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2)----絕境中努力尋法求生
大家好,許久不見,甚是想念。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說說秦國的那些事兒,上一章中說道,秦孝公向全天下頒布了求賢的法令,歡迎各大有識之士前來效力,流落于秦魏邊界的公孫鞅,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決定前往秦國投靠孝公。
? ? ?公孫鞅是誰?據(jù)《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p>
意思就是說,公孫鞅原來是衛(wèi)國的庶出公子,他呢年少氣度不凡,喜歡看一些有關于刑,法,軍事之類的書籍。一開始他在魏國宰相公叔痤門下任中庶子(掌管諸侯和卿大夫庶子教育的教官),從官名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并不是什么非常有權力的官職,但是公孫鞅因為時常語驚四座而被公叔痤發(fā)現(xiàn),并將他視為自己的心腹。直到后來公叔痤行將病逝,魏王召見他的時候他曾說過:大王若是不能用公孫鞅,當殺掉他,防止他前往別國而成為心腹大患?!?/p>
可惜的是,魏王并沒有聽公叔痤的意見,公孫鞅就這樣來到了秦國,并且受到了秦孝公的接見,在宴席上,他向秦孝公提出了著名的“霸策”,即在諸侯國中稱霸的策略。孝公大喜過望,立刻任命他為左庶長(秦國十六級官制中的第十一級),并讓他主持變法。

根據(jù)《史記.秦本紀》中的記載:‘孝公三年,衛(wèi)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zhàn)死之賞罰,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br/>
衛(wèi)鞅勸說秦孝公修改刑法,一改之前的懷柔作風,改用嚴刑峻法,一人犯錯全家都要受罰;農業(yè)上鼓勵耕地開荒;軍事上設定軍功制,在戰(zhàn)場上每割下三個敵人的耳朵就可以官升一級,以此來激勵士兵奮勇殺敵。新政一開始實行的時候,百姓苦不堪言,因為并不適應,國內許多守舊派大臣也極力反對,并拿宗族來向秦孝公施壓。但隨后人們發(fā)現(xiàn),刑法雖嚴,但是也不包庇王族,比如太子犯了法,畢竟是國之儲君不能處理,就斬了太子的一個老師,并將太傅贏虔革職查辦。
讓人們津津樂道并開始相信變法的還是這一次:商鞅要把一根木頭扛進城門,尋求一名大力士,如果能夠扛進去的話就給他十塊黃金,當時圍觀的人們都不信,因為哪里有這么好的事呀?見沒有人出來,商鞅就說賞五十塊黃金,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人站了出來并將木頭扛了進去,商鞅當即給了他五十黃金。人們當即目瞪口呆了,紛紛說左庶長言而有信,開始支持新政。
變法實施了近7年,秦國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經(jīng)濟實力,軍事實力也大踏步的在往前走,孝公看到這些結果非常高興,升衛(wèi)鞅為大良造(秦國十六官制中的第九級)。
國力一增強,向魏國復仇的事就要提上日程了,恰好就在這個時候魏國敗給了齊國,衛(wèi)鞅趁機向孝公進言申請討伐魏國,奪回河西走廊,孝公深以為然,任命他為河西前線總指揮,對陣魏國上將軍公子魏卬,因為魏卬不懂軍事,加之輕敵,魏軍在長城--河西走廊一線大敗,河西這一塊完全被秦軍奪走,魏卬還差點被俘虜。
河西走廊一戰(zhàn),讓衛(wèi)鞅的聲望大增,秦孝公親自出城三十華里迎接凱旋歸來的秦軍和衛(wèi)鞅,并且當眾宣布封他為商君,積累起來的威望讓他也逐漸自大了起來,拒絕了謀士趙良給他提出的歸隱田園的意見。
過了幾年,秦孝公逝世。守舊派向秦惠文公誣陷商鞅要謀反,惠文公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被迫在自己封地起兵,可惜不敵,被抓回咸陽并且處以車裂之刑。但是商君雖然被處死,他的法律卻并沒有被廢除,商君之法對于秦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年之后,周王朝天子前來向秦國朝賀,代表了天子的肯定,秦國也在統(tǒng)一大業(yè)的步伐上走出了堅定的一步。
有了商鞅變法提供的經(jīng)濟基礎,秦惠文公和他的軍隊,大臣就可以大施拳腳來施展自己的謀略來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統(tǒng)一事業(yè)了,其中有個人叫張儀,與他的同門師兄弟蘇秦在謀略戰(zhàn)線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至于這些交鋒及后面產(chǎn)生的影響,我們下一篇再講。