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元的世界 講一下20年前的吉他故事~ 吉他中國
4000多字,不知道BILIBILI上多少人能讀完。估計GC的會員很少,就像前些日子有人微博評論:GC的調性不搭啊跟BILIBILI 。希望我們返老還童,搭一下~————前言
正文:
最近疫情,終于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整理過去,尤其是對于一個有著20年歷史的、特立獨行的、包羅萬象的、曾經輝煌的、現在依然苦逼一樣的堅持著、還自認牛逼的網站,它為什么叫吉他中國? 和李建國、王建國有什么類似么?今天再次整理、回顧,盤點、解惑,什么是吉他中國。其實最近在微博、BILIBILI 甚至抖音、快手等陸續(xù)發(fā)布了一些老視頻,比如2002年紫禁城太廟吉他中國琴友會、2004年STEVE VAI 首次北京音樂會等歷史珍貴影像。怎么評價吉他中國?這也是這篇文章想解開的問題,而這不只是一個20年的音樂或者樂器類網站,也是一個故事一個傳奇

再次回首。
21年前,1999年11月,我拎著唯一的行李、一臺166電腦(相當于多年前的IPHONE 3)來到北京(為什么是11月?因為10月是國慶,那時候可是查暫住證的,后面有寫);2000年開始在網絡公司上班,那時候流行個人主頁,類似今天的博客(這個也沒人用了),只是更復雜一點,需要網頁設計 網頁制作 網頁維護 申請域名 申請空間之類。
2000年我就想做一個吉他網站,而不是個人主頁,于是自然想注冊CHINAGUITAR.COM ,但發(fā)現那時已經被注冊了(后來又被我搶注回來了),就注冊了GUITARCHINA.COM,也咨詢了外國朋友,CHINGGUITAR 感覺是中國的吉他。 而GUITARCHINA ,是 吉他文化的中國,對,這也定位了 吉他中國網站的初衷(現在叫初心):做文化推廣。
所以,吉他中國 就開始了20年的以文化建設和推廣為核心的發(fā)展,其實最開始做,我們也沒這么多規(guī)劃、想法,都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摸索、回顧、總結的。而歷史證明,這可能是中國唯一20年不倒的音樂類網站,我們見證了網蛙(39藥業(yè)投資的吧)、FM365(聯想投資的)、TOM(李澤楷投資的吧)的倒閉,而我們依然孑孓前行。

吉他中國核心就是吉他文化的建設與推廣,我們從始至終不是靠MP3 (那個年代很火、而且版權意識薄弱), 不是靠吉他曲譜(這個很容易引流量),純粹靠吉他新聞、吉他活動(包括大量涉外演出、藝術節(jié) 夏令營 比賽)來締造了這個網站。當然,我們也在手機端來臨之前不經意培養(yǎng)出了“吉他中國二手論壇”,20年后,我們在美國NAMM展上遇到很多中國當今吉他界的商業(yè)精英,這時候大家聊起吉他中國二手論壇,才恍然大悟,是什么留在了那個傳說中的GC,原來當初我們都“混在GC”。 可以說GC二手論壇是不經意的成就了吉他中國的另一個傳奇。
關于吉他中國核心,文化的建設與推廣,這個說來可以出好幾本書了。從2002年的紫禁城太廟琴友會 到2004年的STEVE VAI中國首秀,再到2008年的夢劇院 到2012年的夭折夢劇院,再到2015年的MEGADETH ,之后的JOE SATRIANI ,這些無不奠定GC的歷史和地位。而這種故事,太多,太多。20年來上百場海內外吉他演出、金屬演出,和各種吉他類藝術節(jié)、比賽、夏令營,成就了今天的吉他中國的地位。
部分邀請來華的代表樂隊與藝人有:Megadeth(2次),Overkill,Joe Satriani, Tommy Emmanuel,押尾光太郎,鄭成河,Steve Vai(2004),Davei Russell,巴魯??疲琈ike Stern, Venom Inc.,Arch Enemy(2次),DGM,HIM,Vader,COB(2014),Peter Hook,Peter Murphy,Richie Kotzen,Atrocity,Leaves Eyes,MoonSpell, Darkmoor,The Wailers,Korpiklaani,Amorphis, Behemoth(2次), Soilwork,P.O.D.,Omnium Gatherum,Finntroll,All time low, At the Gates, Persefone, As blood runs black,Turisas,Eluveitie(2次),Destruction,Cradle of Filth,Epica,PIL,Graveworm,Miss May I,Firewind,Insomnium,Iced Earth,Sum41,Lacrimsa profundere,Acoustic Alchemy,Lake of tears,MoonSorrow,Helloween ,Stratovarius,Rhapsody of Fire,Gamma Ray,Lamb of God,In Flames,Sonata Arctica,Amon Amarth,Arch Enemy,Kreator,Lacrimosa(4次),DragonForce,Symphony X,Dreamtheater,Nightwish,Dark Tranquility(3次),Skylark,Vision Divine,Marty Friedman,Goncalo Pereira,Neil Zaza,Michael Angelo,Bob Moses,Billy Sheehan,George Lynch,Paul Gilbert ,Gary Hoey,Joe Stump,Stuart Hamm,Nuno 等。這里有多少激動人心的時刻,有多少首次來華的驚喜,有多少震耳欲聾的現場,有多少失之交臂的遺憾,這是吉他中國的驕傲,也是吉他文化的橋梁。
而吉他中國和其他網站發(fā)展最大不同是:人,以人為本。 在堅持啊吉他文化和發(fā)展的推廣道路上,有一群吉他人與我們同行,才共同打造了這個平臺。這也是吉他中國凝聚力的最強體現,包括但不限于(排名不分先后):
李延亮、Neil Zaza、汶麟、陳磊、姚林、羊力、趙衛(wèi)、宋楊、顛覆M樂隊、薩滿樂隊、重獸樂隊、唐朝老五劉義軍、趙年(唐朝樂隊)、趙明義(黑豹樂隊)、葉登民、王震、李匯哲、郭玉成、高君、劉麟、曹鈞、江建民、龍隆、張嶺、貝貝、王瀾(艷樂隊)、郭智勇(瘦人樂隊)、夏炎、曹衛(wèi)國、紀元、克爾曼、Jose de Castro(西班牙)、Inophis(法)、高宇峰、康康、杜新春等,并且吉他中國同眾多搖滾藝人與樂隊保持著良好的 合作關系,包括:唐朝樂隊、黑豹樂隊、超載樂隊、二手玫瑰樂隊等。同時鳴謝和致敬,所有為中國吉他文化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吉他人。

2015年橫空出世的魔菇音樂教育聯盟,在5年時間,沒有任何浮夸、營銷的炒作,一步一個膠印,以吉他中國的形事風格,再走一段吉他之路,到今年已經超過350余家全國分部。將吉他文化推廣下沉到下一代,下沉到全國各地城市,這也是我們的一個華麗轉身,或者培養(yǎng)更廣闊的市場,對吉他文化的深耕細作。
以上基本闡述了吉他中國緣起、吉他中國的定位、歷史責任(這個帽子很大,我們努力戴~)、和我們自己如何評價吉他中國這個網站。相信這是迄今最權威、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吧。以后,請以我為準~~~
而手機端 APP大量應用時,我們卻落伍了,但,我們依舊是那個愛彈吉他的小學生——吉他中國,且聽下回分解(不知道何時~)

再回首一篇更老的一篇關于吉他中國歷史小文,這個可是寫在15年前(2005年寫的,括號里紅色的字為現在標注),當時吉他中國也就成立5年~ 回頭看看~
我希望下面講的象故事一樣,我覺得做個有故事的人也蠻好玩的,當然這不是我的個人傳記,大概我還沒到快玩完的時間,以后或許會寫象盧梭的《懺悔錄》的東西(那時候還狗屁浪漫風)。這是第1次寫關于吉他中國和它背后的一些故事,可以說自戀或者自大,但我向來只把自己當個虛擬的人:小兵吉他——來源于李延亮的一個小貼畫,他不是真實的,他只活在網絡上。就象很少有人知道我是誰、或者很少有人知道吉他中國是個人網站——在吉他中國找不到任何關于我的個人信息,或者一張照片(最近這些年 因為運營魔菇的需要,發(fā)了不少照片了~也塑造下個人形象了,被逼走到臺前)。而且,我越來越老,在現實中不再用這個ID(話說這5年來知道小兵的不多了,因為成司令了感覺~),我的名字也不需要人知道(現在需要知道了,10年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愛我的吉他,和長大了的吉他中國。
1、吉他中國前傳
從做網站開始第1天,就沒把吉他中國當成個人主頁做,從一開始,我就賦予了他一個虛擬的“團隊”形象,而且很早以前它就做到了,從“被認為”是某大公司的網站到許多人來應聘(還有大公司聯系拉贊助),到終于有了管理團隊。但是,談到網站發(fā)展,肯定要談“我”了。而這個我,他只是個管理員,就象“小兵吉他”是個ID。
99年11月,我左手拎著顯示器、右手拎著一個 奔騰166的主機身無分文的來到北京,住在公主墳六里橋一個10平米的小平房(關鍵兩個男人住,15年前竟然沒寫,其實一張小床輪流睡,我白天上班室友白天睡覺晚上打游戲,我睡覺),然后是找工作,至于吃多少苦沒必要說了。2000年1月,到一家公司上班做編輯和多媒體制作,開始接觸網絡。5月,趕上網絡泡沫起來,被獵頭公司挖到一家香港公司,在五星級辦公樓辦公,月薪上萬,主要制作FLASH,積累了點經濟資本。公司1個月燒了100萬美圓(我可沒得到多少~),當時鞏俐是公司形象代言人,何勇、高旗也經常去,但那時還不認識。到10月時,公司錢燒大了,于是公司在泡沫中倒下了。期間已經萌發(fā)了做網站的想法,正好這個機會開始做。然后是我?guī)缀?年不上班,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開始了吉他中國的制作與發(fā)展。
2、我們有個驕傲的名字:吉他中國
做網站,首先選擇域名,發(fā)現GuitarChina.com 沒有注冊,于是注冊了這個。關于GuitarChina.com曾問了位英國的朋友,她說:GuitarChina是吉他覆蓋了中國。我也這么理解的,而且發(fā)音感覺也特好,于是就叫吉他中國了,事實上這個名字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可能我們是網站類最先叫 XX中國的吧~~)
2000年10月1日正式開通,網站剛開始全部是Htm頁面,幾乎沒有任何程序(我也不會程序,到現在也不會,對于電腦軟件,我不喜歡的1個是編程,1個是3D,其他都可以玩的過去,并因此做過10多個工種),我一頁一頁做,一個連接一個連接做,大概做了幾百頁吧(現在上萬頁了吧)。網站剛推出時,很難看,或許就象一個嬰兒誕生一樣。但,它出生了。那時目標很明確,我清楚的記得吉他中國第1條新聞是:吉他中國要做中國最好的吉他音樂交流社區(qū)、做商業(yè)的網站(當時還被人懟~)。我從未反對商業(yè),在這個CAO蛋的時代,人都在追尋物質的或精神的,這無可厚非,而且取之有道。

不久后,吉他中國第2版出來了,請了原來香港公司的同事幫助設計,自己也找到了美化網頁的經驗,這版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歡。接著推出了“大師主頁”概念,即制作了國外吉他大師的主頁,SEGOVIA,VILLA LOBOS,YEPES,STEVE VAI,JOE SATRIANI等,后來又為中國的優(yōu)秀吉他音樂人制作,于是推出了李延亮、北京愛樂、葉登民等許多吉他音樂人的主頁。這個模式也是相當成功,吉他中國成功的與中國大部分優(yōu)秀音樂人建立了關系,并且也向網絡輸送了大量信息。后來這個模式繼續(xù)演化為“吉他中國專訪”,這個欄目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幾乎花費了我3年的所有休息日?!凹袊鴮TL”成功的介紹了一些優(yōu)秀的吉他手,將他們推到網絡前臺,給他們一個舞臺(現在不用了,各種自媒體,各種網紅,但再沒有英雄云集的感覺了)。
服務器是個必須說的話題,吉他中國發(fā)展到今天,換了多少個服務器呢?在換了10多個ISP后(可以單獨寫個故事),朋友成立了個公司,租了臺服務器,也把吉他中國移動到那里。那時吉他中國是單獨一臺服務器,速度非??欤夷菚r論壇就是現在這種形式,并且李延亮和其他著名吉他音樂人汶麟 夏炎做斑竹,于是那段日子是吉他中國論壇飛速發(fā)展的日子。我時常感慨,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服務器,任何網站都不會好好發(fā)展。就象沒有家的人,就要漂泊,而自己生活在北京,也象流動的血,四處游蕩。(那時還沒在北京買房,這個話題深了。而關于論壇 也能寫好幾萬字故事吧,包括網易吉他社區(qū),以后有空寫吧)
這樣陸續(xù)做了一年吧,網站逐漸使用了動態(tài)程序,也結識了很多彈琴的程序員,子墨,向磊,小雷,還有很多朋友,使吉他中國的動態(tài)程序不斷完善、豐富,使用起來更加方便。我雖然不會寫程序至今,但會“改”程序,這樣逐步使論壇動態(tài)功能加強,互動多了起來。
3、吉他中國和它的朋友們
在吉他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很多優(yōu)秀音樂人的支持,這里簡單介紹下對吉他中國幫助很大的人:李延亮,我很尊敬他叫他亮哥。關于他和吉他中國的故事我會再寫,這里簡單的說下,當初網站還很小的時候,他能看到這個網站的潛力,并且給出建議和方案,身體力行,參與建設,而且,為我提供了一些物質幫助,而最關鍵的是思維的打開。象他的音樂一樣,如果說我18歲時狂熱唐朝、崔健,現在的我喜歡他很年輕的吉他音樂,尤其是《哈那路亞》《永世降臨我不悲傷》《千億個太陽》等,這些以后再說吧,所以很多人也發(fā)現我在吉他中國論壇特別維護李延亮,甚至有人說他是吉他中國幕后老板~ 我覺得我至少了解他。他幫我的我最清楚,而很多人不知道;而他幫別人的,很多人同樣不知道,而我知道。吉他中國5年,也幾乎跟亮哥一起瘋狂成長,我們都在各自領域努力,努力的人總有些共同語言。(20年來,跟亮哥的友誼源遠流長,20年的合作不勝其數,彼此信任,互相支持。這個也可以單獨寫幾萬字故事)
然后是我做了近三年,沒賺1分錢,而自己的積蓄全部花光又借了些錢,沒辦法,又要打工,于是,去千龍網上班了,在這個北京最大的新聞網的一年多時間,是吉他中國發(fā)展更快的一年。我或許不是個好打工的,不過我特點是最快的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那時主要做FLASH),然后可以用更多的時間管理網站,甚至經常通宵在公司,而所有的休息日也幾乎都在網站里度過。
其他,就更多的是網站的“大事記”(現在20年 ,這個大事記可太長了),感興趣的可以看1下,這里就不吹噓或者回憶了,而在網站發(fā)展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朋友。 吉他中國有今天有很多真的朋友、或者熱愛吉他的朋友的幫助。象汶麟、葉登民、王震、夏炎、向磊、關璽(1個為吉他中國免費提供了2年至今未見面的不彈吉他的東北老鄉(xiāng))到今天的YourDj(迄今遇到的最棒的服務器管理者~在大連的朋友,現在跟我們15年了),還有好多好多優(yōu)秀的斑竹,我以后爭取能寫吉他中國和他們的故事,在心中感謝那些所有幫過我、幫過吉他中國的人?;蛟S,我不是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但我心中留有一片感謝的天空。
后記:有很多很多故事,真正寫起來,卻發(fā)現一片空白。我大概1年前就寫了上面的文字,也是大概1年前就萌發(fā)了“退意”,我常常厭倦自己的“管理員”的身份,或者厭倦很多人知道“小兵吉他”是管理員的“內幕”,可我實在很喜歡這個ID。(至今未退啊,廉頗老矣喊了15年,慚愧不?~)
還沒有走到那1天:永久的封存一個ID,留下些美好的記憶?!肮芾韱T”會由公司來管理,而我或許會找個小馬甲,過著以前平常的日子,與朋友談天說地,過著簡單的生活。另一方面,網站越來越大,一個人已經根本無法掌控了,我會把精力投入到演出與唱片上,我自愛著吉他這個有魔力的樂器,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撫琴。(全是假話、矯情, 后來這15年來只寫了一個古典吉他小品,還是2020年 今年寫的,在疫情期間。吉他已經塵封,吉他商業(yè)也好,吉他文化也好,這些才是主業(yè)、正事)
下面來一波圖文簡略回顧
主要是2002年紫禁城太廟吉他中國琴友會、2004年STEVE VAI 首次北京,這些大事件以后有空我會單獨整理文字,最美回憶。
2002年紫禁城太廟吉他中國琴友會當時云集了中國可能最多的優(yōu)秀電吉他樂手,到今天也證明了很多。這個以后寫個專題~
這個全場視頻也找到了,里面太廟的畫面太古樸了~ 這注定是場空前絕后的巔峰之作,看視頻時間是從下午3點演出到晚上9點多~

云淡風輕飄過當時華偉的廖校長~

李延亮 那時就是酷獅子

汶麟

孫輝(后來寫出網紅歌曲 QQ愛)

歇斯(經典語句:廢了丫胳膊,指跟同臺吉他手JAM戰(zhàn)斗狀態(tài)哈~)

陳磊和八只手~紅衣服貝斯是陳楚生樂隊貝斯小崔哈

海市蜃樓的顧大師和窒息樂隊的寇桑~

當時的網紅:夏炎~ 吉他界第一美男子~ 吉他中國第一任版主~

2004迷笛&吉他中國琴友會
大舞臺我們熱場,當時在迷笛香山校園廣場草坪



然后室內是在迷笛的食堂,大家玩得特HIGH ,我一個人包辦,然后晚上跟很多迷笛觀眾睡在食堂飯桌上


2004年STEVE VAI 首次北京秀
曾經我的戰(zhàn)友 現代樂手的創(chuàng)始人,如今已經退出吉他圈,成為億萬富翁隱居~

我當時竟然去接STEVE VAI了,可惜不記得了~

這張合影還是經典,所有人笑得自然 開心 尤其夏炎

關于STEVE VAI的一切記憶都是這張照片一樣,他當時是突然帶著佐羅面具跳出來的,感覺:從天而降

臨走VAI 俏皮的回望~

其實吉他中國活動最早是2001年前的古典吉他琴友會,包括北京、上海,最早的網友見面形式~
這張有北京愛樂吉他室內樂團郭老師、康康,古典吉他老會員哈哈??SAMMER ,我是那個長發(fā)的~

SAMMER

我一直是個混在電吉他和金屬世界的彈古典吉他的愛好者~

2006年 吉他中國1 唱片首發(fā)


GC18周年蛋糕

最早的吉他中國論壇,你上過么?

等我有空,慢慢整理,未來一部分精力,肯定是用來回憶的。剩下的大部分精力,再干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