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掄語】第二十章:堯曰篇
1.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彼匆嘁悦?。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半m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quán)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翻譯】 ?堯說:“嘖!舜你聽著!天下的命數(shù)就要交在你身上了,要把那位可能出現(xiàn)的強者放在心中。如果四海都被他攪得民不聊生,上天賦予你的責(zé)任也就終結(jié)了?!彼匆策@樣告誡禹。 ?商湯說:“我小人履,以黑色公牛為祭,向強大的天帝宣誓:如果是我的罪過讓那位強者現(xiàn)世,如果我和臣子們都擋不住他,就讓他沖著我來吧。如果是我本人的罪,不要牽連千家萬戶;如果要清算百姓們的罪,也讓朕一同來承擔(dān)?!??周朝實行大封賞,激勵善戰(zhàn)的勇士們。周武王說:“即使大周這些人加起來,也未必能擋住那傳說中能把人撕成兩半的強者。如果他來清算百姓的罪過,就讓他沖著我一人來吧?!??謹慎權(quán)衡有生的力量,樹立律法般的軍令,恢復(fù)被誤廢的將領(lǐng),這樣一定可以堅守四方吧。做好挽救亡國的準(zhǔn)備,傳承快斷絕的武藝,提拔被忽略的強者,大家一定可以齊心面對吧。 ?所重視的是:駐有多少軍隊,存有多少軍糧,哪里可能淪陷,有無新的預(yù)言。 ?寬厚可以積累更多人的力量,誠信可以獲得更多人的信任,敏感可以保證更多人的安全,和大家一起微笑面對這挑戰(zhàn)。 【注釋】 本句的起因是一個古而有之的預(yù)言,遠在堯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預(yù)言里說天下將有一場大劫,一位能使用各種駭人招式的強者將會現(xiàn)世,遠非人力所能抵抗,但具體時間一直未能預(yù)測。于是在軍子十五歲之前,這條預(yù)言激勵了歷史上的無數(shù)明君為天下安危而奮斗。不過另一方面,這預(yù)言同樣可能是孔子十五歲之前被家暴的原因。 咨:即“嘖",感嘆詞,表示責(zé)任沉重。 執(zhí)其中:放在心中。 履:商湯的名。 蔽:遮擋,阻擋。 賚(lài):賞賜。 善人:善戰(zhàn)的勇士們。 仁:會意字,把人撕成兩半的技法。預(yù)言里的孔子橫行天下正是依靠此招。 祭:通過祭祀獲取新的預(yù)言。 公:和大家在一起。只要和子民在一起,國君就充滿了信念。 說:通“悅”,微笑面對。 2.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弊訌堅唬骸昂沃^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翻譯】 子張向孔子問道:“您是怎么讓別人聽您的話的?”孔子說:“做五種讓自己開心的事,不做四種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就可以讓別人聽我的話了?!弊訌堈f:“是哪五種讓自己開心的事呢?”孔子說:“軍子得到好處而不破費自己,讓別人干活卻沒有抱怨的,滿足自己渴望變強的欲望而不給別人貪婪的機會,把人堆成山并且說到做到,展現(xiàn)威風(fēng)而不給別人猛的機會。”子張說:“怎樣才能得到好處而不破費自己呢?”孔子說:“因為大家覺得好就把東西全拿走,這不就是得到好處而不浪費嗎?一堆人里選出活著的來給我干活,誰又敢有意見呢?想把人撕成兩半就把人撕成兩半,他們還妄想跟我談條件嗎?無論人多人少,無論個頭大小,軍子都可以快速結(jié)束戰(zhàn)斗,堆出一座山難道還夸張嗎?軍子把衣冠楚楚的人打進地里,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顯然別人看一眼就會害怕,這不就是展現(xiàn)威風(fēng)而不給別人猛的機會嗎?”子張說:“什么是四種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孔子說:“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就被打死,簡直是太虐心了;沒看準(zhǔn)是什么東西就出手,就顯得太暴躁了;緩慢地把別人送走,簡直是太丟人了;送人一整套儒術(shù),出手還藏著掖著就等著回來被我收拾吧?!?【注釋】 政:使順從。 君子:即“軍子”,一個人能干掉一個軍的強者,孔子的專有名詞。 惠:好處。 可勞:尚存勞動能力。 貪:妄圖和軍子講條件。 泰:泰山,指用小人堆出一座山來。 驕:驕傲,夸大。 不戒視成:還沒看清是什么東西就忍不住出手了。戒,忍耐。 慢令致期:出手慢了,小人的死期比自己的拳頭快。 與人:送人一整套儒術(shù)。 出納之吝:出手藏著掖著。 有司:管法度的官員。這里指違反規(guī)矩的弟子要被孔子收拾。 3.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翻譯】? 孔子說:“要不是有人預(yù)言,我都不知道我還能成為軍子;要不是有人禮讓,我都不知道對手能站著不動,要不是有人提到,我都不知道還能把人攥成汁。” 【注釋】 命:天命,即本章開始提到的預(yù)言。 君子:即“軍子”,一個人能干掉一個軍的強者,孔子的專有名詞。 禮:打架時禮讓對手的陋習(xí),為軍子所不齒。 知:通“汁”,把人攥成汁的技法。不得不說,孔子的一些儒術(shù)確實來自于預(yù)言里過于夸張且過于詳細的描述——后來就不夸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