法里功王朝再作添補;至于艾哈邁德其人則在p176中做了一個簡短的討論分析;同時參見M.Nazim《哥疾寧的馬哈茂德》(Cambridge, England, 1931)p177-178。

[7] D本做thy slaves

[8] B本作:使者自伊斯瑪儀處回歸至阿木爾,報告其所見所聞。

[9] 尾注298:納爾沙喜對伊斯瑪儀與阿木爾之間產(chǎn)生嫌隙的原因記載并沒有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大部分史料中所記載的這個故事(見加爾迪齊書p18、伊本·哈利坎書卷四,p326-327、全史卷七,p346與塔巴里史卷三,p2183和p2194)是:阿木爾在將拉菲·本·哈爾薩馬的頭顱傳首至巴格達后請求哈里發(fā)授予其統(tǒng)治河中。可疾云尼《選史》p376則說是哈里發(fā)煽動伊斯瑪儀攻打阿木爾,很明顯阿木爾想襲擊伊斯瑪儀;然而我們需要記得,史家們一般都是偏向薩曼一邊的,見《突厥斯坦》p225。

阿木爾[收到回信后]召集麾下將領(lǐng)與貴族[1],請求他們在與伊斯瑪儀交涉中出謀劃策。[2]說道:“仍需遣一妥善使者表孤友善之意,給予之待遇務(wù)必優(yōu)渥?!彼峙闪四嵘巢粻柍侵械拈L者和幾位名門貴族前往伊斯瑪儀處,并有書信傳至。信中言道:“盡管信士之長官將此廣闊領(lǐng)土賜予吾,但吾仍愿與君共治之。君[若從吾愿,]須對吾友善備崇,如此吾等方無間隙;愿兩國和睦相處。此前吾[使者所言]均是出于吾魯莽輕慢所致,在此不再提及。君需鎮(zhèn)守邊疆之地河中以拒外敵,亦需善待臣民。今吾賜君河中地,愿君武運昌隆,而非[因徇私自利而]家族、財產(chǎn)興盛。”他選中幾位尼沙不爾的貴族前去,[臨行前]他到其父親的墓前宣誓,將這幾位引為心腹。[3]信中還說:“除君(伊斯瑪儀),吾無一信者。愿吾等互相信任,與吾立約,吾等友誼將世代相傳。”

伊斯瑪儀聞阿木爾再度遣使之訊,派遣士卒至河岸,阻使節(jié),令其不得過河。禮物沒有送達,信件亦沒有送到;被伊斯瑪儀以輕蔑之態(tài)度打發(fā)。阿木爾大怒,整軍備戰(zhàn)。他派大將阿里·伊本·蘇魯什(Ali ibn Surush[4]率軍至阿穆亞(Amuya)駐扎,沒有他的命令不得匆忙過河;之后又派另一名大將穆罕默德·本·萊斯率軍五千出征。阿木爾命其出發(fā),去與阿里·本·蘇魯什商議停止進軍事宜?!盁o論何人,只要是抱著和平意愿從布哈拉而來,皆放行并善待之;準備船只,派出斥候偵察?!盵5]

阿木爾繼續(xù)在調(diào)兵遣將。伊斯瑪儀聞訊,急忙率兩萬軍從布哈拉到烏滸水河岸。他出其不意,趁夜南渡烏滸水。伊本·蘇魯什[6]聞訊,立即上馬,集合軍隊。他派步兵先行,雙方迅速爆發(fā)戰(zhàn)斗。伊斯瑪儀的軍隊從四面八方進攻,戰(zhàn)斗十分激烈。[7]伊本·蘇魯什之子穆罕默德[8]潰逃,遭擒;尼沙不爾的那些達官貴人亦然。第二天,伊斯瑪儀對阿木爾軍的俘虜示以寬仁之姿,給予他們食物,并將他們放回阿木爾處。伊斯瑪儀手下的將領(lǐng)道:“殿下,您怎么能將那些想攻打我們的俘虜放回去,還給他們衣物穿用?”伊斯瑪儀回道:“你想從這些不幸的人們身上得到什么?讓他們各回各家,[在見識到我們的實力后]他們就不會再和你作對了。這些俘虜能影響他者之心?!毖粤T,伊斯瑪儀帶著金銀珠寶、武器鎧甲滿載而歸。

[1] D本作:尼沙不爾的貴族

[2] D本作他們

[3] 在D本中,這段話換成了另一段延續(xù)信中的內(nèi)容:“孤已遣尼沙不爾權(quán)貴數(shù)名,并與他們商議立約,請他們?yōu)楣抡f的金口玉言做見證?!?/span>

[4] Surush,B本作Prvsh;D本作Shrvin;E本作Srvin.

[5] 尾注299,關(guān)于阿里·本·蘇魯什:加爾迪齊書p18作Ali ibn Sharvin;錫斯坦史p252的注釋與p254亦是如此。

至于默罕默德·本·萊斯(或默罕默德·本·比失爾),據(jù)伊本·哈利坎書卷四,p327、全史卷七,p346與米爾洪德《純潔的花園Raw?at a?-?afā》私人手稿folio 6b 所言,為軍隊的統(tǒng)帥;Lucknow 的米爾洪德書編輯本(回歷一三一二年[1914]出版)卷四,p4-5寫作Muhammad ibn Bashir;加爾迪齊p18寫作Bishr,亦見于錫斯坦史p254。

[6] B本作:阿木爾的兄弟伊本·蘇魯什

[7] 尾注300:薩法爾王朝與伊斯瑪儀之間的這場仗打得十分激烈。據(jù)加爾迪齊書p18,比失爾與他的七千兵馬在潰逃中被殺,阿里·本·沙爾溫被擒。這一年是回歷二八六年[899]。此事亦能從伊本·哈利坎書卷四p327、錫斯坦史p254中尋到。

[8] 雖然我看完了所有的本子,但這里究竟是穆罕默德還是阿里?D本加:比失爾(Bishr)被殺,阿里的軍隊全軍覆沒。我相信D本這段是可信的,參見尾注300,比失爾在其他的史料里有提及。

此戰(zhàn)后,阿木爾枯坐在尼沙不爾城內(nèi)懊惱不已、自怨自艾了一年之久。他說:“孤要為伊本·蘇魯什父子報仇!”[1]伊斯瑪儀聞阿木爾[2]又欲興兵進犯,亦集合軍隊。他派發(fā)給士卒們定額糧餉,命其四面出擊,迎戰(zhàn)敵人[3];但是無論是否稱職、是否有才能,甚至是雞鳴狗盜之輩他也統(tǒng)統(tǒng)給配備定額糧餉,總之他給每個人都分發(fā)了定額糧餉。[4]這下民眾就不滿了,他們抱怨道[5]:“大王真想靠這么一支軍隊去抵御阿木爾的雄師嗎?”

當這些情況傳到阿木爾耳中時,他不禁喜出望外[自以為勝券在握]。伊斯瑪儀此時已至烏滸水岸。曼蘇爾·喀喇特勤與帕爾斯·拜坎第(Pars Baikandi)亦[率軍]從花剌子模趕至阿穆亞[6];薩曼一方從突厥斯坦與費爾干納征召起三萬能戰(zhàn)之士。[回歷]十一月二十五日,伊斯瑪儀以穆罕默德·本·哈倫為先鋒,命其先行。第二日,他便拔營南渡烏滸水。薩曼的軍隊從四面八方趕到阿穆亞,他們從布哈拉出發(fā),前往花剌子模的一座城市備戰(zhàn),直到下一個周一;接著他們便從當?shù)爻霭l(fā)前往巴里黑。[7]阿木爾此時正在巴里黑修繕城防,他先讓自己的軍隊在城外扎營,在城四周開掘護城河,幾天后[挖掘完]方令軍隊進城,加強城防。他向城內(nèi)百姓展示了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百姓都感到十分高興。[8]

伊斯瑪儀遣阿里·本·艾哈邁德至法爾雅卜(Faryab)[9],命他去干掉阿木爾派駐當?shù)氐目偠剑⑦\一批戰(zhàn)利品回來;他命麾下兵眾四散開來襲殺阿木爾的黨羽與擁躉。士卒們?yōu)樗麕Щ亓吮姸嘭攲?。伊斯瑪儀趕往巴里黑的阿里雅巴德('Aliabad),駐于此地三日,他便在此地指揮軍隊。他[曾公開]表示想待在某個能做祈禱的地方,因此下令拓寬那邊[10]的道路[準備前往]。阿木爾聞訊便加固了對應(yīng)的城門,并著重部署了軍隊;他還在城門上布置了弩炮與投石機(catapults and ballistae),同時在[伊斯瑪儀宣稱的前往的祈禱之地的]路上埋下伏兵,重兵把守。結(jié)果到了[第二天]早晨,伊斯瑪儀改變了行軍路線,走另一條路到了巴里黑城門[11]下,在阿塔橋(the bridge of 'Ata)下馬扎營。阿木爾聽聞后大驚,急忙將弩炮投石機移往那邊[的城門]。

伊斯瑪儀在當?shù)卮巳?,他下令截斷城?nèi)飲水。[外城的]城墻已被推倒;樹木被連根拔起;入城之道路已然鋪平。周二清晨,伊斯瑪儀翻身上馬,率士卒攻向城門。阿木爾上城門指揮戰(zhàn)斗[12]。戰(zhàn)斗十分激烈,但阿木爾軍大敗[13]。伊斯瑪儀軍緊綴之,雙方一逃一追,出了巴里黑八帕勒桑遠時[伊斯瑪儀將阿木爾追上又打了一場],殺死一些,俘虜一些。薩曼軍看見阿木爾帶著兩名侍衛(wèi),在戰(zhàn)斗中一名侍衛(wèi)逃跑了,另一名把阿木爾壓住了,導(dǎo)致他被擒住。眾人都說是他擒住了阿木爾,但阿木爾辯解說:只是這個蠢驢護衛(wèi)恰好壓住我而已[14]。阿木爾還給了他十五顆珍珠,每顆價值七萬迪爾汗;而這些都從那個侍衛(wèi)身上搜出拿走了。

[1] 尾注301:D本作:“孤要為比失爾與阿里·本·沙爾溫報仇!”

[2] B本加:在尼沙不爾

[3] D本作:眾將士均從四面八方趕來聚集在伊斯瑪儀麾下

[4] 尾注302:納爾沙喜對伊斯瑪儀軍隊特征的記載由尼扎姆·穆勒克的《治國策》p15,法譯本p22所證實。另一方面,塔巴里史卷三,p2194記載伊斯瑪儀召集了其治下的百姓與貴族和他一同抵御阿木爾。錫斯坦史p255記載勞動者(workers)都加入其軍隊;米爾洪德書Lucknow 本卷四,p5記載伊斯瑪儀的騎兵只有木馬鐙。

[5] B、D本作:獲得糧餉的人對此十分驚奇,他們集合討論說道:——

[6] 尾注303:曼蘇爾(D本作Iraq)·喀喇特勤:這位可能是伊本·阿西爾所提到的那個統(tǒng)治伊斯菲賈卜的家族中的成員。據(jù)巴托爾德書p176與p228,他在努赫一世時期任呼羅珊總督,死于951年(巴托爾德書p248-249)??雌饋硭绻獜囊了宫攦x時期一直活躍到努赫一世時期有些困難,(當然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巴托爾德提到的那位應(yīng)該是這位曼蘇爾的兒子,或者說直接是另一個人。尾注338.

帕爾斯·拜坎迪:在其他史料里doubtless沒找到他的名字,我唯一找到的Pars(或Bars)名字,是在伊本·法德蘭《游記》里提到的巴爾斯·薩克拉比(Bars al-Saqlabi)。

[7] 尾注304:關(guān)于此時巴里黑,阿木爾是否圍攻并占領(lǐng)了巴里黑,或者巴里黑是否早已屬于薩法爾王朝領(lǐng)土,尚不明朗。巴里黑的埃米爾達烏德應(yīng)該是臣服于阿木爾了。全史卷七p346與塔巴里史卷三,p2194提及阿木爾在巴里黑城前停軍。雷科申譯本p111翻譯此處為:阿木爾·本·萊斯攻占了巴里黑城及其堡壘。

[8] 尾注305:D本作:他使得軍隊斗志昂揚。雷科申譯本p111翻譯道:“他加固城墻,并通知百姓令其出城,城中為之一靜?!?/span>

[9] 尾注306:法兒雅卜:護時犍(Guzgan/Juzjan)地區(qū)的一座城鎮(zhèn),位于今天阿富汗突厥斯坦的麥滿納(Maymana)城之北。米諾爾斯基在《世界境域志》英譯本p335言此地即今天的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雅庫特書卷三,p840在提及學(xué)者時也提及此地(還有薩馬阿尼書416 b - 417 a)。

[10] 譯注:據(jù)上下文推斷,應(yīng)該是伊斯瑪儀借口要去在巴里黑城外的某一處祈禱清真寺,但在經(jīng)過時又會經(jīng)過巴里黑的某一面城門,因此阿木爾才會加固城門

[11] 譯注:個人認為應(yīng)該不同于先前提到的那個城門

[12] B本和D本為:阿木爾見狀大呼:“今日孤得上陣御敵了!”說完便上城門指揮戰(zhàn)斗。

[13] 尾注307:好幾部史料都記載阿木爾與伊斯瑪儀之間的這場戰(zhàn)斗是軍隊毫發(fā)無損、主帥卻被擒獲的罕見例子。參見《拜哈克史》p67與薩阿利比《知識精華The Lat?a??if al-ma?a?rif》De Jong 編輯本p88;然而其他史料駁斥了這種說法,認為阿木爾與伊斯瑪儀交戰(zhàn)多次,損失慘重,見伊本·哈利坎書英譯本卷四,p329、加爾迪齊書p18、錫斯坦史p256、全史卷七p346與塔巴里史卷三,p2194。

[14] 尾注308:俘獲阿木爾之事在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許多故事都是涉及此事。塔巴里史和全史沒有記載這件軼事,但伊本·哈利坎書卷四,328與米爾洪德書Lucknow 本卷四,p5也提到了阿木爾如何墜馬、又如何為伊斯瑪儀所擒的故事。

一個經(jīng)常被提及的趣事是有條狗在阿木爾被擒住后叼走了他的晚飯。此事見于米爾洪德書Lucknow 本卷四,p5、《選史》p376-377、《治國策》法譯本p23-24。參見布朗《波斯文獻史》卷一,p354。

阿木爾被擒住的日期在《突厥斯坦》p225注釋3中有所討論。添注的資料包括:加爾迪齊書:回歷二八七年三月[900年3月];錫斯坦史p256說是二八七年三月底;納爾沙喜的時間記載是錯誤的;伊斯瑪儀善待阿木爾的故事也被米爾洪德書Lucknow 本卷四,p6與《選史》p377提及,《治國策》p16、法譯本p24與錫斯坦史p260-261也記載了對他的公平待遇。

伊本·哈利坎書卷四,p329言阿木爾被鐵鏈捆??;同時參見T. Noldeke, Orientalise Skizzen, 213-4。

據(jù)伊本·哈利坎書卷四,p328,阿布·優(yōu)素福是伊斯瑪儀的兄弟。

阿木爾遭擒時,正值回歷二八八年五月十日,周三(901年5月2日)。阿木爾被帶到伊斯瑪儀面前。他剛想下馬[表示屈服],但伊斯瑪儀攔住了他,說道:“今日孤要對你做件事情,讓民眾大吃一驚?!彼鼘⑵鋷У揭粋€帳篷里,由自己的兄弟[1]看守之。四天后,阿木爾見到了伊斯瑪儀,伊斯瑪儀問他是怎么被抓住的,他回道:“我[在敗了之后便]一路潰逃,跑到馬也疲了,于是我便下馬躺在地上瞇了一會。沒多久我看見兩個年輕人站在我頭旁邊[2]。其中一個拿起鞭子就往我鼻子抽了一記,我說:‘行行好,你們能從我這糟老頭子這里得到什么?’我乞求他們別殺我[3],他們同意了并下馬親吻我的靴。他們答應(yīng)保護我并扶我上了他們的馬。我告訴他們我身上還有幾顆珍珠,每顆價值七萬[4]迪爾汗。我還把我的戒指給了他們,他們把我的鞋脫了,還拿走了幾樣價值連城的珠寶。然后我就被您的軍隊抓住了?!?strong>穆罕默德沙(Muhammad Shah[5]不讓民眾靠近我,然后我從遠處看見殿下您,我準備下馬,但是您真心實意讓我不用下馬,這才讓我松了口氣。他把我?guī)У揭粋€掛著窗簾的帳篷里,阿布·優(yōu)素福坐在我旁邊,守護著我。當我口渴時他們還給我端來了雪酪(sherbet)。真的,貴軍給予了我各種各樣的尊重和榮譽。然后您就來找我,歡迎我,并保證不會殺我;您還命人用轎子把我抬到(撒馬爾罕)城,以示敬意。我是夜里被帶到撒馬爾罕[6]的,所以沒有一個民眾知道這件事;您還花了三千[7]迪爾汗從戒指的主人那里贖回了我的戒指并還給了我。戒指上還鑲著那顆紅寶石?!薄具@段話明顯是后人照抄書又不改的】

阿木爾繼續(xù)道:“在戰(zhàn)敗的那天,我有四萬迪爾汗都在遺失在戰(zhàn)場上了[8];我有一匹能跑五十帕勒桑遠的寶馬,我已經(jīng)測試過很多次的。結(jié)果那天這匹死馬跑的賊慢,我真tm想下馬走得了。接著這馬的腿被溝絆了一下,我便從馬上摔了下來,不禁心生絕望之感。當那兩個年輕人(two men[9]向我走來時,我叫和我一起的那個人騎上我的馬逃跑,他翻身上馬,像云一般飄然離去,我才明白都是我運氣不好,不是馬的問題?!?/p>

阿木爾又對伊斯瑪儀說:“我曾在巴里黑藏了十匹驢才能馱走的金子,請您拿出來吧,因為您比我更配使用這些財富。”伊斯瑪儀派人把藏著的金子找到,但把他還給了阿木爾,即使阿木爾再三推辭不要也不接受。[10]

這時信士之長官下頒了一道詔書至撒馬爾罕[11],命將阿木爾遣送回阿拔斯朝廷。詔書開頭寫道:“信士之長官、尊號穆塔迪德·比拉之阿卜杜拉·本·伊瑪目阿布·阿拔斯敕命信士長官之臣屬阿布·易卜拉欣·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曰”當這道詔書傳到伊斯瑪儀手中時,伊斯瑪儀一想到與阿木爾交談甚歡[而今前往巴格達十死無生],不禁悲從中來,但他又不能違抗哈里發(fā)的命令。他命將阿木爾送上轎子前往布哈拉。出于羞愧,他甚至都不敢正臉看向阿木爾。他遠遠派人問阿木爾還有什么愿望。阿木爾回道:“照顧我的孩子,給送我上巴格達的隨從賞賜點東西,讓他們在路上對我好些?!币了宫攦x一一照做,隨后將其送上轎子(in a litter)[12],派人送他前往巴格達。一到巴格達,阿木爾便被穆塔迪德交給其仆人(servant)[13]薩非(Safi)[14],關(guān)進大牢嚴加看守。他被薩非囚禁一直到穆塔迪德的統(tǒng)治結(jié)束,他在牢里待了兩年,直到回歷二八零年[893-894](原文為回歷二八九年[902])[15]死去。

[1] D本加:阿布·優(yōu)素福

[2] 譯注:從后文看應(yīng)該是兩個年輕人騎著馬遇到阿木爾,所以才能拿馬鞭抽他

[3] B本作:我給了他們一些財物希望他們別殺我

[4] D本作八萬

[5] D本穆罕默德沙名字后加了ibn Sni(Muhammad Shah ibn Sni)

[6] B本作巴里黑

[7] B、D本做三萬;C本作三

[8] D本作:我有四萬迪爾汗都被潰卒趁亂劫走了

[9] A本的校訂者加了一個servants;D本作騎手(horsemen)

[10] 尾注309:關(guān)于阿木爾的財寶:《治國策》p16-17,法譯本p25、《選史》p377與奧菲書p79與p154(no. 383)都講到了阿木爾把他的財寶交給伊斯瑪儀,但伊斯瑪儀責備他、提醒他說,他和他的兄弟不過區(qū)區(qū)銅匠,這些財寶都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米爾洪德書法譯p119-120反而花了長篇幅講述伊斯瑪儀在赫拉特尋找其寶藏的故事

[11] B本作巴里黑

[12] 尾注310:在伊本·哈利坎書英譯本卷四,p329,這里的說法是將阿木爾用鐵鏈五花大綁。奧菲書p227(no. 1716)言阿木爾是被裝進籠子里解送給哈里發(fā)。《拜哈克史》p67言他被關(guān)進鐵籠子里,并在薩卜扎瓦爾的集市中游街示眾;據(jù)馬蘇第《Muruj al-dhabab》卷八p200-201、伊本·哈利坎書英譯本卷四p329與《錫斯坦史》p261,當他被送到巴格達時,他被放在一匹雙峰駱駝上游街示眾。

[13] 或稱宦侍(Khadim)

[14] 尾注311:薩非·胡拉米(Safi al-Khurrami);他是哈里發(fā)的奴仆,據(jù)說在回歷二八九年[902]奉命處死阿木爾,見塔巴里史卷三,p2208、全史卷七p337。奧菲書p159注釋517中(以及印度辦公室圖書館中所藏手稿foil. 118a and 160a.)提到一個故事:穆塔米德(實際是穆塔迪德)臨終前命令處死阿木爾。米爾洪德書Lucknow 編輯本卷四,p6提供了比較細節(jié)的描述:“有人說是穆塔迪德在臨終前處死了阿木爾;有人說是穆塔迪德死后阿木爾就被人遺忘了,最終被餓死。”《選史》p378也持此述。這也和穆塔迪德的儲君穆克塔菲對阿木爾抱有同情有關(guān)。因此維齊爾卡西姆將其殺死后特意告知穆克塔菲阿木爾已不在人世。

在《錫斯坦史》p262與《拜哈克史》p67都有記載阿木爾敗亡的詩歌。

[15] D本作:回歷二八零年五月

在伊斯瑪儀解送阿木爾至哈里發(fā)時,穆塔迪德[的使者]在胡勒萬(Hulwan)山口給伊斯瑪儀的使者帶來了授權(quán)詔書,授予其呼羅珊、河中、突厥斯坦[1]、信德、印度與戈爾甘之地進行統(tǒng)治。[2]伊斯瑪儀接詔后給每座城市都分派總督前往治理,給各地帶來了公正的秩序與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哪個官員敢對臣民施以暴政,他便嚴懲其人;薩曼諸王中無人能比其更會治理國家,因其生活起居如苦行憎一般;在國家大事亦從不徇私。他由始至終都對哈里發(fā)表示忠誠,在他生命中他沒有試過哪怕僅僅一個小時不服從其命令;他以哈里發(fā)的命令為至高意志。[3]

后來,伊斯瑪儀患病了;長年累月的病痛加上潮濕的天氣使他的情緒日益煩躁。御醫(yī)們說Juy-i Muliyan的氣候很潮濕[4],因此他便抬到其私人領(lǐng)土扎爾曼村(Zarman),他們說這里的空氣對他身體會比較好。伊斯瑪儀非常喜歡這里,常常前往此地打獵。后來宮廷還給他在那里建了一座花園。再后來,他在扎爾曼村病倒了一段時間,最終在那里一座花園里的一株大樹下去世[5]。他去世那日是回歷二九五年二月十五日[907年11月26日][6]。他統(tǒng)御呼羅珊二十年,執(zhí)掌政權(quán)更是長達三十年。[7]【愿主憐憫之】在他統(tǒng)治時期,布哈拉成為薩曼朝王都所在,在他之后的薩曼君主均定都于此。在此之前的呼羅珊諸總督都沒有在布哈拉住過。伊斯瑪儀認為他能定都布哈拉無疑是得天之幸,除布哈拉外他找不到滿意的地方。無論他去到哪個地方,他都說“我的城里有這些那些東西”。他死后,其子阿合馬德繼位,而伊斯瑪儀則獲尊號“老練埃米爾(al-amir al-madi)”。

[1] D本加:法爾斯、塔巴里斯坦

[2] 尾注312:關(guān)于伊斯瑪儀統(tǒng)治時的領(lǐng)土:《拜哈克史》p68頁末處,記述伊斯瑪儀的統(tǒng)治從喀什噶爾(Kachgar/Kashgar)始,直至雷伊城;據(jù)加爾迪齊書p21,伊斯瑪儀派遣將領(lǐng)前往轄制戈爾甘與塔巴里斯坦;米爾洪德書法譯p122言哈里發(fā)在阿木爾敗于伊斯瑪儀后命其兼治錫斯坦與伊斯法罕,同時統(tǒng)御呼羅珊及其他地區(qū)。但據(jù)同書p129,錫斯坦直到910年才被阿合馬德征服。

[3] 尾注313:記載伊斯瑪儀品格出眾、為人公正、才干超群的故事非常多。米爾洪德書法譯p124記載了一個故事來說明他的公正:他在核對稅收時糾正了錯誤的衡量砝碼,并將多收的稅賦退回給百姓。有趣的是,據(jù)《Trudy Otdela Vostoka》第二期(1940),p165,M. Dyakonov所撰《Bronzovaya Girya s imenem Ismaila Samani》一文,在中亞地區(qū)發(fā)掘到了帶有伊斯瑪儀準確度憑證的青銅砝碼。奧菲《掌故與佳話廣記》穆罕默德·尼扎姆丁刪節(jié)本p79、p156講述了伊斯瑪儀的公正;參見伊本·阿西爾卷八,p4;《拜哈克史》p69講述了伊斯瑪儀曾經(jīng)是怎么和窮人和普通人混在一起生活的。

[4] D本作:他住在Juy-i Muliyan時,因當?shù)爻睔夂艽?,?dǎo)致身體每況愈下。御醫(yī)們都說該地潮濕

[5] B本加:眾臣將他的遺體運回布哈拉并下葬,其墳?zāi)挂殉蔀槌侵邪傩粘葜亍?/span>

[6] 尾注314:據(jù)加爾迪齊書p22,伊斯瑪儀逝于回歷二九五年二月十四日,其他史家都同意這個時間的說法。薩馬阿尼書p286b記載他死于回歷二九五年二月[907年11月];塔巴里書卷三,p2279記載是回歷二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至于討論他統(tǒng)治的時間長短并不重要,因為各種史料對他開始統(tǒng)治的日期有不同的看法。尼沙不里的《尼沙不爾史》foll.19b記載說他統(tǒng)治七年,同樣死于回歷二九五年

[7] D本作:他做了二十年的布哈拉城守,七年的河中總督,七年的呼羅珊總督,總共統(tǒng)治三十七年(原文如此)【什么數(shù)學(xué)天才】


三十一章、伊斯瑪儀入主布哈拉(下):征伐突厥人,擊敗薩法爾王朝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咸宁市| 侯马市| 西充县| 紫阳县| 新源县| 金寨县| 泗阳县| 辽源市| 获嘉县| 泰顺县| 扬州市| 宁城县| 永定县| 兴城市| 顺昌县| 霍林郭勒市| 大冶市| 会昌县| 侯马市| 登封市| 双城市| 山阴县| 蓬安县| 蚌埠市| 安仁县| 建昌县| 涡阳县| 东方市| 四子王旗| 张北县| 微博| 昌吉市| 泾源县| 铜川市| 永宁县| 广丰县| 高台县| 巫山县| 赞皇县| 富源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